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今起,長江云新聞推出系列報道《讀報告 話“支點”》。本期邀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湖北省委黨校經濟學與經濟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李波平,從報告中看湖北的作為和擔當,梳理湖北加快建成支點的機遇與挑戰。
回顧過去一年,成績來之不易。
全國經濟大盤:穩進交織繪宏圖
穩健前行,“穩”態堅實。?
2024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4.9萬億元、增長5%,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2%。
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對外貿易規模創歷史新高,國際市場份額穩中有升,外匯儲備超過3.2萬億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1%。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表示:“‘穩’的關鍵舉措在于推行一攬子增量政策。去年,一系列一攬子增量政策緊密圍繞問題導向,精準施策。在擴大消費領域,積極激發居民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市場的繁榮;在改善民生方面,加大民生投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切實增強民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在解決企業難題上,為企業紓困解難,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穩健發展。這些政策全方位致力于化解短期需求不足、中期結構性內生動力匱乏,以及長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新阻礙等一系列問題,引領中國經濟在穩中求進的征程中,堅定不移地將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推動經濟與社會協調共進,”
進取突破,“進”勢強勁。
糧食產量首次躍上1.4萬億斤新臺階、畝產提升10.1斤;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9%、7.7%,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9%、10.4%。?
“嫦娥六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建成入列;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1.2%。??生態環境質量有新改善,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2.7%,優良天數比例上升至87.2%,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高到90.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幅超過3%;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3.7億千瓦。
改革開放有新突破,扎實有力落實黨的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改革部署,機構改革全面完成,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等重大改革舉措陸續推出;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全部取消,共建“一帶一路”貿易投資合作不斷擴容升級。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就‘進’而言,通過擴大內需以支撐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的前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被置于極為關鍵的核心地位。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衡量指標在于顯著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而這一提升并非僅聚焦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更覆蓋了占據產業總量80%的傳統產業。通過從八個關鍵領域協同發力,全面推動新質生產力與全要素生產率的大幅躍升,實現經濟增長動能從依賴投入規模擴張,向依靠生產率提升的轉變。這一轉變堪稱中國經濟實現進階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為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p>
穩進合奏背后:經濟大省挑大梁
2024年,經濟發展態勢雖仍艱難,但于逆境之中呈現出穩中求進的局面。
“進”的背后,離不開經濟大省挑大梁。過去一年,湖北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總量突破6萬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1%,均高于全國。專家認為,湖北經濟發展向好態勢更加鞏固,體現了支點擔當。
湖北省委黨校經濟學與經濟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李波平表示:“從經濟總量而言,2024年湖北經濟總量占全國經濟總量的4.45%,達到近十年來的最高值。從發展速度來看,2024年湖北經濟增速達5.8%,位居全國第三。從經濟質效分析,在經濟社會發展的38項指標中,湖北省有22項在中部地區排名第一或第二。2024年,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超越全國平均水平,在中部地區處于領先地位,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彰顯出經濟大省的責任擔當,為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作出了重要貢獻?!?/p>
年度增長目標:多維考量啟新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專家認為,預期目標既是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并與長中期發展目標相銜接,突出迎難而上、奮發有位的鮮明導向。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的目標是實事求是的,基于中國2025年潛在GDP水平,具備實現的能力。相較于2024年在較低基數上實現約5%的增長,2025年則是在更高基數上發展。2025年極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真正擺脫大流行病影響、走出困境的關鍵之年。國家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導的新發展格局,中部地區崛起將顯著提速,這對湖北而言是千載難逢的機遇?!?/p>
湖北戰略支點:七大戰略繪新篇
牢牢把握加快建成支點這一戰略定位、戰略任務、戰略機遇,2025年湖北“新春第一會”吹響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沖鋒號角,重點實施七大戰略、整體提升七個能力。
一是大力實施能級跨越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戰略支撐力。二是大力實施科創引領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創新策源力。三是大力實施產業倍增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產業競爭力。四是大力實施樞紐提能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開放輻射力。五是大力實施美麗湖北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生態承載力。六是大力實施文化創新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文化影響力。七是大力實施區域聯動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區域協同力。
今年,湖北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6%左右,到2030年,湖北還將力爭經濟總量達9萬億元左右。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在國家戰略布局中,湖北省被賦予了成為中部地區戰略支點的重要使命,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為湖北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從區域協同發展的視角來看,構建以武漢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是關鍵的第一步。武漢都市圈需要深化武漢與周邊地市的全方位合作,致力于打造一個以武漢為中心,輻射周邊、協同共進的發展格局。進一步拓展視野,武漢都市圈還應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發揮引領作用。而在更大的中部崛起戰略背景下,以武漢都市圈為核心的長江中游城市群,要成為中部地區發展的戰略支點,引領中部地區在經濟增長、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突破?!?/p>
湖北省委黨校經濟學與經濟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李波平表示:“湖北發展已步入跨越趕超關鍵期、轉型升級突破期、內生動力迸發期、樞紐地位重塑期以及干事創業黃金期。當前,湖北已具備建成支點的條件與優勢。按照新春第一會的部署要求,湖北正重點實施七大戰略,提升七個能力,必將實現一年開新局、五年大變化、十年結碩果,在區域發展中在速度、質量、水平、實力上全面超越其他地區。湖北將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