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都時評|西蘭卡普以創新融合,傳承民族文化輝煌
□朱述耀
踏入恩施女兒城,來到譚艷華、譚艷賓姐妹傾心打造的西蘭卡普文化基地里,一件件織錦藝術品散發著獨特魅力,吸引著往來游客的目光?!拔魈m卡普”這一承載著土家族千年智慧的手工織錦,早在 2009 年就入選了湖北非遺名錄,成為荊楚大地文化瑰寶中的璀璨明珠。
這一方小小的織錦,蘊含著厚重磅礴的民族文化。西蘭卡普遠不止是一塊普通的布,它是土家族歷史的生動記錄者,每一道紋理、每一抹色彩,都編織進了民族的珍貴記憶。作為恩施文化獨一無二的文化載體,西蘭卡普讓世界有機會窺見恩施的深厚底蘊,在國際交流中,不動聲色卻又鏗鏘有力地提升了恩施的文化影響力。
在時代浪潮的沖擊下,譚氏姐妹深知守正創新的重要意義。她們勇敢地大膽探索,讓西蘭卡普數次登上國際時裝周的舞臺,并與國際知名品牌攜手合作。曾經偏安于大山深處的西蘭卡普,如今不但跨越了國界,走向了世界,其獨有的絢麗圖案,更是華麗轉身,成為風靡全球的時尚元素,頻繁地現身于各類時尚服飾之中,實現了從傳統工藝到時尚寵兒的精彩蛻變。
創新無疑是讓非遺文化永葆活力的核心秘訣。在譚氏姐妹的眼中,西蘭卡普不應被高高擱置,封存在博物館的展柜里,或是藏于織女家中僅供觀賞。她們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深度交融,讓西蘭卡普走進大眾的日常生活,用西蘭卡普制作出圍巾、絲巾、飾品等數十種創意產品。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新產品接連涌現,成功開辟出非遺傳承的時尚新途徑。
非遺傳承的關鍵在于持之以恒?!氨鶅鋈?,非一日之寒?!蔽幕姆睒s昌盛絕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代又一代像譚氏姐妹這樣的非遺傳承者不懈努力、接續奮斗。譚氏姐妹在學藝之初,有時一坐就是八九個小時,每天下學都是腰酸背痛,渾身汗濕。剛學有所成,滿懷創業熱情,卻發現前路荊棘叢生。沒有合適的創業基地,難以開啟事業的第一步;人脈資源匱乏,在市場中舉步維艱;產品尚未成型,缺乏立足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而疫情的爆發,更是讓本就嚴峻的形勢雪上加霜,市場行情低迷,需求萎縮,創業之路被重重陰霾所籠罩。面對此種情況,姐妹倆也多次產生了放棄的念頭,但最終都靠堅強的意志力扛了過來。由此可見,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不斷培育像譚氏姐妹這樣堅韌不拔的新生力量,才能讓西蘭卡普的民族芬芳傳播得更遠,在歷史的長河中鐫刻下更深刻的文化印記。
融合思維也是打造與傳承非遺的重要理念。譚氏姐妹具有前瞻性地提出“西蘭卡普+”模式,比如“西蘭卡普+旅游”,將西蘭卡普融入旅游產業,讓游客既能親身體驗西蘭卡普的編織過程,又能把精美的織錦產品帶回家;“西蘭卡普+文創”,與各類文創品牌合作,開發出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文化產品。通過這樣的融合,不僅喚醒了西蘭卡普沉睡的民族記憶,更提升了其商業價值,實現了文化與經濟的雙贏。
在譚氏姐妹等傳承人的不懈努力下,西蘭卡普這顆民族文化的瑰寶,必定會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綻放出更為耀眼的光芒,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譜寫更為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