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幻燈新聞

    幻燈新聞

    跳出湖北看湖北,如何扛牢“支點”大旗?
    發布日期:2025-02-28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宜都融媒體

    湖北正在加快推進支點建設。2月22日,由華中科技大學主辦、湖北省社科聯指導,湖北省國家治理研究會、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承辦的首場湖北支點建設智庫懇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區域樣板”為主題。本版現摘編4位專家代表的見解與建議。

    找準“支點”與數字經濟的結合點

    甘藏春 第八屆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湖北的光榮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進程當中,湖北不僅要實現自身的現代化,還要托舉中部地區實現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提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這是對湖北在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乃至在全國現代化大局和全盤當中地位作用的充分肯定。

    在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布局中,東部地區的任務是率先實現現代化,中部地區是崛起,西部是大開發,東北是振興,幾大板塊融為一體。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湖北承擔重要戰略支點使命,這與湖北自身的經濟發展、在全國的地位息息相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湖北的光榮。

    新中國成立之后,湖北在全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計劃經濟時期,湖北一直是國家重點投資的領域。過去的156項重點工程,在幾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新中國工業的基本骨架,不僅留下了大量寶貴工業遺產,還誕生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等精神財富。其中,湖北占了多項,都涉及工業布局。197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在武漢鋼鐵公司建設從聯邦德國、日本進口的一米七軋機,這是當時最大的引進項目之一。湖北的三線建設,比如說十堰的二汽,宜昌的重點特殊企業,使得湖北在新中國成立后的歷史進程當中成為很重要的存在。

    在改革開放過程當中,湖北也取得了很多新經驗。特別是在工業化向信息化轉型的過程中,光谷因“光”而生,光電子信息產業獨樹一幟。湖北工業門類齊全,科研力量在全國名列前茅,這些都使得湖北有能力、有條件承擔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任務。

    數字經濟也決定著發展的可持續性

    光谷地標——馬蹄蓮。(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湖北是交通樞紐、九省通衢。到市場經濟之后,特別是對外開放之后,交通中心樞紐的作用還在繼續發揮,但也面臨新的變化。我們已經進入數字時代,這是不爭的事實?;仡欉@個歷程,2015年前后,我們進入深度學習人工智能階段,到2020年特別是近兩年,ChatGPT出現了,DeepSeek橫空出世,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生活結構甚至是政府管理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人類正在從工業文明轉向信息文明,從工業經濟轉向數字經濟。在這個時代條件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必須與數字經濟緊密結合起來,找到與之相契合的結合點和發力點,否則將來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

    在重要領域應有一席之地

    一是核心技術。從當前來看,核心技術已經有了長足進展,一段時間以來,各地政府頻頻出招,對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同時,出臺的相關增量政策也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以長江存儲、長飛光纖、高德紅外等公司為代表,武漢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在光電子信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和創新生態。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武漢在中部乃至全國都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政府投入。湖北在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上重點布局,推進武漢數字經濟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提出到2026年力爭成為國家算力網絡中部樞紐。同時,推動數字住建行動,加速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等數字化轉型,強化網絡安全,實現“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三是數字產業。當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平臺經濟是隨著數字平臺興起而快速發展的新事物,新的數字經濟領域層出不窮。敢為天下先的湖北,在推動數字化轉型上大有可為,也能夠大有作為。

    四是數字關鍵框架結構。數字經濟的政策理念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數字經濟時代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厘清,湖北作為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必須在這些領域有一席之地,發揮更大作用。

    借“東風” 挑大梁

    張首映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會長、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

    牢牢抓住戰略機遇

    戰略是個時空概念。從國家規劃的宏觀視角來看,通常將十年以上的規劃稱為戰略規劃,這類規劃往往跨越兩個“五年規劃”周期,彰顯了戰略的前瞻性和長遠性。

    戰略支點,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三點一線”的統一,這是時態上的支點??臻g上的支點,是指橫跨和貫穿整個中部的支點,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支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論述,以及將湖北定位為“重要戰略支點”的深刻闡述,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治理智慧、規劃思路和戰略指引。

    今年是決勝“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關鍵之年。把握好研究制定“十五五”規劃的機遇,將湖北的規劃和項目納入國家規劃體系,爭取更多支持和政策傾斜,是湖北必須緊緊抓住的戰略機遇。國家“十五五”規劃正在謀劃中,湖北應密切關注這一進程,積極爭取更多涉及湖北的規劃和項目納入其中,確保湖北的發展藍圖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借政策東風,挑起支點大梁,以一域之力為全局添彩。

    將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動力

    襄陽市諸葛亮中學的學生們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學習皮影戲表演技巧。(視界網 李旭暉 攝)

    湖北不僅要把握好宏觀規劃的方向,更要將戰略機遇切實轉化為具體可行的發展動力。

    企業要努力在國際上制造“動靜”。過去人們認為杭州是個小地方,但現在杭州企業在國際上聲勢漸起。DeepSeek橫空出世不是偶然,因為杭州有這樣的“陽光雨露”。當地在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領域抓得很實,抓項目不是大而化之,而是細致扎實、有的放矢。湖北不缺國際知名企業,具有國際潛質的成長型企業也不少,可以借鑒杭州等地的經驗,提升企業國際認知度,贏得國際市場,帶動一系列企業和項目在國際上有所發展。

    形成與支點建設相適應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荊楚文化具有悠久歷史,有些還早于黃河文化,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梢哉f,湖北也是國家文化的重要支點。如何在“十五五”期間,讓這個文化支點更加堅實穩固,還要做大量工作。其中,數字文化、智能文化值得重點關注。目前,有些省份已經在布局智能文化建設。例如,江蘇大力推動社會科學的集成式發展,把歷來社會科學成果匯編集成,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形成規模效應,取得亮眼成效。湖北科教事業發達,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數字文化、智能文化發展,一定能取得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雙豐收”。

    大力建設和發揮智能媒體作用。湖北是新聞傳媒重鎮,新聞傳媒行業發展很快。面對智能媒體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如何推動智能媒體的未來發展,在中部傳媒界和全國傳媒界把支點立起來,仍需進一步布局和建構。湖北在文化傳承領域已打下堅實基礎,很多地方的非遺項目管理和建設得很好。要進一步依托媒體深度融合的“東風”,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其他文化項目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打造,以更好地保存和發揚,推動文化戰略支點建設在“十五五”“十六五”期間蓬勃發展。

    建支點要用好“關鍵一招”

    向東 國務院研究室原副主任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有一個熱議話題——為何“六小龍”出現在杭州?廣東、江蘇等地主動向內審視,探尋原因。他們反思的核心在于,如何通過打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資。

    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蘇的“不見面審批”、上海的“一網通辦”、湖南的“一件事一次辦”,以及國務院提出的“高效辦成一件事”等舉措,都提高了政府辦事效率,為優化營商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杭州打造的“服務型政府”模式——“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深受企業好評,極大地增強了杭州對企業發展的吸引力。

    湖北的發展同樣需要著眼于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用“硬”辦法解決“軟”問題,為企業提供“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周到服務。近些年湖北高度重視營商環境改善問題,關鍵是要真正用改革的辦法刮骨療毒,把一些有利于改善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具體細化、落到實處。

    搞好對內對外兩個高水平開放

    一架B767-300型全貨機從鄂州花湖國際機場起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我國對外開放具有先沿海,再沿邊、沿江的特點,湖北地處中部,在開放的自然稟賦上比不過沿海,但湖北有沿江優勢,且發展條件日益改善。數據顯示,2024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102.5萬噸,位居中部第一。從2023年全國第16位躍升到第5位,增速居全國第1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舉措。湖北除了要緊跟國家的對外開放戰略外,還要在對內開放上做文章,加快向東、向南融入的步伐,向西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對接。以開放促改革,湖北有許多解放思想、敢為天下先的做法,20世紀80年代就有率先引進“洋廠長”深化國企改革的壯舉,新時代新形勢下,湖北加快建成支點,更需要這樣的魄力與闖勁。

    發揮大省優勢

    湖北是農業大省,水稻、漁業等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是工業大省,工業基礎非常好,教育人才科技等方面更是躋身全國前列。這些強項加上區位的優勢,湖北大有可為。數據顯示,我國光電子產業規模和產量已領先于歐洲、北美、日韓等地區,產業規模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武漢支撐起全國光電子產業半壁江山,成為全球光電子產業發展中一座繞不開的城市。這些都是湖北支點建設中的發力點。湖北還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坐擁百余所高校、千余個科研平臺,這都是支點建設的寶貴戰略資源。2024年,湖北GDP突破6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邁上了新臺階。還需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通過數智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總體來說,湖北加快建成支點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聚焦高質量發展,必須腳踏實地去干,才能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新篇章。

    以“彈性思維”提升競爭力

    范恒山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顧問

    “支點”要強實

    湖北要建成支點,必須解決好兩個核心問題。

    首先要自身強實。一是綜合實力要強,這是基礎。湖北的經濟、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綜合實力必須達到一定水平,才能在區域發展中發揮支撐作用。二是區域競爭力要強大。這種競爭力可以體現在中部地區,也可以體現在全國乃至國際舞臺,以“彈性思維”不斷提升湖北在不同層級區域中的競爭力。三是可持續發展能力要突出。一時一勢的增長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要有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和能力儲備。

    其次要勇于擔當。一是要起到示范作用,在某些方面成為其他地區的榜樣,經驗可復制、可效仿。比如武漢作為中部的中心城市,其城市規劃和發展模式應具有示范意義。二是要發揮輻射和影響作用,不僅要影響周邊地區,還要在全國范圍內產生重要影響。武漢不能滿足于現狀,要積極爭取支持,提升在全國的地位。三是要帶動周邊發展,通過自身的強實,帶動中部地區整體發展,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找準薄弱環節解難題

    湖北的發展之路該如何走?在我看來,一是抓關鍵,二是有的放矢。

    抓關鍵就是要找準薄弱環節。與廣東相比,湖北土地面積更大,但GDP總量不足廣東的一半。湖北不能只看到自身的優勢,而忽視了這些差距。再看科研環境,湖北高校數量眾多,在校大學生人數位居全國前列,科研院所也不少,但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與廣東仍有差距,在全國叫得響的高新技術企業和標志性成果還要更多地涌現。

    只有認識到薄弱環節,才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比如,湖北有一些知名的高校,但在產學研方面,高校之間的合作還不夠緊密,共同創造的科技產品數量有限。進一步研究和增強高校之間的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才能真正發揮高校在區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聚焦關鍵任務謀發展

    光迅科技高端光電子器件產業基地潔凈廠房,員工在生產、測試AI數據中心用高速光模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一是融戰略,即提升戰略思維。融合國家戰略,發展就能事半功倍。湖北應將爭取戰略、實施戰略、融合戰略、延伸戰略擺在支點建設的重要位置,使戰略體現到各個領域,并且實化、細化和深化。

    二是興產業,即推動產業升級。在產業上,湖北提出大力發展“光、芯、屏、端、網”,在此基礎上,可以再擴展為“光、芯、屏、端、網、智、數”。抓住這七個字,湖北在產業發展上就能領先一步。同時,應以特色為骨干,發展特色經濟;以項目為支撐,建設更多產業園區和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三是親人才,即吸引和用好人才。人才是發展的關鍵。湖北要吸引天下英才,但更重要的是要用好人才,不能在引進人才時求賢若渴,引進后卻束之高閣,要避免將人才從專家變成“部下”。

    四是強創新,即強化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科技創新需要強大的科學家隊伍和技術人才隊伍。湖北要特別重視職業教育和職業人才培訓。同時,要加強基礎科技研究和面向產業的重大科技原創研究,整合科技隊伍和科技資源,避免科研院所之間的惡性競爭。

    五是富平臺,即打造發展平臺。平臺是戰略落地的支撐,湖北要結合國家戰略和自身謀劃,打造更多具有戰略意義的平臺,使其成為政策延伸的載體和發展的重要支撐。

    六是優環境,即優化營商環境。管理內容完善,重點不在于少,而在于準;治理方式優化,重點不在于松,而在于“公”;政策調整指向,重點不在于惠,而在于信。服務舉措安排,重點不在于多,而在于實。好的營商環境,對企業來說,既要聽得到,也要感受得到;不僅要找得到,更要辦得到;不能只是顧及到,還要溫暖到。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