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輕食品(丹江口)有限公司采用武當蜜橘作為原材料,帶動丹江口市橘農人均增收近千元。(資料圖片)
秦楚網訊(十堰日報)北京日報記者 王天淇 十堰日報記者 蘭瑞文 楊超 段吉雄
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繼續加大對庫區的支持幫扶。
——習近平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12月9日,記者走進位于十堰市張灣區拾光二〇雙創園的燕京精釀啤酒張灣工廠,只見巨大的不銹鋼發酵罐體整齊排列,濃郁的麥芽香氣撲面而來。
這個由北京市知名企業燕京集團投資建設的精釀啤酒生產基地,對東風公司20廠工業遺址進行保護再利用,形成了集生產、觀光、體驗于一體的多元文化空間。燕京釀酒文化與十堰汽車文化在這里交織,奏響了獨特的工業文明交響曲。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年來,滔滔碧水跨越千里,將首都北京和核心水源區十堰緊緊相連,兩地在產業、人才、科技、醫療、教育等多領域開展緊密協作,譜寫了“千里情緣一水牽、攜手合作共發展”的精彩篇章。
京企入堰
助推產業結構升級
12月6日,大雪節氣,秦巴山脈腹地的十堰氣溫驟降。京能十堰熱電有限公司生產廠區的大型設備火力全開轟鳴運轉,為十堰城區源源不斷輸送熱力。
過去,十堰城區有2座熱電廠,但裝機容量較小。隨著城區骨架不斷拉伸、新建居民小區不斷增加,原有熱力供應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同時,在城區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工業燃煤鍋爐,排放標準不一,污染難以控制。十堰能源結構和供熱格局面臨“破”與“立”的抉擇。
隨著京堰對口協作重大民生和綠色生態項目——京能十堰熱電聯產項目3臺350兆瓦熱電聯產機組投入使用,十堰原有的2座熱電廠和87臺工業燃煤鍋爐被替代,全市實現供熱“一張網”,供熱能力達到3000萬平方米。
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能源投資部部長蘇永健告訴記者,京能十堰熱電聯產項目使用超臨界燃煤供熱機組,配備先進的脫硫、脫硝設施,實現近零排放,每年減排煙塵8813噸、二氧化硫9488噸、氮氧化物4631噸。同時,配套建設中水回用工程,每年可“喝下”1300萬噸神定河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
在水源區,一批北京對口協作項目相繼落地,助力十堰傳統產業更新升級。
“通過北京市豐臺區的牽線搭橋,我們與北京發那科機電有限公司開展產業協作,對方為我們提供了三套24根軸的數控系統,解決了多車型共用夾具的技術難題?!睎|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焊裝事業部技術中心負責人王海礁介紹,自從引進該系統,該公司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顯著提高。
調水10年來,京堰對口協作持續深化,北京市10個區與十堰市10個縣(市、區)因水結親,北京市企業飲水思源、回饋庫區,深耕十堰這片熱土,布局汽車制造、低空經濟、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等產業,深刻改變著十堰的產業結構,為保護水源區環境、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堰水北上
開辟特產進京之路
走進一輕食品(丹江口)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隔著透明的玻璃墻,記者看到生產線全速運行,機械臂上下揮舞,一瓶瓶橘汁汽水從生產線上“排隊”入箱。這些汽水,60%銷往北京。
2023年11月,北京一輕食品(丹江口)產業園全面投產,成為一輕公司在華中地區落子的第一個產業園區。該項目占地133畝,總投資10億元,除了生產果汁汽水,還生產 HPP(超高壓殺菌)橘汁、茶飲料、高端飲用水等產品。
十堰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國家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環保準入門檻高,產業發展處處受限。在“舍”與“得”的考量中,十堰果斷舍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產業,加速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水經濟便是主攻方向之一。
立足對口協作,十堰于去年6月啟動“擴大十堰包裝飲用水和飲料銷售進京津冀地區”工作,成立十堰市水源地酒水飲料產業協會,組建湖北堰水進京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開通物流專列,全力推進“堰水進京”。
一泓清水,正以不同的“打開方式”,源源不斷流向京城。在此過程中,北京給予了水源區大力支持,一輕公司、燕京集團等一批北京市知名水產業企業投資十堰,9家十堰包裝飲用水和飲料生產企業入選北京市政府消費幫扶名錄。截至目前,十堰已在京津冀市場開辟“堰水”銷售網點23個,今年銷售額有望突破10億元。
京堰對口協作10年來,十堰充分借助北京市資金、技術、市場等優勢,實施協作項目92個,因地制宜培植綠色產業體系,以茶葉、香菇、水果、黃酒、木本油料等為代表的綠色有機特色農業得到長足發展。
群賢畢至
匯聚綠色發展之智
“北京院士專家提供智力支持,讓公司產品有了核心競爭力?!焙蓖拱寄>吖径麻L唐子衛說,現在該公司生產的產品良率超過99.99%。
凸凹模具是一家從事汽車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的民營企業。2015年,該公司年銷售收入僅500多萬元。在“北京院士專家十堰行”活動中,該公司在鐘志華、顧國彪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指導幫助下,接連攻克技術難題,目前擁有專利36項。2023年,該公司銷售收入超1億元,8年間實現增長20多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10年來,北京、十堰兩地將深化人才協作作為對口協作的重要內容,建立常態化人才智力幫扶機制。
在茅箭區人民醫院新落成的感染科門診大樓前,刻著“一汪清水連南北——北京援建”的基石非常醒目。
“11月28日我們完成了一臺腹腔鏡手術,這種微創手術,是在與北京大興區人民醫院對口協作中學習的?!泵┘齾^人民醫院院長王新輝介紹。
“我們每年都派醫務人員到北京學習深造,新院區 ICU、手術產房的設計,以及宮腔鏡、腹腔鏡手術技術都是從那邊學回來的?!蓖跣螺x說。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10年來,京堰攜手開展8批次“北京院士專家十堰行”、3批次院士專家來堰休假活動,北京院士98人次、專家279人次來堰考察交流、獻智獻策,幫助十堰企業解決技術難題789個,幫助培訓“高精尖”人才6000余人次。同時,兩地互派9批次308名干部開展雙向掛職。
600年前,北建故宮、南修武當,北京、十堰因山結緣,千里守望;600年后,南水北調、水潤京華,北京、十堰因水結親,情誼相通。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周年為新的起點,京堰兩地正推動對口協作邁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共同守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