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
要求湖北加快建成
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省委全面部署支點建設
要求武漢在支點建設中
當好龍頭、走在前列
2月10日—2月14日
長江日報發出四論
一起來看
一、何為龍頭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省委全面部署支點建設,要求武漢在支點建設中當好龍頭、走在前列。
龍頭是形象說法。一條龍分量最重、力量最強、作用最大的就在龍頭,舞龍舞得好不好關鍵看龍頭。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從區域來講指湖北,從點上來講就是武漢。
武漢是中部重鎮,一直是全省龍頭,集中體現湖北優勢。在支點建設中當好龍頭,就是把武漢放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進一步凸顯武漢特殊地位、承擔特別使命;就是要求武漢在戰略支撐點、撬動點、制高點、關鍵點上,在發展快于、好于、優于、強于其他地區方面,成為龍頭武漢。
龍頭意味著引領性。舞龍先動龍頭,龍頭往哪個方向帶十分重要。龍頭就是支撐支點的支撐點、撬動發展的撬動點、戰略關鍵的關鍵點。武漢的龍頭引領,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湖北支點建設的速度、時序、質量。武漢不僅要在湖北發揮龍頭引領帶動作用,還要在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中發揮極核城市作用;不僅引領當前發展,還要引領未來。
龍頭意味著實力強。一條龍最強在龍頭。龍頭靠實力說話。湖北在全國發展中爭先進位,在支點建設中實現綜合實力領先等目標,首先是武漢自身發展提檔進位,在區域乃至全國發展中走在前列,不斷提升城市發展能級。龍頭之強,不光是經濟實力強,應當是各方面都強起來,成為綜合實力強的龍頭。
龍頭意味著分量重。一條龍至重在龍頭。武漢占全省近2成的人口、超3成的GDP、近4成的企業數量、近6成的進出口額,是名符其實的全省“壓艙石”。“重要戰略支點”顯示了分量之重,支點的顯著特征及戰略樞紐、重要動力源等支點功能,主要體現在武漢、承載于武漢;湖北要在區域發展中快于、好于、優于、強于其他地區,首先是看武漢。這更增強了我們加快“三個優勢轉化”、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龍頭意味著制高點。龍頭擇高而立、向上而行,舞龍才舞得精彩有氣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開放高地,要求我們攀登科技高峰和產業高峰,無不貫穿著“高”的要求。支點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事關戰略全局的“制高點”。龍頭武漢,應當是占據創新、產業等制高點的龍頭,應當是與國家其他戰略區域的龍頭城市相比毫不遜色的龍頭。
作為湖北支點建設的龍頭,武漢發展被進一步賦予了戰略性、示范性、標志性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比其他地區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使支點龍頭更加彰顯、更被公認。
二、龍頭要重
舞龍看龍頭。龍頭重,就舞得有勁道。武漢在支點建設中做龍頭,就必然要加快推動“三個優勢轉化”,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以武漢之“重”當好龍頭。
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是武漢當好支點龍頭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評價中部地區“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賦予武漢重大使命。中部地區舉足輕重、重要戰略支點與武漢之“重”具有內在一致性、邏輯連貫性、戰略遞進性。只有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讓武漢重起來,才能當好龍頭、支撐支點;只有以龍頭之“重”引領重要戰略支點,才能更好支撐中部地區崛起成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是武漢當好支點龍頭的具體體現。在支點建設中當好龍頭,體現“好”的要求;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體現“重”的追求。龍頭當得好不好,關鍵看武漢重不重。武漢之“重”,指的是武漢在全國的分量、地位和影響。一個在全國舉足輕重的重鎮武漢,在區域發展方面,就必然體現著龍頭之重、支撐之力,就一定是又好又重、眾望所歸的支點龍頭。
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是武漢當好支點龍頭的實踐要求。支點龍頭不只是一個形象比喻,而是有具體的內容。武漢加快推動“三個優勢轉化”,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著力打造六個之“重”,有具體目標、著力方向、行動路線,是對總書記對武漢系列重要要求的貫徹落實,與支點建設的顯著特征、主攻方向、三個打造、整體提升七個能力等部署要求高度契合,是武漢當好支點龍頭的具體展開和實踐承載。
支點要硬,龍頭要重。推動全部工作向支點建設聚焦聚力,努力在支點建設中當好龍頭、走在前列,催促著我們加快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的步伐,塑強武漢,塑重武漢。
三、當好龍頭
龍頭是舞龍的引領,力度和動作直接關系到整條龍的騰飛。龍頭武漢,既是支撐也是示范,既要先行也要引領,在支點建設中擔好龍頭重任。
要在發展爭先上當好龍頭。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發展是支點建設的底座和硬核。不能離開發展談支點建設,也不能離開發展談龍頭擔當。武漢不僅要在湖北發展在全國爭先進位上,在全省各地都敢與好的比、與快的賽、與強的競高低上做龍頭,還要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中奮勇爭先,在全國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全力推進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以發展之快、之好、之優、之強當好支點龍頭。
要在擔當使命上當好龍頭。“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湖北的重大使命任務。“湖北所能”集中體現在武漢,擔當加快建成支點這一戰略任務,全國看湖北,湖北看武漢。擔當重大使命無比光榮、催人奮進,武漢作為支點龍頭,要在擔當使命上打好頭陣,做好示范。“錨定一個主攻方向,實施七大戰略、提升七個能力”是支點建設的行動路線,“一年開新局、五年大變化、十年結碩果”是步驟要求,2030年和2035年是關鍵時間表,我們要在推動支點建設成勢見效、加快建成上展現龍頭擔當。
要在引領帶動上當好龍頭。龍頭是“頭”,要以頭帶身,以首帶尾。武漢是中部重鎮,城市體量上是超大城市,區域格局中是“老大哥”,經濟發展上是主引擎,內陸開放中是強樞紐,文化旅游上是熱門地,具有獨特地位、獨特勢能和世界關注度。武漢當好支點龍頭,就要以更高標準的競爭力、帶動力、輻射力,引領武漢都市圈一體化,推進“漢襄宜”協同發展,加強與長江中游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交流合作,更好服務區域發展戰略。
加快建成支點既是使命任務,也是發展機遇。武漢必能在做大、做強、塑重自身中當好支點龍頭,也能在當好支點龍頭中推動自身更大、更強、更重。
四、龍頭奮力
在支點建設中當好龍頭既是作用要求,也是狀態要求。當龍頭,須奮力。唯有奮力,才能當好支點龍頭;唯有奮力,才能成為時代公認的龍頭。
必須奮力轉型闖關。當支點龍頭首先是一個發展命題。新時代的中部地區崛起發展,與當年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相比,面臨的環境和條件大不相同,必須同時面對“趕”與“轉”的雙重任務。“趕”,就是趕超先進;“轉”,就是轉型發展。當好新時代支點建設的龍頭,就要求武漢必須堅定把創新驅動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奮力轉型闖關,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轉型中提速、趕超、質變,并引領協同帶動兄弟城市和區域共走發展新路。
必須奮力擇高向上。任何時候都需要擇高而立、向上而行,在支點建設中則有明確的指向和要求。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要求我們打造兩個高地、勇攀兩座高峰,給我們提出了“增強自信、志存高遠”“奮勇爭先”“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等重要要求,這讓我們更加明確了向何處攀高、怎樣向上,更加明確了進一步提振什么樣的干事創業精氣神。省委部署支點建設,提出“支撐點、撬動點、制高點、關鍵點”和“快于、好于、優于、強于”,既包含質的標準,也包含量的要求。武漢是英雄城市、國之重鎮,從不甘居中游,在支點建設中更要攀高向上,用很高的追求、很高的標準做龍頭。
必須奮力提升能力。我們是在數字化、信息化時代,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語境中做支點龍頭。今天的時代,新知識、新事物層出不窮,新技術、新業態日新月異,先進性、前沿性、顛覆性、未來性成為生產力發展躍升的基本特征。當龍頭不能僅憑一腔熱情,黨員干部的專業素質、專業本領是當好支點龍頭的能力基礎。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追求,強化能力意識,練就過硬本領,使能力本領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成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抓發展的行家里手。
舞龍看龍頭,看的是黨員干部精神面貌、作風干勁,看的是揮舞龍頭的高度和力度。讓我們激揚精氣神,腳踏實地干,把龍頭舞得更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