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孫賈夢)5月6日,宜都市王家畈鎮5月代表聯系群眾“5號見”活動如期開展?;顒蝇F場,鎮人大代表陳蓮春走進“茶香直播間”,手持新包裝的宜紅茶,通過鏡頭向選民反饋:“大家關心的產品標準化問題,鄉村云集市運營團隊已制定5項操作規程……”
翻開代表們的工作筆記,密密麻麻記錄著“云端議事會”收集的17條群眾建議,每一條都承載著村民對產業發展的期盼。
民聲“上云”推動難題“落地”
今年年初,王家畈鎮人大主席團在走訪調研中發現,隨著茶葉、柑橘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全鎮10余個農民主播賬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卻普遍遭遇“流量困境、物流短板、品控難題”三重發展瓶頸。
為破解困局,4月,該鎮人大迅速啟動“電商興農”專項履職行動?!叭舜蟠砑纫敽妹褚狻畟髀曂病?,更要成為發展‘助推器’,架好‘連心橋’,鋪就‘快車道’?!蓖跫翌叉側舜笾飨ふ衷趧訂T會上的話語,為行動錨定方向。
行動開展后,宜都市人大代表、橫沖村黨總支書記吳界帶著4名主播深入6家合作社,梳理出直播引流、運營管理、冷鏈運輸等6大類共性問題。
“直播間不能當擺設,要變成致富間!”通過“群眾指尖點單、代表馬上接單”的閉環機制,代表們先后召開5次聯席會議,商討問題解決方案,促成鎮鄉村云集市順利落地。
“新農人”點亮“云集市”
“橫沖追夢人直播間”的成長軌跡,正是這場“云端革命”的生動縮影。
在人大代表牽線搭橋下,這個曾經的“新手賬號”參加宜都市委組織部電商培訓后實現蛻變:粉絲量突破8000,單場直播銷售額超7000元。
“現在有標準化農產品展示中心,物流成本降了15%,牡丹、芍藥冷儲成本降低了20%,我專心做好直播運營就行?!敝鞑リ惿彺哼叴虬l貨邊說。
依托鎮人大助推建立的“1+N”幫扶機制(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整合電商培訓、直播運營、人才孵化、產業鏈延伸等多元化措施,形成系統性幫扶網絡),王家畈鎮已培育出16名像陳蓮春這樣的“新農人”主播。
數據見證成效:整合17個村特色農產品的鄉村云集市,上線僅2個月便實現線上線下銷售額超63萬元;市、鎮兩級人大代表助推建設的農產品展示中心投入使用后,損耗率從7%降至2%;全鎮電商從業者從13人激增至68人,數字經濟活力競相迸發。
“履職鏈路”激活“共富引擎”
宜都市人大代表、橫沖村黨總支書記吳界最近多了個新身份——“科技主播”。他在牡丹芍藥種植基地現場開設的“牡丹芍藥種植課堂”,累計吸引1.2萬人次觀看,更帶動合作社簽下52萬元訂單。
這種“技術推廣+直播帶貨”的創新模式,不僅引來松滋、當陽等地考察團取經,更成為產業振興的新引擎?!傲髁棵艽a不在別處,就在田間地頭!”吳界的感悟,道出“云端履職”的真諦。
如今,“鄉村云集市2.0”升級計劃已蓄勢待發。代表們將聯合宜都市委組織部,培育打造更多本土“新農人”主播,并開展“銀齡觸網”培訓,幫助留守老人融入電商浪潮……
從17條建議到63萬元銷售額,從“云端議事”到 “數字興農”,王家畈鎮人大正將群眾呼聲匯聚成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責編:向姝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