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前,董必武等革命先驅將馬克思主義的火種從武漢帶到紅安,并以燎原之勢傳遍大別山區,創造了二十八年紅旗不倒的紅色傳奇。
今天,在加快建成支點的新征程中,黃岡高新區全面對接武漢東湖高新區,追“光”逐“新”,依托光谷建設科技城,澎湃出高質量協同發展的萬千新氣象——
在這里,平均每天有10余批次產品發往光谷上下游企業;平均每周有5個武漢科研團隊來黃為企業開展科技攻關;平均每月有3個光谷產業配套項目鏗鏘落子……形成了“研發在武漢、制造在黃岡,頭部在武漢、鏈條在黃岡,融資在武漢、投資在黃岡”的生動局面。
光谷之光,“光照”黃岡高新區。2024年,該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4%,首次進入全國百強,綜合排名由2022年的第105位提升至第88位。
規劃嵌入——
依托光谷建設科技城,提升黃岡主城支撐力
婉拒一個投資10億元的醇基燃料項目,簽約一個投資6億元的光電子新材料項目。2022年,黃岡化工園做出這個選擇時,很多人不理解:都是化工項目,為何舍大取???
“前者不符合園區主導產業定位,難以成長為根植性產業;后者可以拉長園區的主導產業鏈條,且是科創型企業?!秉S岡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涂軍說,立足比較優勢、找準定位、瞄準產業主攻方向招引項目的認識,源于園區經歷過一段粗放式的發展。
曾經,包括黃岡高新區在內的市區各園區落戶的項目關聯性小、產業集聚效應弱,難以成長為根植性產業,黃岡主城經濟首位度不高。
問題就是方向。變化,源自戰略考量、規劃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湖北“以武漢都市圈為中心,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
省委、省政府寄予黃岡厚望:“加快建設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重要功能區,著力打造全國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p>
時代之問,黃岡作答——
2021年以來,搶抓中部崛起、湖北建成支點、武漢都市圈等眾多戰略機遇,市委、市政府把“依托都市圈、輻射大別山”作為主要戰略,加強對內整合、對外開放,系統承接武漢都市圈交通物流、科創產業、公共服務功能輻射和文旅康養需求,帶動大別山毗鄰地區發展。市區發展科技城、文旅城、空港城。
以此戰略為引領,黃岡高新區發展思路逐漸清晰:宏觀層面,依托光谷科創大走廊發展科技城,把黃岡高新區打造成中國光谷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觀層面,發揮“光谷第九園”體制優勢和化工園資源優勢,以專業園區為載體,主攻生命健康、光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微觀層面,聚焦光谷頭部企業配套協作,精準招商引智,實現產業同鏈、科技同創,打造都市圈協同發展新樣板。
頂層設計,高瞻遠矚。2022年以來,市委、市政府調整高新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黃岡高新區為主體,整合黃岡產業園、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南湖工業園、火車站經濟開發區(黃岡化工園)等園區為一體,實行“一區多園”統一管理,重新劃分各園區賽道,深度參與光谷產業功能分工,錯位發展——
在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發揮與東湖高新區共建“光谷第九園”優勢,聚焦光電子材料、器件領域,打造華中光電材料基地;
在黃岡化工園,發揮合規化工園平臺優勢,聚焦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領域,打造國家原料藥綠色生產基地;
在黃岡產業園,發揮科峰傳動技術和制造優勢,聚焦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和關鍵技術領域,打造全國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
各園區錨定主攻方向,制定負面清單,不符合主導產業的一律不招引。黃岡化工園打好合規化工園金字招牌,提高落戶標準,投資額至少5億元。
“門檻再高,我們也要來?!鄙匈悾S岡)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穆元元說,總部位于武漢光谷,擁有100多項專利,自主研發的OLED有機發光材料純度達到99.99%,打破日韓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偼顿Y6億元的黃岡項目去年投產以來,高純材料走俏市場,成為武漢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國內外巨頭顯示材料供應商,1克材料最高賣到1000元,單日1公斤產量價值20萬元。
與尚賽公司一樣,近兩年來,黃岡高新區招引項目近百個,大都跟光谷有關,培育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裝備制造產業規上工業企業130余家。
依托光谷建設科技城起勢見效。2024年,黃岡高新區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345.9億元,三大主導產業占比達到91.55%,聚集產業工人3.2萬人,工業體量占市區比重達98%,支撐黃州區GDP總量達365.65億元、位居全市第三,總量、位次分別比2020年增長124億余元、提升一位。
產業鏈入——
圍繞光谷龍頭做配套,提升現代產業競爭力
在銘普光通公司無塵車間內,10多條半導體激光器全自動封裝生產線全力運轉,一個個U盤大小的半導體激光器二極管走下生產線,裝車發往武漢華星光電等企業。
2017年,銘普光通的前身安一辰光電公司從光谷遷到黃州。經過8年的發展,如今公司成功躋身全國光電二極管的頭部企業,成為武漢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螺絲釘”,2024年產值2.2億元。
與銘普光通處于光通信產業前端不同的是,黃岡TCL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則處于光電產業末端,是武漢TCL華星產業鏈的延伸,既可為華星光電處理固廢,變廢為寶,將回收利用的產品重新為華星光電所用,同時還可為京東方、長江存儲等武漢光谷的半導體面板和芯片產業配套環境服務,形成武黃“產業同鏈”格局。
對標湖北51020現代產業集群,融圈入鏈,圍繞光谷龍頭做上下游配套,三大新興產業競相崛起——
聚焦光電子信息產業建鏈延鏈:2024年,依托長江存儲、華星光電等龍頭企業,黃岡高新區一口氣引進26家上下游配套企業,達產后年產值將超過230億元。投資100億元的三利譜,在華星光電的撮合下,收購日本住友集團產線及設備,即將成為華星光電最大的偏光片供貨商;子牛美可、芯潔電子是長江存儲、華星光電的頭部供應商……
聚焦生命健康產業補鏈強鏈:對接“光谷生物城”,依托人福藥業等龍頭企業,引進魯班藥業、廣化制藥、星火科技等聚群項目。黃岡人福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5億元以上,將成為人福集團原料藥品種最多、產能最大的生產基地;黃岡魯班藥業,主導產品抗高血壓藥物奧美沙坦中間體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
聚焦裝備制造產業建鏈強鏈:依托712所等龍頭企業增資擴產,已建成中船黃岡貴金屬、長海新能源、長海電推等3個712所投資項目,年產值50多億元;“十五五”期間將再落戶3個項目,預計年產值60億元。3個項目建成后,712所在黃岡產值將突破百億元,占集團的份額將達到85%以上。
聚焦供應鏈提升產業鏈:高新區已有108家企業加入九州通、芯光鏈等省級供應鏈,共享平臺紅利。合創重工加入長江船舶供應鏈,與武漢理工共建新能源船舶技術研究中心,搶占綠色船舶風口,拿下50億元海外造船訂單,助力黃岡智造“巨輪”走向深海遠洋。
新興產業拔節生長,未來產業前瞻布局,依托科峰傳動和航天宏圖公司,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和低空經濟破局起勢。去年12月,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黃岡兩顆遙感衛星發射升空,翻開黃岡發展航空航天產業、逐夢蒼穹的嶄新一頁。
對標光谷配套,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2024年,黃岡高新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4%,在全省工業經濟運行“賽馬制”綜合評價中,助力黃州區進入加速縣(市、區)綠色檔;其中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成功獲批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
科創導入——
“雙向飛地”延伸光谷科創大走廊,提升老區創新策源力
2月5日,亮相湖北“新春第一會”的10款人形機器人,均來自光谷高校和科技企業,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
3月18日,湖北省機器人控制與驅動技術創新中心揭牌暨首批技術攻關項目簽約活動在黃岡(光谷)離岸科創中心舉行。
這是省首家機器人產業領域的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由位于黃岡高新區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湖北科峰智能傳動股份有限公司領銜,深度整合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10余家高??蒲性核膭撔沦Y源,圍繞高精度減速器、智能驅動模組、多模態感知控制等機器人“卡脖子”技術攻關,構建“理論突破—技術研發—工藝創新—檢測認證—產業應用”全生命周期創新鏈,形成“研發在武漢、轉化在黃岡”的跨區域協同創新格局。
面對高端人才引進難、科技成果轉化難、創新項目落地難等突出短板,黃岡高新區在武漢設立黃岡(光谷)離岸科創中心“前臺”,在園區配套建設孵化器、科技加速器、特色專業園區等“后臺”,搭建前后臺一體化平臺,借力光谷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優勢,加快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導入科創資源,推進科技同創。
聚焦科技招商,導入科創項目。瞄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潛力股”開展“掐尖招商”,武漢啟鈉新能源等7個科技項目全部開工,2024年完成投資32億元。全球規模最大、世界首條千噸級納米復合聚陰離子型鈉電正極產線在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正式投產,將打造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材料生產基地。
開展飛地引才,突破人才瓶頸。創新柔性引才、項目委托等形式,招引120多名在武漢辦公的科技人才擔任黃岡高新區企業科技副總、技術顧問、周末工程師等,為企業開展科技攻關。湖北興和電力新材料公司與武漢理工大學程曉敏教授團隊開展長期技術合作,研發的高強度、高導電率耐熱鋁合金電力管母線產品,解決了跨距在50米無支撐條件下,管母線不下垂這個“卡脖子”難題,相關技術獲得發明專利7項,國內市場占有率40%,排名全國第一。
加快成果轉化,培育新質生產力。與華科光電實驗室、武創院等武漢高??蒲性核步ㄖ性嚻脚_,促成產學研合作19項。湖北鳴利來公司入駐離岸科創中心后,轉化武漢科技大學田俊羽教授團隊“鉆具軸承表面滲硼處理關鍵技術”科技成果,鉆頭表面硬度大幅提升、鉆深由原來1500米提高到2600多米,產品核心競爭力顯著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40%以上,暢銷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
用好科創供應鏈平臺,激活創新動能。主動融入湖北省科創供應鏈平臺,依托湖北省中科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科創供應鏈“地網”聯盟,園區內165家企業在科創供應鏈“天網”平臺發布需求390條,達成合作意向51項。
截至目前,黃岡高新區成功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3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69家、單項冠軍企業28家、科創“新物種”企業35家。2024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0億元,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45億元。
園區融入——
把黃岡化工園建成光谷化工園,提升協同發展承載力
走進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處處閃耀著“光谷元素”。這個由我市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合作共建的“飛地”園區,有著“同城試驗田、光谷第九園”之稱,是黃岡融入武漢都市圈的橋頭堡和主引擎,2021年躋身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十大示范工程行列。
園區創新“人員共派、資金共投、產業共建、績效共考、要事共商”的合作共建機制。雙方共同出資組建武漢光谷黃岡科創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負責園區投融資、開發、運營等工作。
園區一期高新技術孵化器項目,集研發廠房、眾創空間、運動場館、人才公寓等生產和生活功能于一體,已于2021年7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并入駐太迪電子、啟鈉新能源、南水北調工程等企業;園區二期正沖刺今年6月建成,將打造片區創新創業中心、配套服務中心和科創供應鏈平臺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體,進一步完善配套,建設光電子信息材料專區、長江存儲配套基地,涵養產業生態。
在發揮“光谷第九園”體制優勢同時,用好黃岡化工園這個金字招牌,通過“三?!甭窂?,讓園區功能更集成,提升與光谷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集群的承載力。
建設專業園區,提升園區承載力。持續推動黃岡化工園擴區和標準化建設,加速布局電子化學品專區,為長江存儲等龍頭企業配套通用濕電子化學品集群;對接光谷生物城,建設特色原料藥生產基地;與省聯投共建聯投智能科技園,與社會資本方合作建設TCL智能制造產業園等園區。去年以來,各園區共引進投產企業54家,打造“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的產業集聚生態。
出臺專項政策,增強項目吸附力。與東湖高新區共同設立20億元產業基金,發揮基金撬動和資本賦能作用,協同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出臺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搶占生命健康產業發展風口;推行“管委會+公司”運行機制,推動要素向園區主導產業聚集……TCL集團、伊利集團、712所等行業龍頭紛紛上馬二期、三期項目,不斷釋放新勢能。
完善專項配套,提高產業集聚力。在基礎設施上,智慧園區平臺、園區污水處理廠、雙電源、?;\噲龅纫粦闳?;在生產性服務配套上,科技企業加速器、大學科技園等科創平臺已投入運營,形成“研發—孵化—加速—入園”全鏈條全周期成長體系;在生活性服務配套上,建成人才公寓、智匯谷、菱湖中學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
把黃岡化工園建成光谷化工園。2023年黃岡化工園成為市區首個百億園區,2024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2.67億元,同比增長10.63%,是高新區增長動能最強、發展潛力最大的園區。
良木擇禽而棲。2024年,黃岡高新區圍繞主導產業招引項目41個,協議投資額217億元,大都是來自武漢都市圈;已培育產值過10億元企業8家、5G全連接工廠7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13家,成功創建省首批數字經濟標桿園。
記者手記:
黃岡向西,全面對接東湖高新區,識變、應變、求變,不變的是創新精神;追光而行,借光、聚光、發光,不變的是追光夢想。
這束光,不僅是光谷之光、科技之光,更是思想之光、未來之光。它將照亮黃岡奮進現代化新征程的道路,助力黃岡在支點建設中勇擔使命,不勝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