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向天子)7月4日上午,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六組,91歲的老瓦匠向從榮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市文化館館長劉蜀娟手中接過“第十三批宜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匾牌,激動得熱淚盈眶。這一天,他與四子向光生、孫輩向斌斌、向李軍、向東曉祖孫三代5人同時獲此殊榮,成為宜都非遺傳承史上一段佳話。
這份榮譽,是對向從榮70年堅守泥瓦工技藝的肯定,更是對這個家族三代人在艱苦行業中執著傳承的褒獎。今年,為夯實非遺傳承人人才根基,推動非遺保護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宜都市文化和旅游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組織開展了第十三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評審工作。經過個人申報、鄉鎮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規范流程,最終確定69人入選,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技藝、曲藝、傳統舞蹈、傳統美術六個大類18個小項,并于5月23日正式通報命名。向從榮是此次最年長的傳承人。
作為文化傳承的核心紐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承載著延續文脈的使命。而一家三代5人同獲傳統技藝類“九佬十八匠”中的“泥瓦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稱號,在宜都市并不多見。
向從榮生于1935年,18歲時師從余世群學習泥瓦技藝,從此與這門手藝結下不解之緣。1954年至2014年的60年間,他專注瓦工事業,在實踐中不斷鉆研精進,經手的建筑項目以質量過硬、美觀實用聞名,深受宜昌、荊州及宜都周邊縣市群眾認可。他先后參與100多個公用建筑施工,為農戶建房500多棟,打灶、做門柱、檢修瓦房更是不計其數,70年從業生涯從未發生安全質量事故。自上世紀70年代起,他還收徒14人,其中四子向光生成為家族第二代傳人。
受家族影響,80后孫子向斌斌與90后孫子向李軍、向東曉,高中畢業后均選擇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畢業后深耕建筑行業,不僅傳承了家族技藝,更考取國家一、二級建造師,參與省內多個重大項目建設,在實踐中為傳統瓦匠技藝注入新活力。
如今,雖已91歲高齡,向從榮仍時常為周邊農戶做些力所能及的瓦工活,為家族徒弟提供技術指導,用行動詮釋著“匠心”的傳承。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