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礦石的價值有多高?
在武穴的國鼎華明公司,借智攻克“卡脖子”技術,把礦石原料加工成納米碳酸鈣,應用于塑料、油墨、密封膠等行業,每噸產品從600多元提高到2000多元,實現了從“賣礦石”到“賣鈣品”的轉型升級。
一個特色產業集群鏈條有多長?
在黃梅和龍感湖,隨著鄂東綠色印染產業園的建設,將補齊紡織服裝產業鏈條中承上啟下的“染整”環節,實現從“一朵棉”到“一根絲”“一匹布”“一件衣服”全產業鏈。
一個園區如何培育新興產業?
黃岡高新區發揮比較優勢,追新逐光,打造“光谷第九園”,圍繞光谷龍頭企業做配套,2年間,引進23家光電子信息企業,聚企成鏈,打造光通信材料產業基地。
黃岡產業園產業集聚航拍
一個區域的供應鏈韌性有多強?
紅安縣與湖北聯投·福漢木業,共同建立線上供應鏈云平臺和線下供應鏈服務網絡,打通了紅安泛家居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形成了“一鏈成勢、百鏈聯通”的雁陣效應。
如今,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的故事,在黃岡不斷演進著……這背后,是我市加速推進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和新型工業化,挺起高質量發展硬脊梁。
發揮比較優勢
五個百億產業集群競相崛起
產業興,則黃岡興。2024年前11個月,我市有五個產業過百億元。
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下,黃岡產業曲線上揚的密碼何在?
“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在該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明晰主攻方向,推進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笔薪浶啪贮h組書記、局長曾曉東說。
堅持從頂層設計入手,2024年初,我市召開高規格全市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編制《黃岡市新型工業化規劃》,印發《黃岡市新型工業化實施方案》,出臺《支持新型工業化發展若干措施》;加強市域整合,突破性發展綠色建材、農產品加工、醫藥化工、光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五大優勢產業。2024年1-11月,五大產業完成產值1626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產值比重83.6%。
強化縣域合作,對照五大優勢產業細分方向,指導縣市按照“2+2”模式確定主導產業,明確主攻方向,形成《黃岡市各縣市區主導產業名錄》,推動縣市區資源要素向主導產業聚集,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投資255億元的中化學新祥云新材料產業園加速推進中 呂佳澤 攝
在麻城,兩大百億產業拔節生長——
聚焦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延鏈補鏈,先后引進立訊精密公司、寧波卡倍億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助力麻城傳統汽車零部件產業向新能源汽車進軍,2023年產值首破百億元。
聚焦麻城綠色石材,建設石材交易大市場、高端石材產業園,推進石材鐵路專線,打造“金石鏈”供應鏈平臺、舉辦國際石材博覽會等,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產值達247億元。
在武穴,醫藥化工,搶占新賽道——
全市首個產值過百億元的祥云集團,與中化學五環集團合作,投資255億元建設中化學新祥云新材料產業園,新上高端磷基化學品、電子級氫氟酸項目,推動武穴磷化工從農業級向電子級躍升,將由“按噸賣”向“按克賣”轉變。項目一期今年4月試生產,到2025年底新增產值約20億元。
在紅安,引進國內人造板材頭部企業寧豐公司,建設年產50萬立方米超強刨花板生產線,補齊關鍵鏈條,帶動了金牌廚柜等一批上下游企業入駐,形成集聚效應,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
紅安泛家居供應鏈
在市區,以伊利乳業等為龍頭的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強市崛起,產值躋身百億俱樂部。
2024年1-11月,各縣市區主導產業合計產值1333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平均比重達到71%。擁抱百億新藍海,黃岡主導產業新版圖氣勢如虹。
融圈入鏈
戰略新興產業拔節生長
手機可以像紙張一樣卷成軸藏進袖口;窗簾拉下就能變成一塊屏幕……這樣炫酷的場景,隨著黃岡尚賽光電OLED有機發光材料項目的投產,變為現實。
落戶黃岡高新區的尚賽光電,總部位于武漢光谷,公司自主研發的OLED有機發光材料,成功打破國外壟斷,躋身國際巨頭顯示材料供應鏈。黃岡基地將成為武漢華星光電等企業重要供應商。
“研發在光谷、生產在黃岡,頭部在武漢、鏈條在黃岡”,尚賽光電是黃岡高新區擁抱武漢都市圈,嵌入光谷產業鏈的一個縮影。
麻城立訊精密
近年來,黃岡高新區發揮區位和黃岡化工園金字招牌優勢,通過建設專業園區、出臺專項政策、完善專項配套,培育壯大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
與東湖高新區共建“光谷第九園”,依托光谷的華星光電、長江存儲等龍頭企業,陸續引進華工正源、銘普光通、子牛美可等配套企業23家。投資100億元的三利譜,在華星光電的撮合下,收購日本住友集團產線及設備,即將成為華星光電最大的偏光片供貨商。
與光電子信息產業一樣,黃岡高新區出臺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配套建設了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平臺,與省聯投合作開發了生命健康產業專區。
目前,該園區已落戶人福醫藥國際高端原料藥生產基地等28家生命健康企業,其中已建成投產13家。2023年實現產值102.09億元。
2024年2月新投產的銘普光通生產車間
搶抓新能源和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風口,市政府出臺《黃岡市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試點示范實施方案》,黃州、武穴2個百億元船舶產業園項目加速推進,全力打造全國內河綠色智能船舶制造示范區。
武穴船舶產業園招引大連金海高端化學品船、武漢中材海洋工程裝備等項目落戶。
黃州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的龍頭企業合創重工,加入長江船舶供應鏈后,平臺提供的集采營銷、金融服務等功能優勢,助力合創重工拿下50億元造船訂單,其中海外訂單量超過30艘;建造的國內首艘萬噸級甲醇雙燃料綜合電力推進內河散貨船“國能長江01”順利下水。
兩個園區投產達效后,合計年產值將達250億元,讓黃岡智造“巨輪”走向深海遠洋。
供應鏈賦能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機械臂靈巧移動,弧光閃爍中,誤差不到1.5毫米的細密焊縫逐漸成形……在湖北鴻路鋼結構有限公司廠房內,公司與武漢高校共同研發的智能焊接機器人正大顯身手,這是發揮團風縣鋼構平臺撮合功能帶來的生動場景。
團風鋼構鏈平臺投入運營以來,25家規上鋼構企業入鏈,完成交易額13.1億元,鋼材交易噸位近30萬噸,為企業降本過千萬元。
“傳統產業,是我市工業的底盤,占比大。但傳統產業不是落后產業,而是可以傳承的根植性產業?!痹鴷詵|介紹,我市統籌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堅持鏈式思維,制定《黃岡市制造業供應鏈總體方案》,重點打造金石鏈、鋼構鏈、建材鏈、家居鏈、華紡鏈、生物醫藥、光電子信息、船舶八大制造業供應鏈,重塑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人福醫藥
針對紡織服裝產業鏈痛點堵點,我市積極對接省華紡鏈,516家紡織企業入鏈,享受到集采集配、線上交易、數字化改造等延鏈補鏈服務,提升紡織鏈能級。
紅安依托省聯投精裝房市場優勢和福漢木業原材料優勢,搭建泛家居供應鏈,入鏈企業120多家,累計交易額15億元,解決了采購和銷售兩頭在外的困境,推動泛家居產業2024年產值首次突破100億元。
截至目前,制造業供應鏈入鏈企業1400家,實現營收29.65億元,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離不開技改的助力。近年來,我市搶抓國家“兩新”機遇,深入開展“技改賦能、制造煥新”專項行動,堅持“技改政策優于招商政策”,將設備補貼由原來8%提高到15%。聚焦醫藥化工、建材、電力、紡織等傳統行業,大力推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2010年落戶黃岡化工園的美豐化工,主要生產紫外線吸收劑,市場雖一路看好,但受制于設備陳舊,產能跟不上,還存在安全、環保隱患。
在技改政策撬動下,陸續投入3億元,實現“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生產的防曬材料品種從10個擴大到15個,產能由每年4000噸提升到9000噸,90%產品出口到60多個國家,是歐萊雅等一線品牌供應商。公司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產值從2022年的3.5億元到2023年的7.6億元,2024年預計突破10億元。
龍感湖現代紡織貿易產業園
設備更新、數字賦能,伊利乳業三期建成了綠色工廠;索菲亞有了4.0智能車間;穩健醫療投資6億元改造提升水刺無紡布產能……2024年前11個月,全市技改投資增速21.5%,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助力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近年來,我市用好國家級“千兆城市”金字招牌,深入推進“上云用數賦智”,打造一批5G全連接工廠、智能制造、兩化融合示范企業。
推陳出新,升級傳統產業;與日俱新,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前沿,布局未來產業……黃岡以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氣場升騰,更多“新質之光”在黃岡大地持續迸發。
【數看新亮點】
■ 2024年1-11月,全市五大產業完成產值1626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產值比重83.6%;各縣市區主導產業合計產值1333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平均比重達到71%。
■ 2024年1-11月,全市五個產業過百億元,分別為麻城綠色石材247億元、麻城汽車零部件128億元、武穴醫藥化工119億元、市區生命健康122億元、紅安泛家居103億元;新增省級縣域特色產業集群4個,全省第三;培育省級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12個,全省第二。
■ 2024年新增先進級智能工廠50家,居全省第2位。建成工業互聯網企業7家,打造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4家,新增省級5G全連接工廠3家,累計建成省級5G工廠10家。
■ 全市兌現技改獎補資金超9000萬元,預計2024年超2億元;兌現工業高質量發展等三項政策獎勵資金1.04億元,惠及企業707家,爭取省級開門紅獎勵資金266.7萬元。
■ 2024年1-11月,全市新增規上企業178家,規上工業企業達到1720家,新增數和總數全省排名第5位;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61家,累計達到466家,居全省第3位;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累計達到31家。
【見證新變化】
湖北科峰智能傳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俊峰:公司參加工信部未來產業人形機器人揭榜掛帥項目,2024年底,科峰傳動研發的機器人旋轉執行器的核心零部件——“高精度行星滾柱絲杠”正式量產,這個被稱為機器人“關節”的產品,申獲多項國家創新專利。黃岡高新區正在發揮科峰傳動技術和制造優勢,聚焦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和關鍵技術,打造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
【探索新實踐】
麻城“金石鏈” 鏈“石”生金
石材是麻城的傳統支柱產業,多以賣花崗巖或初加工的板材,大都處于產業鏈中低端。
2024年10月,在第二屆中國·麻城國際石材博覽會上,麻城石材產業特色供應鏈“金石鏈”正式上線運行。重點打造貿易、物流、金融、創新“四大平臺”,推動石材產業向產業鏈轉型升級。
如今,發揮平臺優勢,利用加工能力和物流優勢做貿易、做市場、做品牌、做研發設計,將石材加工變成依托互聯網平臺以需定供,買全球,賣全球。
市委主要領導指出,麻城石材的發展,說形象點是先有花崗巖這只雞,再搭個供應鏈平臺這個雞窩,再招引大理石這個鳳凰,實現從“養雞”到“養鳳凰”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