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李廣彥)3月23日,家住宜都市枝城鎮的中南冶勘局607隊87歲退休干部辛保森收到來自遼寧省檔案館的特殊禮物——《根?本?魂——聚焦三線建設遼寧親歷者》一書。摩挲著書頁,這位曾參與“三線建設”的老地質隊員眼眶泛紅:“少小離家老大回,如今我不可能再回故鄉了,但我們的故事被老家的人知曉了,這是我的驕傲,也是我們地質隊的光榮!”
六十年前,在時代的號召下,一場波瀾壯闊的“三線建設”在中華大地展開。彼時,我國以備戰為重要目標,開啟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全力調整工業區域布局,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由此被點燃。作為“共和國長子”,遼寧省義不容辭地成為支援三線建設的主力軍。在“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激昂氛圍中,鞍山鋼鐵公司四〇四隊、四〇五隊告別熟悉的東北黑土地,整建制南下,來到鄂西宜都,合并為中南冶勘607隊。此后,隊員們的足跡深入長陽、五峰、秭歸及宜都等地,一心為國家探尋急需的礦藏。
辛保森就是這股建設洪流中的一員。那時,他還是個年輕的技術員,帶著對地質事業的滿腔熱忱,攜著8個月大的女兒,和身為地質隊員、共產黨員的妻子冮淑賢一起,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偏遠山區。
住帳篷、搭席棚、干打壘,吃雜糧、喝山泉,野外勘探時,風餐露宿是常態,跋山涉水是日?!谀瞧D苦的歲月里,地質隊員們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奉獻精神,為我國工業基礎提供了海量珍貴的地質資料,找到了豐富的礦藏。
時光流轉,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并未被遺忘。為了搶救性挖掘和保護遼寧支援三線建設的史料,遼寧省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遼寧省檔案館組織人員,歷時三年,分別前往湖北等11個?。ㄊ?、自治區)尋訪148家援建企事業單位,實地采訪300余名“三線建設”親歷者,并從海量的素材中精心挑選出30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人物故事,編輯出版了《根?本?魂——聚焦三線建設遼寧親歷者》一書,以此向那些為三線建設奉獻一切的先輩們致敬。
身為“三線建設”中的一員,辛保森從年輕技術員成長為優秀的宣傳干部,退休前系607隊工會主席。書中以《為冶金地質找礦事業奉獻一生》為題,分“帶著8個月大的女兒參加三線建設”“離開家人,參加黃梅會戰”“就著砂子吃飯,參加太古嵐會戰”“按時完成任務獲得榮譽”“做宣傳工作,火線入黨”“如果有下輩子,還做‘地質郎’”等多個章節,講述了辛保森等地質隊員們的故事。
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辛保森懷著對那段歲月的珍視,將一份回憶錄手稿、相關證書及120張照片鄭重贈給遼寧省檔案館,也因此獲得了編號為00124的《收藏證書》。如今,辛保森和老伴冮淑賢身體硬朗,仍保持著 “地質人的韌性”。當所在社區黨組織知曉他們參加“三線建設”的光輝事跡后,誠摯邀請老人去講傳統、上黨課。手捧著《根?本?魂》,辛保森欣然答應:“我愿意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盡一份力量,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那段歷史,傳承‘三線精神’,也讓我的晚年綻放最美的‘夕陽紅’?!?/p>
(責編:劉娟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