本報記者 胡新橋 劉志月 劉歡
辦理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鑒定、仲裁等法律服務事項近200萬件;
接聽群眾來電180萬余人次,群眾滿意率99.39%;
建成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室10715個,實現市、縣、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建設全覆蓋;
……
這是《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實施3年多來,湖北司法行政系統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績單。
公共法律服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進一步強調“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作為全國首個啟動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專項立法的省份,近年來,湖北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大事要事來抓,著力打造綜合性、便利性、多層次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
規劃引領 統籌推進
在襄陽市谷城縣,群眾遇到困難,走進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就能找到“說法”。
5層辦公樓里,整合了公證、律師、仲裁、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等多個機構,分設16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委員會,調“百般事”,解“千家憂”。
谷城縣“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湖北全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生動實踐。
湖北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制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出臺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推動資源深度整合、產品擴容增項、服務提質增效。
武漢市出臺公共法律服務地方標準,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和網絡“三大平臺”融合發展,持續培育特色服務品牌、產品。
荊門市整合優勢資源,做強“一站式”平臺,構建覆蓋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離不開財政大力支持。
湖北將法律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制定省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省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轉移支付由3000萬元增加至9000萬元,3年累計下撥2.5億元,支持公共法律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均等普惠 高效便民
“我們兄弟重歸于好,前幾天嫂子還喊我們到家里吃飯哩?!泵鎸砑一卦L的調解員,小李咧開了嘴。
小李與哥哥比鄰而居,日前哥哥將老房推倒原址重建,阻斷了他家小路,兄弟倆發生矛盾。
得知情況后,宜都市陸城街道調解委員會與村“法律明白人”湯維榮主動上門。經過近4個小時調解,兄弟倆最終握手言和。
在湖北,有9.5萬余名像湯維榮這樣的“法律明白人”,活躍在社區、鄉村。他們宣傳政策法規、化解矛盾糾紛、參與社會治理,是推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來,湖北重點圍繞城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的難點,補足鄉村基層法律服務供給,推進實現均等普惠。
來自湖北省司法廳的數據顯示,全省目前已建成人民調解組織30241個,實現鄉鎮(街道)、村(社區)人民調解組織全覆蓋;在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設立公證咨詢聯絡點近8000個,實現農村群眾申辦公證“就近辦”。
湖北省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實現全年“7×24小時”全天候全業務法律咨詢服務,湖北法律服務網年訪問量突破百萬人次。
聾啞人趙師傅在工作期間摔傷,公司卻拒絕支付醫藥費,他向武漢市江漢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申請法律援助。該中心開通“綠色通道”,指派法援律師郭婷婷承辦此案。
35條來往短信、100多頁微信聊天記錄、書面對話的A4紙攢了厚厚一摞……郭婷婷最終完成與趙先生的溝通,為其爭取到工傷賠償款。
據悉,為更好保障重點群體權益,湖北開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動,開通低收入群體、殘疾人、農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和軍人等重點服務對象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全面實行經濟困難承諾制,讓法律援助服務更加便民快捷。
黃石市還探索逐步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取消殘疾人、老年人、婦女等十類特定人群申請法律援助的案由限制。
“他們只要經濟困難,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時,都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秉S石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主動作為 服務發展
“企業分紅前是否按照程序召開股東會或者有股東簽署的相關文件?”
“勞動管理規章制度是否向所有員工進行公示,并留存了相應書面材料?”
……
5月10日,湖北省金橋假日國際旅游有限責任公司會議室,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50余家企業代表,正認真填寫《企業“法治體檢”手冊》。
這本60多頁的手冊,囊括了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常見的9大類法律問題。
為企業進行“法治體檢”,是武漢市武昌區公共法律服務“大篷車”進企業“典”亮法治化營商環境系列活動之一。
近年來,湖北省司法行政系統聚焦發展大局,推動公共法律服務精準化、便捷化、項目化,不斷增強公共法律服務主動性。
湖北省司法廳開展“公共法律服務進園區進企業優化營商環境大氣候”“萬所聯萬會”活動,常態化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和“一對一”的“法治體檢”。
助力本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湖北持續強化涉外法律服務,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湖北省司法廳在湖北自貿區三片區均設立知識產權公證服務中心,進一步降低涉企公證服務收費標準。
武漢、襄陽、宜昌仲裁委完善《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示范區仲裁規則》,積極助力本土企業走出去、走得穩、走得遠。
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湖北持續擴大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工作覆蓋面,2555名公職律師覆蓋1164個黨政機關,為單位重大事項提供法律意見、參與規范性文件的審查等,提升黨政機關依法決策水平。
湖北還出臺訴調對接、公調對接、訪調對接等銜接聯動工作機制意見,加強“一站式”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設,推動形成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銜接的大調解工作格局,助力基層依法治理。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整合法律服務資源,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為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提供堅強法治保障?!焙笔∷痉◤d黨委書記、廳長楊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