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幻燈新聞

    幻燈新聞

    “四季果籃”的鏈式突圍 ——恩施州水果產業發展密碼解構
    發布日期:2025-04-10 來源:恩施日報 編輯:宜都融媒體

    一進入春天,草莓、倫晚、枇杷、櫻桃、楊梅、桃子、李子、西瓜、葡萄、椪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相繼爭“鮮”上市,四季不落幕。

    當軌道小火車的鳴笛聲穿過巴東柑橘林的晨霧,當建始獼猴桃的藤蔓攀上智能棚架,當貢水白柚的清香飄向俄羅斯餐桌,恩施州這個地處武陵山腹地的“湖北省重要的果盤子”,正依托近70%的森林覆蓋率、200億立方米水資源、全球最大硒礦帶的生態稟賦,以“三帶兩線多片”產業布局書寫“兩山”轉化和大食物觀新篇——截至2024年,全州園林水果面積89.56萬畝,位居全省第二,全州水果產業綜合產值32億元。

    自去年5月以來,本報記者先后踏訪州內各大水果產區,探尋山區水果鏈式突圍之路。

    2021年9月11日,建始縣花坪鎮關口葡萄園里,采摘葡萄的母女倆笑臉盈盈。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第625號公告,對“關口葡萄”等全國90個產品予以地理標志產品認定。(全媒體記者 沈祥輝 攝)

    50余種水果立體種植

    長江奪夔門而出,一路奔騰而下,行至巴東巫峽口突然減速,舒緩地繞著江北山巒畫出一個溫柔的“幾”字,形成了獨特的峽谷小氣候,成就了坐落于此的我國柑橘的優勢產地——巴東縣。

    “噠—噠—噠—”金秋十月,在巴東縣官渡口鎮大坪村的柑橘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柑橘壓彎枝頭。還未進果園,遠遠就聽到軌道小火車的聲音。頭頂上,無人機載著一筐筐水果,嗡嗡作響。

    “村里主要種植倫晚、椪柑、夏橙、紐荷爾等品種,共計3730畝。以前采摘全靠人力肩挑背扛,人均一天最多采摘700公斤。2020年安裝了單軌小火車后,日均采摘1500公斤。去年,我們又嘗試使用無人機采收,既有效解決了柑橘采摘的運輸勞力問題,又提高了生產效率?!痹摯妩h支部書記孔凡林介紹。

    巴東縣地形山高坡陡,遙控牽引式單軌道山地果園運輸機具有占地少、操控操作方便、適應坡度大、安全性能高等特點,特別適合山地果園的運輸。為此,2020年,大坪村安裝了單軌小火車,現已建成軌道5000余米。

    巴東縣位于神秘的北緯30°黃金線上,屬于三峽庫區長江柑橘帶,擁有140余年種植歷史。20世紀六七十年代,“官渡紅橘”曾作為“國宴佳品”走進人民大會堂。

    巴東縣深耕傳統柑橘產業,積極引導果農在海拔350米以下種植倫晚等晚熟品種,在350至500米種植椪柑、紐荷爾等中熟品種,在500米以上種植九月紅等早熟品種,初步形成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冬有紐荷爾的格局,在實現“四季有鮮果”的同時避免了同質化競爭。

    截至目前,巴東縣共計打造柑橘產業基地16萬畝,年產量突破15萬噸,年產值近8億元,連續兩年創成全國綠色食品(柑橘)原料基地。

    3月25日,巴東縣東瀼口鎮西陵村村民正在用無人機轉運春橙倫晚。(全媒體記者 焦國斌 攝)

    盛夏七月,建始縣業州鎮樂家壩村的“十里硒果長廊”正上演著“水果嘉年華”。

    獼猴桃、甜柿、陽光玫瑰、黑提、紅提、蘋果桃、脆紅李……叫得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水果琳瑯滿目,長得正歡,一排排果樹從村口一直往村里延伸。

    果農田子菊臉上的笑容比七月的陽光更燦爛:“今年,我把提子的套袋從紙袋換成了網袋,果子更加清甜多汁,非常受歡迎?!?/p>

    粗略統計,在建始縣,僅規模種植的水果品種就有近20種,是名副其實的“水果之鄉”。

    “涼城利川”的多巴胺水果季則從每年的四五月開啟:紅的櫻桃、黃的枇杷、綠的李子……應有盡有。

    初夏時節,位于利川市南坪鄉營上村的紅櫻谷車厘子基地人流如織,工人和游客正忙著采摘。果樹上,深紅的車厘子密密匝匝地擠在綠葉下,讓人垂涎三尺。

    “經營這個果園快10年了,積攢了不少回頭客?!边|寧人李寶勇來到妻子譚立鳳的老家發展車厘子種植,百余畝6個品種的無公害車厘子果大、味甜,深受消費者喜愛。

    據悉,經過多年產業基地不斷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全州初步形成了“三帶兩線多片”的栽培格局,即巴東三峽庫區以甜橙和椪柑為主的柑橘帶,清江流域以溫州蜜柑為主的柑橘帶,酉水流域以柚類和溫州蜜柑為主的柑橘帶;沿恩黔高速分布的“恩黔砂梨線”,沿國道318線分布的“利川砂梨線”;建始、咸豐獼猴桃基地片,建始關口葡萄基地片,來鳳楊梅基地片和城郊時令水果片,其中“三帶兩線”栽培面積占全州水果總面積的80%以上。

    游客在宣恩縣李家河鎮葡萄園體驗采摘樂趣。(資料圖)

    截至2024年底,全州園林水果面積89.56萬畝,產量39.17萬噸,種植面積位居全省第二,是全省第一大柚類產區和晚熟柑橘主產區。

    從海拔66.8米到3005米,全州8縣市用50余種特色水果編制“四季果籃”,讓“湖北省重要的果盤子”的貨架全年不空檔。

    22萬畝優質水果生產基地

    從1.6萬畝銳減至千畝,再到打造1.4萬畝優質基地,建始獼猴桃的故事,浸透了近20年的產業陣痛與重生。

    早在1980年前后,建始縣野生獼猴桃面積就達萬余畝,年產量約1500噸。為更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1982年,湖北省原輕工業局下撥???,引進“海沃德”“金魁”“米良一號”等良種,并成立中華獼猴桃研究所,開始野生獼猴桃的人工栽培研究與引種工作。2010年,原農業部批準對“建始獼猴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大幅提升了建始獼猴桃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然而,獼猴桃的產業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在人工種植過程中,許多品種并未能得到大規模發展,主要原因是獼猴桃種植技術難度大、病蟲害防控復雜。2016年前后,建始縣1.6萬畝獼猴桃潰瘍病大爆發,致使其保有面積銳減至千余畝。

    “建始的獼猴桃種植走了多年彎路,栽了砍、砍了栽,果農都怕了?!苯ㄊ伎h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輝波與獼猴桃打交道30余年,見證了獼猴桃由盛轉衰再到復蘇的全過程。

    經歷痛擊后的農業部門和果農開始覺醒:務必攻克病蟲害。

    2023年5月,建始縣長梁鎮龍洞灣村獼猴桃示范基地,村民搶抓晴好天氣為獼猴桃進行人工授粉。(資料圖)

    品種改良方面,湖北建香果業有限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合作,選育出“建香”獼猴桃新品種,該品種品質好、抗性強、成熟早、耐儲藏,榮獲全國金獎,成為建始獼猴桃的明星產品;州農業農村局與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國家獼猴桃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曾云流合作,選育出“金塘1號”“金塘3號”兩個品種,經過近十年的研究和觀察,發現這兩種品種高耐潰瘍病,是公認的世界級品質,并拿到了植物新品種保護權。

    同時,以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蔡禮鴻為首席的專家組團攻關,編印了《獼猴桃實用栽培技術》,制訂了《建始縣獼猴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確立優選品種、規范建園、平衡施肥等十大栽培技術,進一步規范建始縣獼猴桃種植技術。

    此外,建始縣還積極推動果園標準化建設,通過老園改造和新基地建設,提高標準化種植覆蓋率,實現了從8月到次年2月的早中晚熟全覆蓋品種格局,大大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

    截至目前,建始縣已建成獼猴桃基地30余個,面積1.4萬畝左右。

    “從1.6萬畝到僅剩千余畝再到如今的近1.4萬畝,產業曲線上的每個拐點,都見證了建始獼猴桃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抉擇,才成就了而今的全省獼猴桃優勢區的中心區?!敝蒉r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站副站長、農藝師張雅娟是一名獼猴桃產業專家,也是“金塘”系列的品種權擁有者之一。

    與建始獼猴桃擁有相似經歷的,還有宣恩縣的貢水白柚。

    宣恩縣李家河鎮波螺河村,一棵300余年的“白柚母樹”迎風而立,華蓋亭亭,果實累累。

    從一棵母樹,到一片果林,貢水白柚曾是聚光燈下的“明星產品”,因其獨特的風味、較高的營養價值獲評“湖北特色果品”“湖北省優質果品”“全國柚類鑒評金杯獎”,成為當仁不讓的“中國四大名柚”之一,也是全州為數不多的幾個本地優選果品。

    白柚已成為宣恩縣李家河鎮的支柱產業之一。(資料圖)

    然而好景不長。受品種退化、土壤板結、病蟲害等因素的影響,貢水白柚面臨考驗:果肉干硬,果皮太厚,口感酸苦,甚至被網友戲稱為“蒜瓣白柚”。

    眾聲喧嘩中,宣恩縣委、縣政府開始反思:必須舉全縣之力重振貢水白柚。

    與省柑橘產業鏈首席專家劉繼紅合作,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增施腐熟羊糞肥,柚子可溶性固形物提高了1.5%,有效提升了貢水白柚的口感和品質;邀請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郭文武提供技術指導,選擇優良品種與貢水白柚進行雜交育種;組織湖北宣恩貢水白柚研究院與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伊華林、柴利軍團隊合作,在李家河鎮貢水白柚基地開展貢水白柚異花授粉、基因測定、“赤霉素+蕓苔素內酯處理”等試驗,填補了貢水白柚基礎理論空白;公開征求《宣恩縣支持貢水白柚產業高質量發展八條措施暨獎補驗收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修改意見……一系列措施密集推進。

    而今,貢水白柚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全縣14萬余畝貢水白柚覆蓋8個鄉鎮82個村,涉及農戶8.4萬人,年產量9萬噸,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及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年產值3億余元。

    貢水白柚、建始獼猴桃的故事,是我州主動謀變,打造優質水果產業的生動投影。

    截至2024年底,全州有貢水白柚、黃坪黃金梨2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巴東椪柑、建始獼猴桃、關口葡萄3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宣恩縣李家河(貢水白柚)、建始縣花坪(關口葡萄)進入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名單;成功續創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貢水白柚)1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橘)標準化生產基地1個;建成湖北省優質農產品(水果)生產基地22萬畝。

    2023年11月,建始縣三里鄉村民在曬制有機柿餅。(全媒體記者 曾偉 攝)

    年產值破30億元

    果賤傷農。如何提高水果的溢價空間?政府帶領果農和企業,落子鏈式發展。

    三四月的武陵山特色園藝作物良種繁育中心的苗圃里格外熱鬧:櫻花、桃花、梨花等競相吐露著芬芳,這是目前全州唯一一個特色園藝作物良種繁育中心。

    “身份”的不平凡預示著生長在里面的植物也不平凡:柑橘是最新品種——無籽椪柑、柿子是“柿中極品”——太秋甜柿、獼猴桃是“抗病之王”——金塘1號、金塘3號……

    產業發展,種子是“芯片”。

    2017年,華中農業大學與建始縣人民政府共建武陵山特色園藝作物良種繁育中心,旨在通過科技創新、農業技術培訓、改良土壤結構和優質良種培育等措施,幫助果農種上“省心果”“致富果”。2021年11月,該中心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園區(基地)目錄(2021)》。

    “所有的新品種、新技術,我們都會在良繁中心進行嚴格試驗,成功之后再在全縣及其他地區推廣種植?!苯ㄊ伎h林業局工程師、武陵山特色園藝作物良種繁育中心項目技術負責人李登朝自2018年扎根這里,在他看來,這種小規模的試錯或試對模式能有效避免行政決策沖動,減少資源、資金的浪費。

    而今,從苗圃走出去的陽光玫瑰(葡萄)、陽豐甜柿、蘋果桃等品種和避雨栽培等技術早已成為當地乃至武陵山地區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上游的品種完成了科學選擇,產業鏈中游的種植環節才能實現可持續的效益提升。

    建始縣長梁鎮白云村果農在梨園套種蔬菜,為增收上好“雙保險”。(資料圖)

    每年,位于建始縣長梁鎮白云村二組的六月雪梨園的熱鬧會從3月持續到8月,前來賞花、參觀、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作為全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梨園園主潘賢成從2001年開始種植六月雪梨。為摸清其中的門道,他訂閱了《中國南方果樹》《中國柑橘》《長江蔬菜》等報刊,并與省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蔡禮鴻教授專家團隊合作,推廣梨“雙臂順行式”棚架模式、水肥一體化技術等。而今,他的梨園成了華中農業大學博士生實踐基地、省農科院新成果試驗示范基地、產業發展志愿服務隊研學點。

    在潘賢成的帶領下和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良繁中心專家的指導下,全縣大力發展六月雪梨,現有種植面積8000余畝,年產40萬公斤,通過現場采摘、電商、“832平臺”等渠道暢銷全國各地,畝均年收入3萬元。

    果品品質好了,鏈條下游才能實現產銷兩旺。

    11月,貢水白柚進入收獲高峰期,宣恩縣空氣中處處彌漫著柚子的清香。

    在宣恩縣富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全自動生產線上,柚子正經歷華麗蛻變:60%的鮮果經清洗選級后發往全國各地,30%做成輕柚汁,10%制成蜂蜜柚子茶,果渣則變成有機肥。

    4月7日,富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無菌車間灌裝宣恩“輕柚汁”。

    作為宣恩縣最大的兩家大型柚子深加工企業之一,每年大約有400噸蜂蜜柚子茶、5000噸輕柚汁從這里運出。目前,該公司還在研制柚子餅、柚皮糖等新品。

    與富源公司加工成品果不同,宣恩縣紹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則把目光聚焦在柚子青果。

    分選、清洗、裁切、烘干、包裝……2024年7月,在該公司的小柚果加工生產車間內,這些曾被丟棄的疏果,經過72小時加工,變身每噸價值2萬元的柚苷原料。

    每年4月至8月是柚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期,為保證品質,柚農會進行疏果。疏掉的小果如何處理,成了柚農的煩心事。

    “我們要讓每顆柚子都能完成從枝頭到舌頭的增值之旅?!痹摴矩撠熑俗T邵榮說。為此,公司投資100萬元建成貢水白柚幼果、殘次果加工生產線,年收購疏果約50萬公斤,為柚農增收100余萬元。

    “賣鮮果,柚子的均價僅1元/斤;放上生產流水線,柚子身價倍增,不僅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更能緩解市場風險,穩定收入來源,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毙骺h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冉茂權與農業打交道已有35年,是貢水白柚全產業鏈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

    從生產線上“跳出”的鮮果、蜂蜜柚子茶、雙柚汁、柚子酒、小橘紅、柚粉、柚皮糖、獼猴桃酒、楊梅酒等則通過直播帶貨、“832平臺”等渠道,由運輸觸角直達村莊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運往全國各地。

    數據顯示,全州現有水果生產經營企業69家,其中規上企業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農業產業聯合體2家、科技小院1家、州級龍頭企業16家、加工企業12家;專業合作社390家、家庭農場192家;果品加工生產線18條,加工產品以蜂蜜柚子茶、柚子酒、雙柚汁、柚粉、柚白皮脆、小橘紅、獼猴桃酒、楊梅酒、黃桃罐頭等為主,全州水果年綜合產值約32億元。

    當晨霧再次漫過武陵山巔,恩施的果農們已在海拔梯度與科技創新的坐標系中,找到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公式,正用生態與智慧的雙重饋贈,繼續解構山區水果產業發展密碼。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