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工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競爭雖日趨激烈,但外資車企對中國的投資熱情卻持續高漲。
其中,位于中部的湖北,正成為吸引全球汽車在中國“重倉”研發的“新磁極”。從“工廠”到“大腦”,“研發在湖北,服務向全球”的新模式正悄然崛起。
追投潮涌:全球巨頭“重倉”湖北
3月25日,全球知名的動力技術提供商康明斯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康明斯在華50周年活動。值得關注的是,活動的舉行地點,選擇在位于武漢經開區的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康明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榮湛寧(Jennifer Rumsey),康明斯副總裁、康明斯中國董事長石內森(Nathan Stoner)等一眾高管悉數到場。
為什么選擇湖北?從康明斯在華投資軌跡不難看出,湖北,已經成為企業輻射全球的研發重地。早在2005年7月,康明斯就來到武漢經開區,“牽手”東風公司合資成立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這個研發中心也是中國第一家合資柴油機研發機構。此后,康明斯在武漢經開區五次追加投資,相繼建設康明斯燃油系統武漢工廠、康明斯電力武漢工廠、東亞研發中心新基地、康明斯武漢氫能源工程中心、康明斯排放處理系統武漢技術中心等,建立了包含技術研發、零部件及整機的高端制造、分銷服務等全價值鏈運營體系,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動力產業。
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
就在當天的活動上,康明斯副總裁、康明斯中國董事長石內森還表示,康明斯將繼續加大在中國的研發投入,持續拓展綠色能源解決方案,支持中國的碳中和目標,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無獨有偶,翻開湖北汽車產業的全球“朋友圈”,像康明斯這樣,追投、加碼、擴容的國際巨頭還有很多。
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集團旗下博世華域從2013年底來到武漢以來,十年出頭的時間里已連續追投6次。從一座工廠,到擁有生產制造基地、研發軟件中心和智駕試驗中心,已成為華中區域規模前列、產品譜系完善、智能化水平前沿的汽車轉向系統制造工廠。
全球排名前三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2011年來到武漢經開區投資,僅過去兩年,就接連兩次投資“加碼”,落地亞太地區安全氣囊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底盤解決方案事業部汽車制動產品線升級項目。
全球汽車喇叭巨頭——意大利艾利特拉1938集團在武漢三次增資擴產,通過旗下子公司武漢菲亞姆加大在武漢經開區的投資,新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專屬產線”和全自動喇叭生產線,助力全球每六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裝武漢喇叭。
“湖北作為中國汽車的支柱性省份,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資本流動的‘強磁場’?!焙笔“l展規劃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俊聰在接受長江云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TOP10汽車零部件企業中,已有7家在鄂布局,形成鏈式投資效應。追投的根源在于中部地區形成強大消費市場以及湖北汽車產業供應鏈穩定,形成產業集群的黏性。外資車企重倉湖北,正呈現出‘一核引領、多鏈協同、全球輻射’的產業格局。以‘世界車谷’為核心,串聯‘漢孝隨襄十’汽車產業大走廊,聯動宜昌動力電池、荊州汽車電子,形成‘1小時產業圈’,武漢經開區成為中部最大的外資汽車產業集群。從產業鏈格局看,已經形成‘整車+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全鏈條,本地供應鏈覆蓋率超80%,光谷‘光芯屏端網’技術賦能汽車智能化。湖北汽車產業正從‘國內配套’轉向‘全球供給’?!?/p>
反向輸出:研發在湖北 服務向全球
細細梳理外資車企的“追投清單”,不難發現一個趨勢,從制造到研發,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研發中心落戶湖北。
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集團,1994年入華落下的第一子,就在湖北,隨后三十年間,企業三次擴建增產,建設武漢第二工廠、升級改造第一工廠,將全球軟件技術中心、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都落戶于此。
目前,湖北法雷奧車燈技術中心擁有一支規模達900人的研發團隊,該中心具備了機械、光學、模擬、電子等全方位的車燈研發能力,也是法雷奧集團照明系統中規模最為龐大的技術中心。
在湖北法雷奧車燈技術中心,記者看到滿滿一面的專利墻
法雷奧照明系統中國區總裁張鋒曾在接受長江云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之前十幾年,這邊核心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幾乎全是法國外派的高管,中國人更多是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但隨著這三十年的發展,一個顯著的變化是中國人走上了核心的管理崗位。我們的技術中心也從無到有,具備了強大的本地研發團隊。所有最先進的設備都可以在湖北、在武漢進行研發,并反向輸出技術到歐洲和美國?!?/p>
不僅反向輸出技術,代表行業最高水平的產品,甚至工廠的標準,都在從湖北走向世界。
博格華納公司是內燃機、混合動力和電動驅動車輛的行業領先供應商之一。武漢公司是博格華納公司全球82個制造基地中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電機生產基地。在武漢,博格華納不僅接連擴建三期,還在工廠內部設立了新能源汽車動力驅動系統亞太研發中心,也是武漢市首個此類研發中心。研發中心與工廠實現了“樓上研發,樓下生產”的無縫銜接,把產品迭代周期從一年半縮短到不到半年。由亞太研發中心開發的第五代電動電驅產品具有低能耗、輕量化等優勢,還代表了目前驅動電機的最高水平。
艾菲中國研發中心及武漢第二工廠項目
法國艾菲集團,是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從2004年來到武漢,艾菲集團接連追投艾菲中國研發中心及武漢第二工廠項目,眼下,武漢艾菲已經成長為法國艾菲集團全球主要三大研發中心之一。在武漢艾菲的生產車間,可以看到和傳統生產線不同的是,這里的生產設備是模塊化的,它們可以自由拼接和組合,來滿足現在汽車產品越來越個性化的需求和越來越快速的迭代。艾菲汽車零部件(武漢)有限公司運營經理鄒游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這個模塊化設計是武漢艾菲先提出來的,現在整個艾菲集團都采用這種模式,他們的模塊設備計劃也是從武漢開發,然后出口到土耳其和法國市場?!?/p>
眼下,“研發在湖北,服務向全球”的模式已然成型。日本愛機、法國艾菲、德國采埃孚、美國安波福、偉世通、康明斯、法雷奧等一大批國際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湖北設立全球研發中心,涉及無人駕駛、汽車電子、汽車芯片、新能源研發等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從“工廠”到“大腦”,湖北正成為全球汽車技術變革的策源地之一。
磁吸密碼:解碼湖北優勢矩陣
探尋湖北的汽車產業吸引力,背后離不開獨特的“區位+創新+生態+政策”矩陣優勢。
九省通衢的湖北,地處中國經濟地理中心,坐擁長江黃金水道與“米”字形高鐵網絡,1.5小時飛行圈、4小時高鐵圈覆蓋五大國家級城市群。中歐班列(武漢)常態化開行汽車專列,鄂州花湖機場開通14條國際貨運航線,構建“鐵空水”多式聯運網絡。
科教資源更是關鍵支撐——全省擁有高校130余所,每年輸送15萬汽車及相關專業人才,為產業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兩大萬億產業集群“車光聯動”,碰撞出“光芯屏端網”與“車路云圖”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助力車規級芯片、自動駕駛算法、動力電池等領域不斷涌現關鍵突破。
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則為外資吃下“定心丸”。湖北自貿試驗區推出“外資十條”政策;武漢經開區打造“全周期服務鏈”,實現外資企業設立全程網辦,配套建設國際學校、醫院和社區,讓外籍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湖北還具有緊密的產業協同生態。從十堰的商用車基地到武漢的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集群,從襄陽的智能網聯試驗場到光谷的工業軟件創新區,湖北構建起“研發-測試-生產-服務”全鏈條生態。這種協同效應,使外資企業不僅能單點突破,更能共享產業集群的乘數效應。
“外資重倉湖北的背后,是‘軟環境’和‘硬實力’的共振效應?!焙笔“l展規劃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俊聰分析,“一是湖北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邁向‘服務高地’。推進‘鏈長制’建設,省級領導擔任汽車產業鏈鏈長,協調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湖北自貿試驗區經開片區推出‘拿地即開工’‘跨境貿易秒通關’等28項改革,外資項目審批時限壓縮60%。二是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形成鏈式效應。光谷集聚200家智能汽車產業鏈企業,在車規級芯片、高精度地圖、5G-V2X等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全國首個‘車路云一體化’示范區落地武漢,為外企提供‘研發-測試-商業化’全場景支持?!?/p>
站在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的新起點上,湖北正以開放姿態擁抱全球資源。當采埃孚的安全氣囊從湖北發往歐洲,當法雷奧的智能車燈照亮美洲道路,當艾菲的工廠設計從武漢走向集團全球子公司……湖北已不再是簡單的汽車產業制造基地,而是正成長壯大為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重要參與者和規則制定者。在這場始于制造、興于創新的汽車產業躍遷中,“中國車谷”加速邁向“世界車谷”,支點湖北正奮力書寫中部地區崛起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