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推進大會舉行。會議強調:“推動百強縣進位、千億縣擴容,大力發展鎮域經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p>
千億縣,就是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的縣。據最新的公開報道,2024年,宜都“GDP預計增長7.5%,總量接近千億”,枝江“GDP預計增長9%,有望突破900億元”。這也意味著,2025年兩地將與漢川(2023年GDP873億元,2024年預增7%)、潛江(2024年GDP預計930億元)、大冶(2024年GDP首次突破900億元)共同組成湖北沖擊第二座千億縣的“排頭兵”。
宜昌正大力實施“強縣富民興村”三項行動??h,何以為強?誰將成為宜昌第一個千億縣?這些問題都將在“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得到答案。
千億縣是一個什么“門檻”?
從2007年,全國第一次誕生“千億縣”開始,“千億縣”便一直在擴容。2023年,我國千億縣總數達到59個。全國有1800多個縣(含縣級市,不含市轄區),千億縣占比約3%。
縣域經濟的比拼已經進入“千億縣時代”。一個縣(市)經濟體量超過千億元,意味著這座縣城已經擁有了大規模專業性產業集群,同時隨著工業化與服務業的發展,城市化進一步提升。
縱觀千億縣名單不難發現,目前絕大多數千億縣以第二產業為主導。2023年全國百強縣,超過3000億的僅有4地,依次為昆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和晉江市。4地都擁有強大的產業集群:
全國最早的5000億級別的縣(市)昆山,擁有7000億元級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3000億元級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江陰兼具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雙重優勢,擁有紡織服裝、裝備制造、智慧能源、新材料、石化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晉江是“中國鞋都”,擁有超3000億元鞋服產業和1000億元紡織產業集群,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材料產業是張家港市主導產業。揚子江國際化工園是江蘇省首家化工中試基地,2023年實現營收893億元,已聚集世界500強企業24家、世界化工50強企業17家。圖片來源:蘇州生態環境
再看湖北省。2022年仙桃市GDP突破千億,成為湖北第一座千億大縣,2024年仙桃市GDP總值為1125億元。仙桃的主導產業為現代紡織服裝、智能制造及電子信息以及食品及生物醫藥。與部分千億縣經濟結構不同的是,仙桃市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較早,2024年三次產業占比為12.3:42.9:44.8。
目前,湖北僅一個千億縣。鄰近的湖南擁有3個千億縣,分別是長沙縣、瀏陽市與寧鄉市。其中長沙縣為中部第一縣,2024年GDP預計突破2200億元。
▲2月7日,春節假期剛過,湖南省長沙市寧鄉高新區的企業積極復工復產。新華社 發
一座城市GDP達到900億元,就到了千億的門檻,如果能夠繼續保持良好的經濟增長勢頭,一般一到兩年就可突破千億。因此,湖北將在2025年迎來千億縣的爆發期。
跳多高才能摘到桃子?
據此前報道,枝江2024年GDP預增9%,有望突破900億元。2月7日,枝江市召開“沖刺一千億、奮進‘六十強’”推進大會,提出“跳起來摘桃子”,沖刺一千億。在2025年枝江兩會上,當地提出的2025年GDP增速目標為8%。
宜都市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宜都GDP預增7.5%,總量接近千億。2025年GDP增速目標為8%。
按照預計增速,2025年兩地有望同時撞線“千億”。兩地的增長動力主要得益于強勁的工業。工業穩則全局穩。
兩地都是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產業鏈條完備的工業強市。據當地提供的數據,2024年兩地第二產業產值占比都在50%左右,而2024年湖北省第二產業的比重僅為35.9%。沖刺千億,第二產業依然是核心力量,這也充分體現了堅持“工業強市、產業立市”不動搖的戰略意義。
從數據看,宜都已經接近千億。宜都市相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宜都將堅持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三線并進”,培育壯大新材料、醫藥健康、裝備制造三大根植性主導產業集群。加快海格斯鋰電新材料、百杰瑞鋰電新材料、新宙邦宜都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東陽光電池鋁箔、磷氟鋰業、興友新能源、容匯鋰電等工業新增長點穩產增產。
▲盛虹控股集團湖北海格斯鋰電新材料項目效果圖。
2024年,奧克拉、寧磷精制磷酸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新能源電池“四大主材”在枝江實現閉環。2024年枝江化工新材料和生命健康兩大根植性主導產業產值超過600億,占規上工業比重的80%。2025年,化工新材料和生命健康依然是枝江發力的重點。
我們注意到,兩地主導產業前都加上了“根植性”。何為根植性主導產業?簡言之就是產業網絡不僅在經濟上與當地有緊密聯系,在社會、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也具有內在的、基礎性的、長期性的聯系。這樣的產業往往“搬不走、穩得住”,還可傳承。
區域協同的空間有多大
隨著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支點建設貢獻縣域力量,區域協同是未來縣域發展的必然趨勢。
兩地的主導產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不少企業有上下游關系。2025年,宜昌打造四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兩地的新材料和醫藥健康,以及宜都的裝備制造均在其中。兩地產業更與湖北省“51020”現代產業集群中的萬億產業布局高度契合,面臨一系列重大機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為區域協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2025宜昌兩會期間,宜昌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參加枝江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枝江要“在區域協同上下真功、見實效”。加強與宜昌高新區的招商聯動、產業協作,強化白洋片區與姚家港片區“兩園聯動”,推動交通互聯、產業互補、發展互促,更好融入和服務東部產業新區建設。
在枝江市2025新春第一會上,枝江市負責人表示,湖北沖擊第二座“千億大縣”,比拼角逐異常激烈,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拼命”必退。
▲三寧化工酰胺及尼龍新材料項目紡絲生產車間。鄭有根 攝
宜都也嘗到了區域協同的甜頭。2024年10月,湖北迅盛半導體年產612噸半導體級硅烷特氣項目,在松宜協同發展示范園開工。項目12項行政審批事項均由宜都市負責,相關資料抄送松滋市備案,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宜都市負責人表示,區域協同必須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2022年春天,湖北“當枝松宜”百強縣市聚集區協同發展聯盟成立?!鞍購?、聚集、協同”這些關鍵詞,就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資源優勢,實施產業協作、抱團發展,最終實現百強縣榜單中湖北整體位次的提升。2023年,荊門市東寶區的加入,形成了“當枝松宜東”的新聯盟。
2025年,這顆改革創新的種子將結出豐碩的果實。四地以及去年加入聯盟的荊門市東寶區,再加上鄰近的夷陵區,這一區域可能出現3個千億級的縣(區),4個甚至更多全國百強縣(區),實現從“單點突破”到“全域升級”的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