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冉丹 孔竹竹)仲夏時節,正是水稻移栽的黃金期。在姚家店融興合作社糧油基地,兩臺高速插秧機正沿著規劃好的田壟來回穿梭,奏響現代農業生產的奮進樂章。
清晨的水田泛起粼粼波光,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插秧機在50余畝的水田里劃出筆直的軌跡。秧苗輸送裝置將一盤盤嫩綠秧苗緩緩送入插秧機構,齒輪精準咬合轉動,一株株秧苗以間隔15厘米的標準株距,被整齊有序地插入泥層。放眼望去,新插的秧苗橫豎成行、綠意盎然,在水面勾勒出規整的網格線條。
“以前人工插秧,一天最多種1畝地,現在機械化作業,25分鐘就能插完1畝,效率提高了整整20倍!”合作社負責人擦著額頭的汗水,言語中卻難掩喜悅之情。
近年來,姚家店鎮通過創新推行土地托管模式,通過“村委會+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高效利用犁田機、水稻插秧機、植保無人機等農用機械,構建起水稻耕、種、防、收全程機械化作業體系。這套“科技新農具”不僅讓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更有效破解了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帶來的種地難題。如今,從育秧播種到收割入倉,全程機械化作業讓農事變得輕松高效。
以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發展,姚家店鎮的實踐正是進一步端牢“中國飯碗”的生動注腳。通過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生產標準化、規?;?,不僅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更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筑牢根基。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科技賦能智慧種田”,農業現代化的步伐正越走越堅實,守護糧食生產底線的底氣也越來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