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融媒訊(通訊員 馮貴財 張俊濤 王義飛 胡光濤)嫘祖故里,詩畫遠安。遠安,這顆藏于鄂西群山間的翡翠明珠,頭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綠色小康縣”等多頂桂冠,以77.29%的森林覆蓋率織就天然綠毯,340天的澄澈藍天為四季落款,23座礦山的綠色蝶變寫下詩行,8個國家“森林鄉村”、45個省級“綠色鄉村”鑲嵌在綠水青山間,串聯起桃花島的春色、油菜花海的詩意、拈花谷的禪意,為“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的山區縣域發展添上生動注腳。
遠安縣沮河國家濕地公園內天水一色
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猶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不可割裂?!巴靡娚?、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城市人希冀鄉村成為美好生活的向往、精神家園的坐標;“住得好樓、享得便捷、看得到奔頭”,村民渴望城里的發展要素“下沉”,補齊不平衡短板。
近年來,遠安縣積極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強縣富民興村“三項行動”為抓手,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2024年,遠安城鎮化率、縣城聚集度分別提升至56%、45.7%,生態旅游產值破5億元,村民家門口捧起“生態存折”,一幅融合發展的新圖景徐徐鋪展。
守牢“兩條底線” 穩住農業基本盤
沮河在遠安縣連拐幾個大彎,澆灌出遠近聞名的瓦倉大米。
“青崗泥,冷浸田,瓦倉米,香又甜?!边h安瓦倉米,因其晶瑩如玉、香氣濃郁,被譽為“米中黃金”。近年來,遠安縣以瓦倉大米為核心,構建“科技強基、品牌引領、三產融合”的優質稻米產業鏈,擁有“瓦倉大米”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形成“糧油種植-精細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的全產業鏈條閉環,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洋坪鎮三板橋村瓦倉大米基地
育種上,依托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持續攻關“瓦倉大米”專屬高檔優質稻研發項目,應用“鄂中5號”優質稻品種及配套技術,推進“遠香2號”“瓦倉香”專用優質香稻區域品比試驗,實現抗倒伏、抗病性雙提升,瓦倉大米優質稻產區達6.5萬畝。
生產上,推廣“羊肚菌-水稻輪作”新模式,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實現土地可持續利用,畝均增收達5000元以上,確保生態共贏。田野涌動新質生產力,應用北斗導航精量直播技術,播種效率提升3倍,推廣水稻集中育秧5.21萬畝。
羊肚菌大棚里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
加工上,建設6萬噸精米生產線,實現從稻谷到成品米全流程智能化控制。配套建設低溫倉儲中心,倉儲能力達2萬噸,保障大米新鮮度。建設12000噸食用油自動生產線,實現了油菜籽的安全、營養、低耗、高效及高值化加工,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油品生產鏈條,產品達到國家二級油標準。
湖北瓦倉谷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熟練地操作著大米加工設備
同時,圍繞糧油、茶葉、柑橘、食用菌等主導特色產業,遠安縣健全“龍頭企業引領、專業隊伍支撐、惠農平臺賦能”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體系,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45個,整體“一超多強”、個體“一專多能”的格局基本形成。
舊縣鎮白馬山高山生態茶園
洋坪鎮馬渡河村的柑橘園喜迎豐收
遠安縣瓦倉村大米專業合作社購置農機130余臺套,培育農機手150余名,在舊縣、洋坪、茅坪場鎮建立3個生產服務中心,打造“10公里土地托管服務圈”,開展選種、種植、收割、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將服務輸送到田間地頭。合作社還與村集體、村級綜合服務社等合作建設農資配送站,以成本價將農資直供農戶,實現合作社、農戶、合作伙伴得收益的多贏模式。2024年,瓦倉谷香入選區域公共品牌“江漢大米”核心企業,營收2億元,加工產值3.3億元。
作為曾經的脫貧攻堅主戰場,遠安縣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開展以來,始終將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底線任務,以“數智賦能、精準施策、機制創新”為抓手,構建起全域覆蓋、全員參與、全程管理的防返貧體系。
“縣、鄉、村三級書記帶頭抓,行業部門協同推,駐村隊伍一線戰”——這是遠安縣筑牢防返貧防線的根本保障。全縣2000余名干部與9205戶脫貧戶、監測對象“一對一”結對,駐村工作隊扎根102個村,將幫扶責任壓實到“最后一米”,筑牢防返貧“銅墻鐵壁”。
針對傳統監測手段滯后、信息分散的痛點,遠安縣自主研發“智慧防返貧監測預警云平臺”,整合醫保、民政等15個部門數據,實時監測農戶收入、醫療支出、教育負擔等28類指標,實現“一碼通辦、一網統管、一圖感知”,打造預警“最強大腦”。當農戶突發大病、災害或收入驟降時,系統自動觸發紅色預警,工作人員24小時內上門核實。2024年平臺累計推送預警信息3343條,新識別監測對象74戶,預警準確率達92%。
產業扶持精準滴灌,就業幫扶多點開花,民生保障兜底暖心……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遠安縣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姿態,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讓鄉親們在鄉村振興路上走得更穩、日子過得更甜。
茅坪場鎮白云村從“吃資源飯”到“吃生態飯”,實現綠色轉型
建設和美鄉村 共享共治繪新卷
桃李嫣然,繁花盛開,村如其名。
距縣城3.5公里的沮河水畔,遠安縣花林寺鎮桃李村桃紅柳綠,500余畝景觀植物搖曳生姿。青山環繞中,房屋錯落有致、道路干凈整潔、村民閑庭信步,騎行愛好者穿村而過,好一幅村美人和的鄉村畫卷?!巴翂α芽p碎片瓦,破門亂窗蟲蛀樑;雜亂無序亂堆放,雞鴨亂竄臭又臟。攜手共建揚帆航,居前宅后理通暢;墻面屋頂換新裝,鄉村和美名遠揚?!贝迕顸S天晴這樣記錄家鄉的變化。
桃李村的轉變,是遠安縣踐行“兩山”理念、對標“千萬工程”、建設沮河鄉村振興示范帶的一個縮影。
桃李村村民庭院
強化鄉村建設,遠安縣堅持“多規合一”,將全縣村莊劃分為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集聚提升類、搬遷撤并類四種類型,圍繞“守護坡頂林、塑形坡上居、精耕坡下田、清澈坡谷溪”,塑造特色鄉村風貌。持續開展農房圖集推廣運用,推出22套特色農房戶型圖集,傳承“雙頂兩坡四出檐、脊翹梁挑本土色”特點,留住“青瓦白墻黛檐”鄉愁記憶,遠安縣被評為“全國特色農房試點縣”。大力保護歷史文脈,深入挖掘古村落,遠安縣被納入省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
桃李村自然風光
改善人居環境,遠安縣扎實開展彩扮遠安、清潔家園、村莊清潔等行動,切實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推動“廁所革命”提檔升級,同步推進改圈和美麗庭院建設,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助力庭院經濟發展。統籌推進全域“清白”工程及垃圾分類工作,持續推廣“一坑兩桶三上門”“垃圾不落地”等農村典型生活垃圾分類模式,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洋坪鎮回龍灣風景怡人
龍鳳村堅持原真性保護、生態化建設、市場化運作,著力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成為讓游客“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網紅打卡地;九子溪小區以拓展城區居住空間為抓手,高質量打造了一個現代村落示范點;鹿苑村充分利用其“山水園林田”優勢,拆除危舊土坯房、欄圈雜屋,改造一批美麗庭院……從“一處美”到“全域美”,從“外在美”到“內涵美”,從“一時美”到“持久美”,遠安縣錨定打造省級優秀示范片目標,統籌推進和美鄉村示范片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質”的轉變。
龍鳳村:拈花谷民宿
鄉村要振興,治理必先行。遠安縣立足山區實際,針對單個村莊力量薄弱等問題,按照地域相近、產業趨同、人文相親的原則,先后統籌88個行政村建立23個功能型聯村黨委,依托聯農帶農服務平臺、聯村公司等實施聯建項目25個,推動片區60個村集體經濟達20萬元。
在香菇主產區茅坪場鎮,茅坪河流域聯村黨委引導各村跳出各自為政、分散發展的傳統思維,聯建片區食用菌龍頭企業,推進香菇產業相關技術、勞動力和場地共建共享,實現統籌聯動、優勢互補、共同提升,香菇產業呈現出“抱團”發展的良好態勢。
遠安是著名的“中國春栽香菇之鄉”
嫘祖鎮以灣組為單位開展基層治理,探索建立灣組“一長三員”治理模式,構建“鄉鎮黨委+村黨支部+灣組”治理體系,激活基層治理最小單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2024年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
嫘祖鎮“一長三員”灣組治理模式創新項目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
遠安縣全域探索“生態+文化”路徑,修復古村落23個,舉辦嫘祖文化節、田野馬拉松等節會,河口鄉、嫘祖鎮陸續開展了聯村共建“村BA”籃球賽,家門口的人氣越來越旺,鄉村善治之路越走越寬。
遠安縣2024年“Hi,‘村晚’來了!”群眾性主題活動在遠安縣嫘祖文化園舉辦
嫘祖鎮首屆“村ba”激情開賽
加快城鄉聯通 雙向奔赴天地寬
推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近年來,遠安縣打通城鄉融合堵點,加快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
3月16日,2025遠安馬拉松鳴槍開賽,參賽選手奔跑在3條共26公里油菜花盛放的“四好農村路”上,共赴春日之約。
城鄉融合,始出于行。遠安縣始終將“修一條路、美一片景、興一片業”理念融入農村公路規劃、建設全過程,在全省率先實現15戶或30人以上村民聚居地道路硬化、通村客運道路安保設施和道路加寬達標“三個全覆蓋”,保障山區群眾安全便捷出行。截至目前,全縣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2087公里,高標準建成集城鄉綠道、馬拉松賽道、風景廊道、自駕游道于一體的生態綠道近400公里。
遠安縣成功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為破解邊遠山區客貨運輸難題,遠安縣建成1個縣級物流中心,引導7家郵政物流企業入駐,實行集中智能分揀,統一配送。新改建7個鄉鎮交通運輸綜合服務站,打造鎮級農村物流、貨物、信息集散地。標準化改造102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網點,實現“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快遞進村”三流合一、雙向流通。
建立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為暢通為農服務新通道,遠安縣探索“村級供銷社建設全覆蓋聯農帶農”模式,構建城鄉供應鏈一體化服務體系。全縣建成102個村級供銷社,吸納80%的農村人口成為基層社社員,將供應鏈的毛細血管深入到最小單元,“鏈”上全縣10余萬農民群眾。通過減少中間環節,推進農資下行、消費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雙向流通,為農戶“少花錢、多賣錢”。
為讓農民“吃好水”,遠安縣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九里崗水廠擴建工程通水運行,供水規模為1.6萬噸/日,惠及洋坪、舊縣兩個鄉鎮29個村居8.8萬人;河口鄉、茅坪場鎮和嫘祖鎮三個鄉鎮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于今年2月全部建成通水,完成10座小水廠規范化改造,全縣已基本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遠安縣棲鳳水務有限公司九里崗水廠
在“硬聯通”的基礎上,“軟支撐”更為城鄉融合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作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縣,遠安縣不斷優化城鄉學校布局,整合鄉村“小散弱”學校5所,新增城區優質學位1850個,緩解人口梯次轉移過程中的“城區擠、鄉村空”學位供需矛盾。為縮小城鄉辦學差距,統籌組建5個義務教育學校教聯體,16所義務教育學校全部納入其中,實施“制度共建、教師共培、教學共研、質量共進、學生共賽、文化共培”六大聯動共建機制,教聯體工作經驗在全國作交流發言。
遠安縣是湖北省首批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唯一一個縣
遠安縣建立以縣域醫療中心為龍頭、7個鄉鎮衛生院為樞紐、107個村衛生室為基礎的“1+7+N”縣域醫共體,建設縣、鄉、村一體的縣域健康信息平臺,推進遠程醫療“五大中心”市級聯通,實現醫療、公衛數據互聯互通。借助“電子處方流轉”“遠程醫療”等場景,實現慢性病村級診治,推進“心電一張網”延伸覆蓋村衛生室,打通群眾便捷就醫和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遠安縣縣域醫療中心
新型城鎮化,因“人”更精彩。遠安縣在常態做好農村人進城、年輕人返鄉、外地人落戶,集成出臺26項綜合性民生服務保障政策,同時優化營商環境,壯大當家產業實力,在城市小區中搭建“都市農場”、開辦“就業超市”、開展結對幫扶,確保群眾進城“買得起房、落得了戶、掙得到錢、穩得住田、安得了心”。
遠安縣“家門口就業超市”方便群眾就近上班
遠來心安是遠安。鳳鳴沮畔,處處是耕耘和奮斗的身影,為鄉村全面振興寫下時代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