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鄂西北的堰河村,
正在上演一場“綠色逆襲”。
這里的茶葉不僅遠銷海外,
還讓村民人均增收2000+。
一片小小的綠葉,
究竟蘊藏著怎樣的致富密碼?
今天,記者將帶您探尋其中的答案。
小山村茶葉“香飄”歐美
地處鄂西北秦巴山茶區的堰河村,擁有1200畝生態茶園,主要生產“高栗香、滋味醇、湯色亮、耐沖泡”的高香茶。
這里的茶葉不僅受省內外愛茶人士熱捧,還遠銷海外。是什么讓一個小山村的茶葉登上國際舞臺?
綠水青山孕育優質茶葉。多年來,堰河村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精心養護山林,滋養出一處處碧綠的茶園。這里的茶葉,從萌芽到采摘,每一個環節都飽受大自然的潤澤。
種植技術創新為好茶葉持續賦能。堰河村的茶葉種植,藏著一個秘密——這里的茶葉是吃特殊有機肥長大的。堰河村村民將牛奶豆漿混進豆餅里,發酵成有機肥料,噴灌到茶地里。這樣的肥料不僅能解決土壤板結,還能增加土壤肥力,讓茶樹吸收更多的營養,讓茶葉口感更醇厚。
茶葉種得好,還要賣得好。堰河村實行“公司+農戶”模式,運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機制,依托堰河生態旅游經濟專業合作社,統一定價,讓每一戶村民都成為茶葉的銷售商。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抱團去做一件事更好,形成的合力讓我們的產品走得更遠?!毕尻柟瘸强h五山鎮堰河村村民李長建說。
這樣的經營模式效果很明顯,僅堰河村天藝茶莊,一年就可以生產12000噸茶葉,生產的茶葉40%在省內銷售、60%出口到歐美。
小綠葉滋生茶旅經濟
茶葉走出去,游客走進來。近年來,堰河村以茶促旅,以旅興業,發展出茶旅融合的新局面。
“鄉村振興發展得好,游客都來茶廠買茶葉,紅茶、綠茶都賣得非常好?!毕尻柟瘸强h五山鎮堰河村村民閔洪蓮說。如今,堰河村的茶產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
隨著茶產業的發展和自然環境的持續優化,堰河村憑借其優質的山水資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游玩。為抓住這一機遇,堰河村迅速行動,大力發展“農家樂”和“民宿”等旅游配套設施,推動鄉村旅游的全面升級。
堰河村還積極引入咖啡館、書畫室、露營基地、鄉村研學等新業態,打造出“道鄉尋蹤游”“茶色生香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實現了從單一農業經濟向多元經濟的華麗轉身。
如今,堰河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家家戶戶吃上了“旅游飯”。2024年,堰河村的游客接待量突破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過億元,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一片綠葉不僅改變了堰河村的面貌,還點亮了村民們的致富希望。從荒山到“綠色銀行”,從單一產業到融合發展,堰河村的發展路徑,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編審:劉征 李桓
記者: 劉飛 謝雅靜 朱宇航 楊旭琿 郭裕銘 甘泉 廖云翔 谷城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