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宜都

    媒體宜都

    【三峽日報】“科技+產業+移民”模式賦能鄉村振興
    發布日期:2025-03-19 來源:三峽日報 編輯:宜都融媒體

    洋津畈村“守著好山水、難產優質糧”的困境正在改變

    三峽日報訊(記者方勇華,通訊員尤田、李芳)近日,宜都市枝城鎮洋津畈村的羊肚菌迎來了采摘旺季。這一豐收場景的背后,是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依托移民后扶政策、以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作為三峽移民重點安置村,洋津畈村曾面臨“守著好山水、難產優質糧”的困境。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投入150萬元移民后扶資金,建成4.32畝智能育苗連棟大棚,配套建有環境監測、自動噴淋系統;擴建360平方米農機倉庫,鋪設智慧農業“神經網絡”;2處高清監控實時傳輸作物長勢,智能化信息系統自動調節溫濕度,讓“指尖種田”成為現實。

    育苗大棚安裝了自動噴淋系統和智能化信息系統,可以實現自動噴淋以及對大棚內的溫度濕度進行監測?!拔覀兛梢愿鶕缭O定條件,自動開啟通風設備,調節大棚溫濕度等,過去糧油生產靠天吃飯,現在連菌子呼吸的濕度都能精準控制,種出來的菌子何愁質量不行?!毖蠼蝾泊妩h總支書記李書榮感慨道。

    洋津畈村農藝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楊文亭介紹,羊肚菌嬌貴,對土壤、溫度、濕度等種植環境的條件要求較高,溫度低的時候,可以通過加溫設施,提高棚內的溫度來模擬最佳生長環境。智能溫控系統讓畝產可達600斤,年收入突破15萬元,更妙的是“菌糧輪作”新模式——羊肚菌采收后的菌渣化作天然肥料,銜接糧油育苗季,形成“春采菌、秋收糧”的生態循環。

    從“移居”到“宜居”,產業發展是關鍵。近兩年,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以“穩得住、能致富”為工作目標,充分利用移民后扶項目資金優勢,不斷加大產業發展扶持力度,實施了一批帶動性強、市場前景好的項目,助力移民村走上集體經濟“自我造血”、富民產業“各美其美”的道路,全面賦能鄉村振興。

    智慧農業的東風,吹活了移民村的“一池春水”。自去年開始,市水利和湖泊局在洋津畈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使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智能監控系統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助推“洋津畈”糧油品牌建設;配套建設農機服務體系降低生產成本20%,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耙郧爸荒芡獬龃蚬?,現在既能照顧家庭,又有穩定收入。干活特別有勁,天天盼著產業越做越大?!闭诜盅b菌菇的村民楊兆芬笑著說道。

    就洋津畈村的未來規劃,李書榮說,將以智慧大棚為基礎,拓展農產品深加工鏈條。市水利和湖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繼續深化“科技+產業+移民”模式,持續發揮移民后扶資金效能,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中心,讓移民村的“共富故事”續寫新篇章。

    (來源:三峽日報)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