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全力推進長江大保護紀實
三江并流潤宜都 曹禮達 攝
全面拆除網箱后的清江碧波蕩漾 程國毅 攝
漁洋河流域治理成效顯著 付蓓蓓 攝
宜都化工園區躋身“國家綠色工業園區”行列 付蓓蓓 攝
宜都開展“徒步長江邊·保護生態鏈”親子公益徒步活動 李桂蓉 攝
中華秋沙鴨連續9年飛臨宜都越冬 唐萬鈺 攝
長江岸線綠意盎然,清江流域碧波蕩漾,漁洋河畔垂柳依依……宜都,因水而生,因水而興。
近年來,宜都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宜昌市委七屆五次全會部署,在宜昌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中打頭陣、當先鋒、做標桿,全力當好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主力軍。
修復長江岸線,推進化工轉型,推動漁民上岸,呵護美麗清江,狠抓生態修復……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宜都,在長江大保護上眾志成城、真抓實干,奏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宜都樂章。
點面結合,長江岸線披彩妝
綠色的江水奔涌向前,長江岸線宜都段,綠樹成蔭,鮮花綻放,一個個生態公園沿江而建,讓人賞心悅目。
“以前的長江岸線,可以用臟、亂、差來形容?!敝Τ擎偘姿鄞妩h總支書記李春梅回憶,當時江邊有幾個剛關閉的經營碼頭,垃圾遍地。一到下雨天,江邊的污泥、垃圾隨著雨水流入長江,導致長江岸邊長期黑糊糊的,散發著臭味。
2019年初,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工作啟動,白水港村2公里長江岸線納入整治范圍,采用PPP模式,兩年內完成整治。沿江垃圾得到清理,菜地退出江灘,村民搭建的板房被拆除……在白水港村民的配合下,長江岸線整治如期推進,美麗江岸逐漸煥發生機。
岸線整治的過程,也是生態修復、環境變美的過程。
針對區域環境SO2、氧化物、NH3三項污染負荷達到88.58%現狀,枝城鎮聯合蘇州園林發展有限公司圍繞水資源保護、水污染治理、生態修復與保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岸線資源保護利用等五大領域高位謀劃,采用截污納管工程技術對城北片區雨污分流進行改造,將沿江污水引至環城污水處理廠,利用管道截污處理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嚴格落實河湖長制要求,拆除沿線各類違章建筑物,關閉搬遷畜禽養殖,減少污染物排放。充分考慮枝城自然條件、本土物種、適用技術等,在宜化楚星及其它化工廠周圍構建喬灌草相結合的生態隔離帶,利用植物生態性削減污染物含量。對污染嚴重的匯水區,采用植草溝、植被緩沖帶(微地形)等對徑流雨水進行預處理,去除大顆粒污染物并減緩流速,降低工業污染物對居民健康及生活的影響。
如今的白水港長江岸線,兩公里的綠色步道蜿蜒向前,朝陽、鳳棲兩個戶外廣場臨江而立,一到晚上,廣場上熱鬧非凡,附近村民紛紛前來,跳廣場舞的、唱歌的、散步的,寂靜的江灘變得分外熱鬧。
不僅僅是枝城,近年來,宜都沿江鄉鎮均啟動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工作,全力呵護、打造最美長江岸線。紅花套鎮在進行河岸治理的過程中,沿江新修建多個主題公園,公園內亭臺棧道、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成為群眾休閑好去處;高壩洲鎮針對境內多個湖泊進行生態治理,實現從“污染水體”到“水清岸綠”的轉變,并啟動全鎮13個入江排污口整治;陸城街道共拆除沿江碼頭34個,完成長江岸線復綠318.9畝,今年6月完成城東片區所有散貨碼頭和沙石碼頭集并中心的征收任務。
為保護長江生態,宜都創新引入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治理模式,探索長江干線宜都段生態修復和城區環境綜合治理的新思路,實現設計、施工、管養一體化,避免建管脫節問題,有效緩解了社會資本參與可能產生的融資不到位、資金運轉不力等潛在風險,保障了項目的可持續推進,減輕了政府財政支出壓力,提高了項目建設技術水平。
騰籠換鳥,化工轉型譜綠曲
機器轟鳴,車輛穿梭,走進位于長江之濱的宜都化工園,熱火朝天的景象撲面而來。這家承載著宜昌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園區,正在演繹高質量發展的新樂章。
“積極響應中央、省市沿江一公里化工企業‘清零’號召,園區聚集了一大批化工領域的領跑企業,這些企業進入園區后,在產品轉型、質量提升、綠色環保等方面均實現質的飛躍,為長江大保護貢獻了化工力量?!币硕几咝聟^黨工委委員、宜都化工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艾春雷介紹。
走進宜都市華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二期新投產的“三嗪酮”高端紫外線吸收劑生產線車間里,工人們加班加點趕訂單?!敖衲甑挠唵闻艥M了,我們定下全年增長50%的目標!”公司總經理徐波介紹,投資2億余元的三期項目已經動工,新產品達產后將充分激活發展潛能,產值有望翻兩番。
華陽化工是一家宜都本土企業,為響應長江大保護號召,2017年7月,華陽化工啟動項目搬遷,成為宜都首個搬遷入園的企業。在環保上,該公司斥資8000多萬元高標準修建污水處理系統,工業廢水全部處理達標后再排入化工園區三板湖污水處理廠,做到綠色環保。
宜昌華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電子級氯化鋇的企業,最初的廠址緊鄰長江。2021年,積極響應宜昌市“關、停、搬、轉”要求,這家企業遷入了新建的宜都化工園。
99.99999,7個9,是華昊新材料給出的成績單,這是指電子級氯化鋇的純度,它是生產電子芯片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也正是因為這7個9的進步,這里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級氯化鋇生產基地。公司副總經理魏風云介紹,搬遷入園倒逼企業對整個技術路線和工藝流程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節能環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主導產品電子級氯化鋇純度全球領先,全球市場份額超過60%。
2021年,宜都化工園躋身全國第五批綠色園區,圍繞傳統化工產業引進了一批上下游企業,園區含新量、含金量、含綠量顯著增強。
為做到綠色環保,園區還配套了專門處理危廢的企業,國家規定的46大類危廢品,這里能處理40類,完全能滿足園區里企業的處理需求。為解決工業廢水排放難題,園區高標準修建三板湖污水處理廠,化工企業生產的工業廢水,經過污水處理廠多道工序處理后排入長江,從源頭上對污水進行了管控。
園區按照《宜昌市化工產業項目入園指引》要求,從項目類別、集約用地、工藝設備、能耗能效、生態環保、安全生產、項目評估等方面嚴把化工項目入園評審關口。嚴格執行國家相關要求,2022年累計通過線上平臺辦理核準類項目8項、備案類項目705項,未在合規園區外審批新建(擴建)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等項目。
“騰籠換鳥,產業煥新,宜都化工園為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搭建了新平臺,提供了新舞臺?!卑豪妆硎?。
多措并舉,生態治理提質效
對長江大保護戰略的深入踐行,宜都還體現在對生態修復、環境治理的真抓實干上。
夏日的陸城街道廖家湖,碧波蕩漾,魚翔淺底?!耙郧斑@里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經過整治,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場景,提升了我們的生活質量?!碑數卮迕駥α渭液纳鷳B蝶變欣喜不已。
廖家湖位于宜都市陸城街道辦事處城郊,原水域面積200余畝,呈帶狀分布。廖家湖片區項目規劃面積約1萬畝,一期投資3800萬元對廖家湖區域水體連通和堤岸進行修復建設,涉及陸城街道辦事處尾筆、車家店、驛馬沖、亮家垴、龍窩、太保湖6個村,輻射2萬余群眾。
在廖家湖規劃片區,宜都結合現有基礎條件和周邊市場調查,著力打造“2+1+5+5”產業模式,即高標準建設2000畝精品橘園區、1000畝稻蝦生態種植養殖區、500畝花卉種植區和500畝果蔬種植區。四大產業以廖家湖水域為主軸線分布,同步帶動沿線村莊鄉村振興,目前正分步推進。
在松宜礦區陳家河煤礦,群山披綠,溪水潺潺,精心打造的研學基地吸引了一批批學生前來參觀研學,歡聲笑語在山谷間回蕩。
由于煤礦關停,陳家河煤礦陷入沉寂,一系列礦山遺留問題亟需解決。松宜礦區管委會針對礦區內河流礦渣淤積嚴重、含水層結構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等問題,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治理河道開展專項地質調查,制定科學有效、經濟合理的整治措施。在整治過程中,采用“河道清淤+岸坡加固+生態護岸”三重措施疊加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理,通過疏浚河道、堤防建設、綠化植被,既有效防止河道兩岸水土流失,又切實保護河流沿岸寶貴土地資源免遭山洪泥石流的吞噬。
針對礦區陳家河流域水體呈酸性,色度超標,常年呈現赤黃色的問題,松宜礦區管委會整合各級資金,在認真查明礦區污水來源、科學研究高效處理工藝的基礎上,通過有效治理,確保水體PH值、COD、氨氮及相關金屬離子含量達到正常范圍,保證了下游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安全?!?/p>
近年來,宜都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突出“路邊、田邊、河邊、湖邊、山邊”的生態修復治理,助推鄉村振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該市精心編制《宜都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2020年工作計劃》,全域推進長江及其主要支流岸線復綠、公路綠色通道提升、精準滅荒、關停廢棄礦山和工程臨時占地復綠,統籌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與花園城市建設結合起來,推動全域生態復綠不斷縱深發展。
據了解,宜都市共有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7個,分別為兩河流域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松宜礦區廢棄礦山地質環境生態恢復工程、清江流域宜都段及周邊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長江岸線宜都段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高新技術示范園區雨污分流工程建設項目、長江干線枝城段生態修復和城區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湖北興興環??萍加邢薰玖资嗑C合利用項目。
漁民上岸,一江碧水向東流
治水先治漁,就是要讓養魚的收網,捕魚的上岸。
網箱養魚是農民致富的重要產業,卻是污染水質的重要源頭。20世紀末,清江庫區水產養殖快速發展,高峰時期江面遍布4萬多養殖網箱,面積達86萬平方米?!耙谎弁ト蔷W箱,江面上漂浮的不是垃圾就是死魚?!备邏沃捩偳嗔炙麓宕迕耵斨緡貞浾f。
為根治“清江不清”的頑疾,2016年6月,宜都痛下決心啟動網箱拆除工作,全面禁止網箱養魚。同時規劃建設現代漁業產業園,推進“鱘魚上岸”,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走進湖北清江鱘魚谷特種漁業有限公司養殖車間,只見工廠化的養魚池連成一片,室內恒溫恒濕,不同品種的鱘魚在各自池中游弋。公司負責人季堅義介紹,鱘魚谷現有鱘魚100多萬尾,其中一部分承接原清江庫區的網箱養殖魚,彌補了養殖戶的部分損失。公司最大限度挖掘鱘魚價值,生產出魚子醬、保健品、面膜等多種產品銷往國內外。
為推動鱘魚產業發展,宜都還將新建鱘魚產業博物館、魚子醬體驗館、鱘魚主題公園、活魚交易市場、科研基地,配套數字漁業中心,形成集養殖、生產加工、旅游康養、科普宣教、休閑娛樂于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園區,相關產業鏈輻射帶動產值過百億元。
一聲號子響,江河泛舟忙,這是許多宜都市白水港村人最生動的記憶。白水港村祖祖輩輩以捕魚為生,漁業收入是當地村民主要收入來源。
2018年,宜都啟動漁民上岸、漁船退捕工作,一方面細化安置補償,一方面保障轉產就業,白水港村360名漁民棄船上岸,實現再就業。村民劉澤維告訴記者,退捕后他一次性拿到25萬元補償金,和老伴每月有退休金2000多元,空閑時還可以打打零工,日子過得越來越踏實。
近年來,隨著宜都“兩江一河”綜合治理不斷深入,長江、清江、漁洋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清江宜都段水質常年保持在二類以上,中華秋沙鴨連續9年飛臨宜都越冬。
“長江大保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也是建設共富共美現代化新宜都的重要載體,必須久久為功、常抓不懈?!币硕际邢嚓P負責人表示,要按照“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的思路來做美生態,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要堅持“綠色發展、低碳循環”原則,推動高新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要努力打造“山水環城、田園入景、生態宜居”的濱江公園城市,做到山水人城融合;要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上出經驗,按照“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思路來做好治理,發動人民群眾深度參與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的火熱實踐。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方勇華 通訊員 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