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天辦”賦能,荊門民營經濟扶搖直上
——探析荊門營商環境優化
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道
荊門以打造“荊天辦”營商環境品牌為抓手,構建“1+5+3”政策體系,強化信用建設與法治保障,優化金融服務,解決融資難題,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完善立體交通網絡,實施人才引進計劃,推動“荊門造”走向全球。未來,荊門將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瞄準工業增加值增長12%等目標,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為區域經濟注入新動能。
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當下的荊門,正在以一場深刻的營商環境變革,撬動民營經濟的質變。
(一)
探“道”之前,先來看一份成績單——
2024年,荊門實有民營市場主體48.97萬戶,同比增長25%,占全市市場主體數量的99%,其中民營企業13.62萬戶,同比增長66%,占全市企業類市場主體數量的97%。
2024年,荊門民營企業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占全市重大技術成果轉化總數的90%以上。格林美、億緯動力等5家高企入圍2023年度省高企百強,30家企業入選省科創“新物種”企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分別達到324家、208家。
2024年,荊門民營企業新增就業人數占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60%以上。民間投資增長9.6%,高于全省4.1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72.1%。
格林美國家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資料圖片)
2024年,荊門格林美入圍“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格林美、新洋豐入圍“2024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6家企業入圍“2024湖北民營企業100強”,8家企業入圍“2024湖北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入圍企業數量居全省第3位。
水深則魚躍,城強則賈興。格林美在荊門從零起步,譜寫了覆蓋全國、走向世界的綠色發展傳奇;長城汽車在新冠疫情期間落子荊門,年營收增長迅速,三年超300億元,“坦克400”“坦克500”暢銷全球;荊門福耀玻璃成為全集團綜合效益最好的基地,創造了全市畝均效益最高的奇跡;億緯鋰能建設華中地區最大的鋰電產業基地,恩捷、科達利、百杰瑞、大族激光等鏈條頭部在荊門抱團發展,成為全省產業集群發展的典范。
以發展動能之“新”,謀城市能級之“躍”。2024年,荊門民營經濟在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中逆勢上揚,展現出強勁韌性和創新活力,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
荊門深知,營商環境是“氣候”,企業是“候鳥”,唯有以“厚道”培土、以政策施肥、以法治護根、以金融“活水”澆灌,方能育出民營經濟的參天森林。
2024年以來,荊門以“荊天辦”營商環境品牌為核心,圍繞“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企業群眾獲得感最強”目標,多維度精準發力,為民營經濟注入強勁動能。
《暢通工程·“荊”天辦》節目現場 (資料圖片)
聚焦“政策體系強基行動”,構建“1+5+3”政策體系,整合產業扶持資金超百億元,設立科技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五大政策包,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荊門全市智慧企業服務平臺政策庫匯集政策1.2萬余條,企業庫涵蓋市場主體40余萬家,3400余家“四上企業”入駐,惠及企業8萬家,精準推送惠企政策27萬多次。發布第五批次“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清單,政策項目已達56項,基本實現全覆蓋。在全省率先推出《惠企政策直播間》,線上、線下多立體宣傳,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免申即享”直達快享。2024年,全市兌現惠企政策22.94億元,其中通過“免申即享”模式兌現1.12億元。
楚人季布一諾,在荊門傳承了千年,作為全國信用示范城市,厚道荊門誠信氣質直抵人心。在全省率先開展“信用荊門建設行動”,建立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平臺,將行政許可、處罰等數據納入企業信用畫像,實現“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寸步難行”。2024年,“新官不理舊賬”、招商引資承諾不兌現等問題得到有效整改,信用監測排名躍居全省第二。湖北金漢江精制棉有限公司憑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資質,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獲得貸款5000萬元,解了擴產燃眉之急。
湖北固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圖片)
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荊門創新“金融服務保障行動”,采取“整體授信”“分時電價”“一行一品”“一縣一品”等措施,全市組織銀企對接活動201次,投放貸款96.2億元,履約率達95.9%。格林美公司通過分時電價政策年省電費超3000萬元,湖北固潤科技憑借“科創供應鏈天網平臺”獲得低息貸款1.2億元,推動光引發劑技術國產化突破。荊門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上線后,提供“產業交易+物流協同+金融增信”一站式服務。巨邦石化通過科創供應鏈天網平臺對接武漢工程大學,攻克高純均三甲苯生產技術,新增稅收1600萬元。
司法護航,讓企業安心經營。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與8部門簽署《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協議》,構建“執法互助+信息共享”機制。出臺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四張清單”,加強人性化執法方式運用,讓市場主體感受到“有溫度的執法”。建立多個“法院+”解紛模式,創新完善訴調對接機制,市、縣兩級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調解成功案件4344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2億元。
每年11月1日舉辦“企業家日”活動(資料圖片)
政務服務是營商環境的“晴雨表”。荊門深化“五辦”改革(集成辦、跨域辦、承諾辦、免申辦、智能辦),實現170項政務服務指標全省一流,“一窗通辦”覆蓋市、縣、鄉三級,“一網通辦”率達99%。東寶區推出“安家計劃”,企業員工購房享成本價、每月補貼300元,助力永創鑫電子等多家民營企業留住技術骨干超千人。泰康保險在京山打造的京山農場項目,通過平臺快速解決用地審批問題,帶動農產品銷售2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00個。創新推出企業家日、“政企早餐會”、企業家接待日等活動,搭建政企“零距離”溝通橋梁。多家企業負責人表示:“政府不僅是監管者,更是服務者、同行者?!?/span>
(三)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荊門以“荊天辦”營商環境品牌為筆,以民營企業活力為墨,正在書寫一幅“近者悅、遠者來”的高質量發展畫卷。
億緯超級工廠(一期)建成投產(資料圖片)
荊門“4211”現代產業體系初具規模:以億緯動力為龍頭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長城汽車為核心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新洋豐引領的綠色磷化工產業集群年產值均過百億。荊門高新區躋身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成為全省工業重要增長極。低空經濟“一飛沖天”,漳河新區依托605所建設航空智能制造科技園,打造“研發—制造—服務”全產業鏈。全市百億企業達到6家,其中400億級企業2家、300億級企業2家,數量居全省前列。
荊門推動城市形象、人才集聚、開放能級全面升級,讓民營經濟在更廣闊舞臺上“乘風破浪”。
實施“大學生留荊計劃”,“陜西學子荊門行”“接您回家”等活動靶向引才,2024年引進高校畢業生3.65萬人,人口回流4.9萬人。設立科技人才“專項編”,引進院士團隊,建成科創供應鏈天網平臺,荊楚科創城與武漢離岸中心形成“研發在武漢、轉化在荊門”的協同創新模式。
與高鐵合影(資料圖片)
荊荊高鐵通車使荊門融入全國高鐵網;中歐班列“長城專列”每周兩列直達莫斯科,鋰電池出口歐洲每箱運費省3000元;開通“印尼拉博塔港—武漢陽邏港”江海直達航線,為相關企業年節省物流成本1.5億元。荊門國際內陸港升級為鐵運始發站,物流業增加值首破百億,立體交通網助力“荊門造”走向全球。
以“厚道”為魂、以創新為脈,荊門在優化營商環境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交響樂中奏響強音。2025年,荊門瞄準“七個重點突破”,將推動工業增加值增長12%、新增規上企業100家,向著“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目標全力進發。
跨越發展中的荊門(資料圖片)
長江谷文明,荊楚新門戶。未來,荊門會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全球要素,以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點燃經濟發展“新引擎”,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貢獻荊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