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水產品年加工總量近5萬噸
圖為土老憨集團“清江野漁”生產車間。三峽商報記者揭興偉 通訊員陳丹丹攝
圖為清江鱘魚谷工人正在包裝魚子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供圖
宰殺、開背、沖洗……經過幾道加工環節,一條條大白刁、武昌魚等鮮魚便成為了魚塊、魚頭、魚糜等多種產品。2月8日,記者走進位于當陽市玉陽街道的宜昌福美園食品有限公司淡水魚加工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今天一復工我們就投入緊張生產,這個月訂單超過1000萬元。1月份,公司完成產值1500萬元,預計全年產值將達到1.5億元?!备C缊@公司負責人王軍高興地說。
當天,記者從宜昌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水產品加工企業超過15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8家,水產品年加工總量近5萬噸,產值超過13億元,成為現代漁業的強勁支撐。
培育龍頭企業,壯大加工實力
宜昌境內江河縱橫,養殖水面廣闊,擁有枝江、當陽兩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近年來,全市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19萬畝以上,年水產品總產量超過20萬噸。豐富的淡水魚類資源,為下游的水產品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宜昌的水產品加工業逐步實現由單系列、少品種向多系列、多品種轉變?!?月9日,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楊軍告訴記者,如今,宜昌水產品加工業主要產品包括鱘魚子醬、以“三去”(去頭、去尾、去內臟)為主的冷凍品、魚糜及干腌制品、水產休閑食品等。全市水產品加工業的興起,極大地提升了產品檔次,延伸了水產業鏈條。
我市把水產品加工作為提升產業質效的重要手段,統籌推進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同發展。大力扶持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充分發揮它們的輻射帶動作用,向提高附加值要效益,推動水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
僅2024年,宜昌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就爭取省、市項目資金300萬元,支持湖北聯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水產品初加工項目、當陽圣楓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建設水庫水產加工廠項目,推動企業水產品加工產線設備更新升級。水產品加工產量增加,企業效益攀升的同時,也帶動了漁民增收致富。
擴大加工產能,豐富產品種類
“一條魚”的附加值如何提高?
今年1月以來,位于宜都市的湖北清江鱘魚谷特種漁業有限公司收到來自歐洲、迪拜等市場的鱘魚子醬訂單源源不斷,100多名員工搶抓生產,全力以赴沖刺首季“開門紅”。清江鱘魚谷是國內最大的工廠化鱘魚養殖基地,擁有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室內工廠化鱘魚養殖車間,現有110多萬尾成年鱘魚,魚子醬出口量占全國出口量的近30%。2024年,該公司產能突破100噸,產值突破4億元。
面膜、保健品、皮革制品……春節前夕,記者在清江鱘魚谷展示廳看到,壁櫥里的鱘魚衍生產品琳瑯滿目。公司負責人介紹,正在與相關科研院所和生物制品公司合作,開發鱘魚生物保健品、化妝品、鱘魚皮具等系列產品,目前已儲備產品超過10個。
鱘魚壽命最長可達150歲,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幾種不得癌癥的生物之一,鱘魚產業與大健康產業融合前景廣闊。清江鱘魚谷加快與國內頂尖的生物制品頭部企業合作,大力發展鱘魚大健康產業。目前,公司團隊已完成鱘魚的基因排列研究,部分已進入臨床二期。今年,公司計劃在國外掛牌專家院士實驗室,爭當大健康產業的龍頭企業。
宜昌各水產品加工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瞄準市場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涌現出了清江鱘魚谷、清江鱘龍等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清江鱘龍公司生產的“卡維爾”鱘魚子醬被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組委會評為“金獎產品”,依托上海、廣州、深圳等線下體驗店,多渠道、多模式拓展內銷市場,爭當魚子醬產品中國市場細分領域第一家;長陽綠源、老巴王等龍頭企業轉型擴能,生產水產品預制菜、水產休閑食品等市場熱銷產品;依氮鮮農業公司開發肥魚加工產品。水產品加工企業還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開設店鋪,通過抖音等直播帶貨,讓水產品搭上“流量快車”。
推進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
前不久,枝江覃姐魚糕制作技藝入選湖北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前,覃姐食品公司已開發了100多種覃姐魚糕產品,行銷全國各地,年銷售收入逾1億元,成為“枝滋有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當家產品。
覃姐魚糕香飄四方,是宜昌水產制品風行市場的一個縮影。聯太小龍蝦、“清江野漁”魚肉干……一個個享譽市場的品牌,凸顯宜昌水產加工業的不俗實力。
2024年以來,宜昌水產部門不斷激活新動能,加快水產加工項目建設進度,扶強培優加工企業,推動精深加工產業擴能增量。
宜昌福美園食品有限公司二期淡水魚加工項目生產車間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共建設智能化生產線3條,淡水魚日加工能力達150噸。
當陽錦益漁業有限公司新建1000平方米鱘魚子醬生產車間投產,年產值將超過1000萬元。接下來,公司打算新上一條鱘魚制品生產線,投運后年產值預計達5000萬元。
……
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劉遠高表示,下一步,我市水產部門將推動實施淡水魚類加工能力提升工程,拓展水產業增值增效空間,促進產業增效漁民增收。擴大休閑漁業食品產能,加快建設配套原料魚生產基地;擴大以“三去”為主的水產品加工產能,突破性發展冰鮮魚產品;提高魚糜制品加工產能,重點建設以枝江安福寺鎮、當陽玉陽街道等為主要區域的大宗淡水魚加工產業帶。
三峽商報記者 揭興偉 通訊員嚴世杰 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