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幻燈新聞

    幻燈新聞

    堰河村的答案 ——一份提供給全球鄉村治理的參考
    發布日期:2025-03-12 來源:長江云 編輯:宜都融媒體

    20年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偉大論斷在浙江余村提出;20年后,在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一個叫堰河的小山村,脫穎而出,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兩山”轉化示范地。

    以前的堰河是“見山山禿頭,見水水斷流”的窮山溝;現在的堰河,成為了“山貨變金蛋,竹林生白銀”的4A級景區,斬獲了“全國文明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30余項國家級榮譽。從“砍樹賣柴”到“賣風景致富”,堰河村的蛻變之路,正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的生動實踐。

    領頭雁帶出致富路,黨員干部先啃硬骨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黨組織就是鄉村振興的“定盤星”。堰河村鄉村治理的首要秘訣,就在于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黨支部。

    1993年的堰河村窮得叮當響,村民攔著村書記閔洪艷問:“閔書記,娃子讀書錢從哪來?”這話像塊大石頭壓在他的心頭。

    望著光禿禿的荒山,這個莊稼漢的答案出人意料——向石頭山要未來!他帶著黨員群眾用最“笨”的辦法:一鋤頭一鋤頭刨開石縫,種下茶樹、杜仲、板栗……二十多年接力耕耘,硬是把荒山變成了1200畝茶園、萬畝生態林。

    當第一批茶商沿著泥巴路進村收茶時,村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石頭山上真能長出“綠色銀行”。如今的堰河村,春采茶、夏避暑、秋收果、冬趕集,四季不斷的客流讓村民感慨:“過去砍樹換糧票,現在護林收門票?!?/p>

    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堰河村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村黨委將合作社、茶場、農業和養殖四個黨支部建在產業上,村黨委成員“一棵草頂一顆露水珠”,在各自產業鏈上發光發熱。閔洪艷說:“新時代的村干部,不僅要會治村,還要能帶領村民致富,這樣才有號召力和凝聚力?!辈枞~、旅游、民宿三大產業各由一名黨委成員掛帥。

    2023年修民俗園,村民郭少武想搞點“個性設計”,紀檢委員祝勇帶著圖紙拉著郭少武反復談,雙方對圖紙反復修改,求同存異后,終于在統一風格和個性需求間找到了平衡點。用村干部的話說:“大事小事都要讓村民點頭,規矩定了大家才會跟?!睆膯未颡毝返奖F發展,“群眾接受認可”始終是村集體決策的第一原則。正如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閆帥所言“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鄉村振興便步履維艱;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便會蹄疾步穩?!?/p>

    當家作主新氣象,村民從看客變主角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鄉村振興要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有效發揮村規民約作用。走進堰河村,最讓人驚嘆的不是青山綠水,而是小朋友熟練分揀四類垃圾的場景。這份生態自覺,源自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村民方金滿小學時就開始垃圾分類,因為耳濡目染,現在他的女兒也跟著一起撿垃圾、分垃圾。村里立著“垃圾不出村”的規矩,濕垃圾漚肥種茶,干垃圾賣錢,硬是把臟亂差變成了景區招牌。

    更絕的是“統分制”,游客來到堰河村會發現,這里的菜價一樣、房價一樣,連土特產的價格都一樣,游客來了則會統一分配,今天可能是這幾棟民宿,下一次來了,就會排到另外幾棟民宿,村里還把所有人以股民身份納入合作社,困難戶則是無償配股,讓各家各戶都有錢賺。

    目前,全村七成以上的人從事旅游相關工作。村民馮畢建靠著統一品牌,把碳灰蛋賣到全國,年銷80萬枚換了輛坦克越野車,成了“雞蛋換坦克”的現代傳奇。

    “這是一個人人擔責任,人人獲發展的發展共同體?!比A中師范大學黃振華教授這樣解讀。當統一價格的民宿遇上個性十足的帳篷酒店,當異域咖啡香飄進農家小院,堰河村用“統”的規矩守住發展底線,用“分”的靈活激活創新活力,讓每個村民都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角。

    土辦法玩出新花樣,老規矩更有新智慧

    村里的事,既是一堆堆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一件件涉及到村民衣食冷暖的大事。要做事,就難免有分歧,要解決分歧,就得有規矩。

    “三會治事”,也就是黨組織會議事、村民(代表)會定事、村民委員會理事,村里難辦的事靠著這個法寶都能迎刃而解。

    每天早晨7:30,村委會的晨會雷打不動開了20多年。村干部身兼數職——既是書記,又是合作社理事長,還是旅游管家。這種“三位一體”模式,讓決策快得像高鐵:2015年,村黨委打算修條路,把村里的幾個景點串起來,這可是大事,需要全體村民同意。襄陽谷城縣五山鎮堰河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閔洪艷坦言:“換成以前,沒有一大筆錢給被占地的村民補償,怎么拿得下來?可群眾是村里的主人,那必須要尊重他們的意愿?!?/p>

    300多戶,每家出個代表,開大會表決,少數服從多數,項目得到通過??尚蘼芬┻^十多戶村民的山林,產生矛盾,可以預見。那就再開村組會,每家每戶做工作。村里承諾:精細規劃絕不多占、砍下的樹木幫著賣、能燒火的雜樹送上門。最后,村民們的思想做通了,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堰河村旅游循環路建成通車。

    堰河村有一片竹林,竹林里有280塊石頭,一塊石頭代表著一戶人家,這里是堰河村曾經的“人民大會堂”。三十年來,修路占誰家茶園、民宿怎么建,都是在這里“石頭開會”定下的?,F在已經升級成鄉村振興學院,但老規矩沒變:大事還得村民舉手表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中華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孔祥智接受采訪時連連點頭:“堰河村的成功,關鍵在于將村民有效組織起來,從全村角度發揮綜合效益。這對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對全世界都是經驗?!?/p>

    堰河的蝶變之路,全球鄉村的靈感之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多年來,湖北堰河村始終秉持這一發展理念,從一個鮮為人知的小山村,成功轉型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它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模范生”,也引來越來越多研究的目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顏廷武教授點贊道:“堰河村合作共贏的模式,在鄉村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特別適合發展中國家”。

    堰河樣本也越發體現其國際價值。站在百日山觀景臺遠眺,連片茶園泛著新綠,白墻灰瓦的民宿升起裊裊炊煙,新時代的山鄉巨變正在這里書寫注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愿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這片土地上的生動實踐,正在為全球鄉村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