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幻燈新聞

    幻燈新聞

    三城轉型記丨“鋼之城”躍遷“芯之城”
    發布日期:2025-04-13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宜都融媒體

    編者按

    千湖之省湖北,骨子里卻奔騰著“火”的基因。

    鋼城武漢,2000℃爐火的層層烈焰,既能將鐵水淬煉成型,也“抻拉”出光纖光纜,開啟“一束光”的全球突圍;

    礦城黃石,當礦冶資源遭遇枯竭之痛,聚力轉型承接沿海產業轉移,躋身全國三大PCB產業集聚區,蝶變綠色樣本;

    車城十堰,十萬建設者于山溝中建起二汽,書寫自力更生的輝煌,經歷總部搬遷的陣痛后,在產業升級的浪潮中再度挺立;

    從青銅時代的礦冶文明到信息時代的產業矩陣,熾熱、堅韌的精神火種,錘打出荊楚大地“抬升標桿、只爭朝夕”的拼搏奮斗,也為一場場“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產業躍遷賦魂筑基。

    以全球視野重構產業版圖,在換道超車中完成轉身,三座城市的轉型密碼是什么?本報推出“三城轉型記”,敬請關注。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這里簡直就是一座花園工廠!”

    3月14日,第十五屆中日鋼鐵業環保節能專家交流會上,日本制鐵株式會社顧問村上英樹誠懇地說:“中國在低碳冶金上有先發優勢,我們要向你們學習!”

    上世紀80年代,武鋼“一米七”軋機工程建設得到日本專家的傾力支持。如今,昔日的師傅上門向學生取經,村上英樹感慨良多。

    眼下,武鋼已成為湖北最大的綠色能源工業用戶。近5年,自產、采購綠電超過10億千瓦時,成為全球同行公認的節能標桿。

    武鋼是武漢發展的一面鏡子。在近半個世紀時間里,這家曾經亞洲最先進的鋼鐵聯合企業,既是新中國工業的基石,也是武漢當之無愧的頂梁柱。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2024年,武漢市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五大優勢產業營收增長1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1.6萬家、實現三年翻番。

    “光芯屏端網”成為發展新引擎,地區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越兩萬億元,拔節生長的武漢,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

    穩穩接棒,“光谷”成為武漢新名片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員工在仔細檢查、測試即將出廠的多模光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當地時間3月30日,美國光纖通訊展覽會及研討會(OFC)上,長飛光纖展示其空心光纖最新技術,衰減系數全球最低。作為下一代光通信的顛覆性技術,這一成果在長距離通信領域應用價值巨大,迅速吸引業內目光。

    全球市場獨領風騷,它的傳奇卻始于武漢東湖邊的一間實驗室。1978年,趙梓森院士在此拉出了我國第一根實用化光纖,點燃了中國光通信事業的火種。1988年,原郵電部、荷蘭飛利浦公司、武漢市政府共同成立長飛光纖,以解決信息化時代我國“缺光少纖”的困境。

    幾乎同時期,面臨新技術浪潮、市場化改革,武漢的GDP跌出全國前十,此后10多年間一直在10名至20名間徘徊,飽嘗產業轉型的陣痛與艱辛。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長飛光纖逐步掌握核心技術,2016年光纖預制棒、光纖、光纜銷量全球第一,并蟬聯至今。

    從長飛光纖到烽火通信、華工科技、銳科激光……短短十幾年,逾萬家光電子信息企業在此聚集,托舉武漢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發制造基地、全國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產業基地和激光產業基地之一。

    2019年,武鋼關?!耙惶柛郀t”,此后持續提質增效,取向硅鋼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同一年,光谷經濟總量首次躍居武漢各區之首,依靠全市6%的土地面積,創造出了11.6%的GDP。

    當盛放的“馬蹄蓮”、璀璨的星河廣場、未來感拉滿的光谷空軌,頻頻登上國內外網站和社交媒體時,“光谷”已成為武漢的新名片。

    2022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光谷時指出,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獨樹一幟。

    從“鋼之城”到“光之城”,武漢穩穩接棒。2024年,武漢地區生產總值排名全國城市第九。

    凝“芯”鑄“魂”,產業生態一路繁花

    九峰山實驗室外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 攝)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解決“缺芯”的心病,成為中國產業升級的重中之重。

    知重負重,重鎮武漢再挑重擔。早在2004年,武漢就布局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是國內較早確定集成電路發展方向的城市之一。

    3月25日,九峰山實驗室發布全新“黑科技”,其自主研發的氮化鎵芯片、器件,能夠讓無人機在20米范圍內動態完成無線補能。對比常見的鎵極性氮化鎵,九峰山實驗室完成的氮極性氮化鎵功率密度可高出2至3倍,而成本降低了三成以上。

    成立不到3年,這家湖北實驗室已研發出全球綜合性能最優的光電集成芯片,吸引全球500多家企業和科研機構尋求合作,30多家企業在周邊落戶。

    迅猛的發展勢頭,離不開本土生態的全方位滋養。

    2016年12月,國家存儲器基地在漢破土動工,中國存儲芯片產業在規?;l展上實現“零”的突破。如今,新晉“獨角獸”武漢新芯沖刺上市的背后,一條覆蓋“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的全產業鏈條,在光谷蔚然成林。

    以基礎軟件、工業軟件、開源生態為核心引擎,武漢軟件業增速多年居全國軟件名城之首。承載國產操作系統突圍希望,目前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鴻蒙生態創新中心,也布局在武漢。

    20多年來,這座城市矢志凝“芯”鑄“魂”,產業生態一路繁花。去年,“中國智能汽車AI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國產數據庫第一股”達夢數據庫、“交互式AI第一股”聲通科技,接連從這里誕生。

    2025年新春伊始,“勞動者”“荊楚”“神農”“天問”等10款“漢產”人形機器人,在湖北“新春第一會”上集體亮相,驚艷世界。

    踏上星辰大海的新征程,“芯之城”滿懷信心與夢想。

    向新向上,“芯之城”永遠年輕滾燙

    4月10日,在武漢市漢陽造低空生態中心的上空,大型應急消防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進行滅火演示和雙機編隊飛行表演。(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創新創業,從來都是年輕人頗為得意的浪漫。

    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體Manus,其創始人肖弘2015年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后,便在校門外300米遠的關山大道扎下根來,在武漢和光谷的普惠政策支持下,完成連續創業。

    憑借一句“超越雷軍”走紅網絡,模態躍遷首席運營官、“00后”常元和正計劃將大模型深度融入智能制造等新領域,開年后已有20多家海內外企業找上門洽談。

    “科技高峰和產業高峰都要靠我們自己去攀登”。2024年11月5日,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

    成立僅3年多的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現已儲備近500個顛覆性技術項目,暴發性心肌炎精準診斷試劑等多款產品年內即將上市。

    越來越多的創新火種在武漢點燃。僅在光谷,高峰時每天舉辦近10場創新創業比賽,每年有10萬大學生來此就業創業。

    今年的全國人大“代表通道”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周云杰、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等“武漢校友”密集亮相。多年前,他們同樣棲身珞珈山和喻園,與萬千學子同享一片江城月光。

    武漢擁有83所高校、13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兩院院士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科教資源密度位居全國前三。富饒的科教生態,始終滋養著向新向上的火種。

    以武漢所能,服務國家所需。以武漢所創,逐浪時代航向。

    4月10日上午,兩架“飛行汽車”(eVTOL航空器)從武漢騰空而起,完成華中首飛。同日,峰飛航空武漢總裝基地破土動工。

    從武鋼高爐到滾滾車輪,自光谷星光再到量子躍遷,武漢的滄桑巨變令人熱血沸騰,而這里的創新火種,永遠年輕,永遠滾燙!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