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萬棵古樹名木富含優良基因、生態密碼、人文信息
湖北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古水杉群落。
武漢 唐朝詩人崔顥筆下的“漢陽樹”。
利川 位于利川市謀道鎮南浦村5組的“天下第一杉”。
安陸 安陸市王義貞鎮錢沖村一株銀杏樹齡達3000多年,為湖北“最老古樹”。
嘉魚 嘉魚縣高鐵嶺鎮新莊村一株樟樹已經有1100多年的歷史,為湖北“十大最美古樹”之一。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訓前 通訊員 董家圣 李潔
古樹下,有情人傾訴衷腸,表達中國式浪漫。8月以來,一場“古樹下的告白”活動風靡全國。
這場由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推出的活動,不僅讓傳統的七夕文化升溫,更讓一棵棵古樹名木穿越時空“深情告白”,生機勃勃。
湖北是林業大省,古樹名木資源非常豐富。據2019年公布的第二次古樹名木普查結果顯示,我省有古樹名木825854株,其中一級古樹3550株,名木19株,二級古樹13336株,三級古樹808949株。
古樹名木是“活化石”“活文物”,具有重要的生態、歷史、文化、科學、景觀和經濟價值,是大自然的瑰寶。一直以來,我省加強古樹名木管理,傳承中華悠久歷史文化,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摸清家底 每株古樹名木有“身份證”
8月,宜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展保護古樹名木專項行動。工作人員踏入深山老林,新發現15株古樹,該市古樹總數更新至135株。
“135株古樹都有各自‘身份證’,實行掛牌保護?!币硕际凶匀毁Y源和規劃局負責人說,該局建立古樹名木信息資料庫,每棵古樹名木的具體位置、樹種、樹齡、古樹等級、樹高、胸圍、冠幅、立地條件、生長環境、管護單位等一目了然。
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樹種稀有珍貴或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研究價值和重大紀念意義的樹木?!逗笔」艠涿颈Wo管理辦法》規定,古樹名木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組織鑒定。古樹實行三級保護:樹齡在500年以上的由省政府公布實行一級保護;樹齡在300年至499年的由市政府公布實行二級保護;樹齡在100年至299年的由縣政府公布實行三級保護。名木實行一級保護。
每一棵古樹都是自然的“活化石”,每一株名木都是歷史的“活文物”。為了摸清古樹名木底數,我省于2017年啟動第二輪古樹名木普查工作,對全省古樹名木資源情況開展實地調查、采集標本、攝影鑒定等基礎性工作,完成了全面普查、資料匯總和計算機動態管理建檔工作,各地建立了古樹名木信息資料庫。調查結果顯示,全省一級古樹3550株,名木19株;二級古樹13336株;三級古樹808949株。在全部古樹中,散生古樹67964株;古樹群501個,757871株。
“我省擁有樹齡1000年以上的古樹358株。其中銀杏最多,共129株?!笔×謽I局野保濕地處處長王長法介紹,全省古樹分76科207屬479種,散生古樹最多的為銀杏、楓香、樟樹、栓皮櫟、黃連木、馬尾松、水杉、皂莢等樹種。其中散生古樹數量最多的是黃岡市19448株,占全省散生古樹的28.62%;其次是恩施州10707株,占全省散生古樹的15.75%;第三是襄陽市7189株,占全省散生古樹的10.59%。群生古樹主要集中在神農架和十堰市,分別占全省群生古樹的84%和14.16%。
科學研究 挖掘古樹名木生態密碼
在利川,一株水杉揚名世界。
盛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利川市謀道鎮南浦村5組,一睹這株標號“0001”的“水杉模式標本樹”的芳容。水杉蒼翠欲滴、高大挺拔,屹立在齊岳山下磨刀溪邊,母樹周圍一棵棵水杉苗茁壯成長,它們都由母樹掉落的種子長成。據介紹,這是世界上樹齡最大、胸徑最粗的水杉母樹,高35米,胸圍5.47米,冠幅22米,樹齡660多歲,被譽為“植物活化石”,有“天下第一杉”的美稱。
這株水杉為植物分類學樹立了一座豐碑。20世紀40年代前,國際上認為水杉與恐龍一樣已經絕跡。然而,我國學者在湖北利川發現了水杉,震動了國際植物學界。林業工作者發揮利川“天下第一杉”的資源優勢,通過種子和無性繁殖方式累計育苗達10億余株。如今,水杉裝點世界各地,講述生態保護的中國故事。
利川“水杉之母”巨大的價值不言而喻?,F代科學研究認為,壽命的長短取決于細胞分裂更新次數。而樹的細胞分裂更新次數比動物要多,分裂持續時間長,因此壽命也會更長。同時,古樹名木攜帶著很多優秀基因,為科學家繁育出抗逆性強的優良林木品種提供了可能。
安陸是“銀杏之鄉”,境內銀杏古樹不計其數,其中王義貞鎮錢沖村的一株銀杏樹齡3000多年,為湖北省“最老古樹”。銀杏樹渾身是寶。省林業局指導安陸市加強古銀杏研究,發起成立中國銀杏研究會,開展密植栽培、產業化開發等系列研究,探索了10多種栽培模式,開發出銀杏黃酮、銀杏口服液和保健品等多種產品。
自然界里,每株古樹名木蘊藏著生態密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古樹名木記載著大自然的奧秘,它們歷盡千百年風霜雨雪,有著極其豐富的生物信息,是研究所在地古氣候、水文、植被、環境變遷的重要實證資料和標本。同時,古樹名木不僅承載著民族的記憶,還孕育了自然絕美的生態奇觀,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羅田縣三里畈鎮的羅漢松樹齡1010年,是羅田古樹之王,有許多傳說和歷史故事。相傳岳飛抗金時,與部將在樹下研討戰策,后來在平湖大敗金兵。
襄陽市古隆中景區廣德寺院內的銀杏樹齡1509年,被明、清兩朝皇帝賜封為“將軍樹”,樹下古碑記載著古銀杏樹“樹德常新”的傳奇故事。
一株株古樹名木,留傳一段段歷史故事,承載一縷縷鄉愁,人們頂禮膜拜,成為旅游打卡地。
精心呵護 給古樹名木安舒適的家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武漢市漢陽樹公園建成開園,唐朝詩人崔顥筆下的“漢陽樹”有了新家。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介紹,建設漢陽樹公園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古樹名木資源,為城市留住根脈。
一直以來,全省林業部門精心呵護古樹名木,給它們安一個舒適的家。
強化制度保障。2010年8月,省政府以第336號令頒布《湖北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2011年,省林業局制定《湖北省古樹名木養護技術規范》。
落實管護資金。省財政將國家一級古樹名木保護經費納入年度預算,按照每株1500元進行補助。部分地方財政每年也安排古樹專項資金,如潛江市按照每株分別3000元、2000元的標準對全市二、三級古樹進行補助。
加強地方立法。根據地域特色,省林業局指導咸寧、隨州等地分別頒布《咸寧市古桂花樹保護條例》《隨州市古銀杏樹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
一級古樹由于年代久遠,成為重點關注的對象。利川市毛壩鎮有一棵巴東木蓮,樹齡1700多年,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巴東木蓮。2019年底,林業工作人員調查古樹名木時發現,這棵巴東木蓮長勢異常。專家現場會診,采取拯救措施,將原樹體圓形圍臺擴寬,拆除圍臺外沿水泥地板,重新覆土后鋪設空心、透氣、環保的透水磚,讓樹體充分吸收水分和養分;在樹體中空頂部設置防雨棚,對中空木質進行防腐處理和病蟲害防治,保持中空樹體健康、干燥。經過搶救,這株古木又重現生機。
2020年10月,我省啟動一級保護古樹名木體檢復壯行動,按照“一樹一檔實施全面體檢,一樹一策加強復壯修復,一樹一核組織驗收核查”的要求,為全省3550株一級古樹和19株名木進行全面體檢與復壯。2023年5月,全省開展新一輪一級保護古樹名木體檢和古樹移植“回頭看”。
為了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資源保護工作,激發廣大群眾生態保護意識,2021年,省林業局組織評選出“湖北十大最美古樹”“湖北五大樹王”。湖北古樹名木驚艷亮相,成為荊楚大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