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在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網格化分會
舉辦的
以“網聚力量 服務民生”為主題的
第九屆全國網格化大會暨
第四屆網格員日活動中
宜都市陸城街道錦江社區
《“議調幫和”睦鄰工作法
打造“樂和”幸福小區》榮獲
2024年度全國“網格化模式”
治理優秀案例
陸城街道錦江社區網格員
鄢靜雅榮獲
“第四屆全國優秀網格員”稱號
并作為唯一的網格員代表
在大會上發言
下面讓我們一起
走進這位“不一般”格格的
“平凡的”365天吧!
鄢靜雅是錦江社區的一名網格員,在她的回憶里,她所服務的網格在三年前,還是一個“業主陌生、訴求分散”的“陌生人小區”。鄰里之間,即使擦肩而過,也多是匆匆一瞥,難見熟悉的笑容。面對這樣的治理難題,她常常問自己:怎樣才能讓這個小區真正“活”起來,讓居民的心“聚”起來?三年來,她不斷摸索、實踐,逐漸探索出了一套“議調幫和”四字工作法。正是這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如同針線般,一點點地縫合著鄰里間的隔閡,編織著社區的溫暖。
通過以下三個發生在網格里的故事,也許我們會對網格員的“針線功夫”和“細活兒”有全新的理解。
第一根“針”
穿起民意線,議出鄰里同心圓
“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社區、小區、網格亦然,需精準把握民情脈搏。為解決“見面不相識”的困局,鄢靜雅和她的同事們創新打造了“圍樓夜話+”機制??萍假x能,精準聚焦:不再僅靠“鐵腳板”,而是依托社區智慧平臺和微信群,線上發起“三不限”(不限內容、時間、地點)議題征集,高效篩選出“共性+個性”的民生實事清單。線上醞釀,線下落地:居民線上充分討論后,精準邀約社區黨委、包聯單位、物業、業委會等,在約定時間地點(如晚7-9點樓棟空地)開展線下“圍樓夜話”。閉環管理,智慧增效:議決事項通過平臺形成“意見征集-智能分類-線上交辦-進度追蹤-結果反饋”的數字化閉環。三年間,“電梯并聯更新”“路燈智能亮化”等20余項工程高效落地??萍甲屪h事更高效,溝通更順暢,“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從愿景變為現實,陌生人變成了“熟人社區”,鄰里同心圓越繪越圓。這正是“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科技則讓這“百姓心”感知更準、回應更快。居民們從陌生人變成了熟識的伙伴,鄰里關系日益融洽。
第二根“針”
織密調解網,巧化干戈為玉帛
社區如家,磕碰難免。曾幾何時,廣場舞因為音量大成為鄰里沖突的“火藥桶”。面對這樣的“燙手山芋”,鄢靜雅意識到簡單的說教和調解難以奏效,必須找到矛盾的癥結所在,并引入專業的力量。她深知,“禮之用,和為貴”,但“和”需要智慧與力量。孵化平臺,專業聯動:孵化出全市首個專業調解平臺——“管得寬工作室”。面對難題,科技加持,數據說話:工作室聯動環保部門,運用智能分貝監測儀現場取證,清晰顯示音樂噪音超標(超過法定55分貝),為調解提供了無可辯駁的科學依據。多元共調,智慧解紛:隨后,組織線上預約、線下調解會,邀請雙方代表、社區民警、物業、環保專家共商?;跀祿c情理,最終達成“降音量、縮時段”方案,并通過線上平臺組建居民監督小組,確保落實。半月化解,圓滿成功。品牌效應,智慧延伸:“管得寬”的成功,帶動了“譚得攏”“易得來”等一批線上線下一體化調解品牌涌現,其經驗獲評“湖北省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三年來,工作室調解糾紛53起,成功率90%。它的成功,更是帶動社區涌現出了“譚得攏”“易得來”等一批深受居民信賴的民情工作室,錦江社區的工作經驗也獲得了“湖北省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的榮譽??萍假x能調解,讓數據成為“公正尺”,讓專業力量“線上可達”,使矛盾化解更精準、更高效,筑牢了社區善治的根基。
第三根“針”
繡出互助圖,激活鄰里親情網
社區治理的根在群眾。一次意外讓鄢靜雅刻骨銘心:獨居的劉爺爺一直不太接受她和同事們的關懷,有一次在家中不慎摔傷,幸得鄰居袁昌盛及時發現并送醫,才避免了更嚴重的后果。這讓她深刻體悟:網格員縱有“三頭六臂”,難抵鄰里守望相助之力。激發內力,智慧聚力:她決心點燃居民互助之火。依托網格信息化平臺,鄢靜雅和同事們創新組建“六鄰十三崗”志愿隊伍?!傲彙焙w鄰里互助六大場景,“十三崗”則基于居民線上填報的特長(如義診、文藝、維修、法律咨詢等)智能匹配崗位。精準對接,智慧服務:平臺成為“需求發布-智能派單-服務記錄-積分激勵”的中樞。劉爺爺的案例后,他們迅速在平臺為類似老人建立關愛檔案,智能匹配附近志愿者定期線上問候、線下探望??萍甲尰ブ枨蟆耙绘I可達”,服務供給“精準匹配”,鄰里親情在指尖傳遞中升溫。這印證了“德不孤,必有鄰”,而信息化則讓“近鄰”之德更易彰顯、更可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