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幻燈新聞

    幻燈新聞

    活水潤鄉村 光景日日新——羅田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打造43個美麗村莊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發布日期:2025-04-15 來源:黃岡市融媒體中心 編輯:宜都融媒體

    春和景明,鄉村如畫。

    在駱駝坳鎮燕窩塆村,萬株梅花怒放成海,鄉村云市集熱火朝天,來體驗非遺技藝的青少年絡繹不絕……曾經臟亂差的“厭人灣”蛻變成了3A級景區、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文明村。

    在三里畈鎮新鋪村蒼葭沖,昔日的泥濘路、臭水塘、舊茅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清景美的生態塘、古色古香的文化展館、別具一格的民宿小院……農文旅產業發展,讓村合作社年營業收入達310余萬元。

    在鳳山鎮李家樓村,金銀花基地里除草修枝的種植戶,鄉村振興車間里巧手飛針走線的婦女們,文化墻前介紹村里先賢的“土導游”,臉上都洋溢著滿足與自豪的笑容……“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愿景照進現實。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山鄉村落的變化,離不開源源不斷的財政支持和資金保障。自2015年以來,羅田縣財政部門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在省市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從突出規劃引領、優化支持重點、引導多元投入等多方入手,全力助推美麗鄉村提檔升級。

    十年來,羅田縣財政部門累計投入2.5億元,打造出43個各具特色的美麗村莊。其中,16個村獲評省級典型示范村,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科學規劃——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

    3月21日,走進匡河鎮石橋鋪村,只見石牌門樓上的桑蠶雕刻栩栩如生,一面面文化墻上繪有農婦采桑育蠶的場景,青磚黛瓦的養蠶室修舊如舊,而田野間,百畝桑園已泛起新綠。2024年以來,該村通過美麗鄉村項目建設,讓傳承千年的蠶桑文化具象化,賦能蠶桑產業三產融合發展。

    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之舉。羅田縣以科學規劃為引領,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自2013年起,已編制完成345個村莊規劃、3條百里長廊規劃、3個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及一批風情小鎮、近千個垸落整治規劃,繪就美麗鄉村建設藍圖。

    “我們財政部門將美麗鄉村項目村納入全縣的規劃編制當中,堅持‘內外結合、土洋互補’的模式,以本地設計單位為主,聯合武漢、浙江等地專業團隊,共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避免千村一面,打造一村一韻?!绷_田縣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雷建輝介紹,設計過程中,突出地方特色,遵循“就勢造景、就地取材”原則,充分結合自然風貌、田園風光和人文風情,做到貼近鄉村、返璞歸真,保留泥土氣息,留住鄉愁記憶。

    把“紙上藍圖”變為“實景圖”,施工是關鍵。在施工隊伍的選擇上,羅田縣財政局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內培外引”,既重視本地有能力有經驗的專業隊伍,又吸引外地能工巧匠加入建設施工。2023年至2024年度,美麗鄉村建設招標文件中加大了業績分值,更加注重施工隊伍的能力和經驗,使一批本地和外地的優質團隊中標,取得較好的建設效果。2024年,羅田縣獲得美麗鄉村建設全市綜合成績第一名,李家樓村被評為省級精品村,獲得省財政廳獎勵資金100萬元。

    與此同時,羅田縣財政部門通過走村入戶、召開村民代表會等形式,宣傳政策,聽取意見建議,充分調動村民們參與美麗鄉村項目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組織參建單位、干部群眾代表到宜昌和黃岡已經建成的典型示范村、引領示范村參觀學習,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眼界。

    在科學規劃的指引下,在設計團隊、施工團隊、干群的齊心努力下,項目資金發揮效能最大化。

    “沒有大拆大建,也能改頭換面?!比镱叉傸h委書記徐應超介紹,三里畈鎮新鋪村蒼葭沖在美麗鄉村項目建設過程中,一方面改善人居環境,一方面盤活老文化、老手藝、老故事、老種子、老民俗、老味道等沉睡的資源,打造“荊楚家學第一村”。

    隨著人居環境的改善,蒼葭沖成立了合作社,村民以多種方式入股,打造出進士油面小院、武舉人酒坊、鄉吧客棧、拓印小院、丁豆腐、田園餐廳、特色民宿、皮影戲館、剪紙館等十幾個小產業。2024年,合作社營業收入310萬元,村民分紅14.75萬元,實現了農村“空心灣”向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的嬗變。

    多渠籌資——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撬動更多項目資金、社會資本投入鄉村建設

    一棵棵蒼勁挺拔的古樹、一棟棟古香古色的民宿、一片片綠意蔥蘢的菜園……走進羅田縣“柿里牧歌·美畈三里”美麗鄉村片區,一幅“富春山居圖”在眼前鋪陳開來。不久前,羅田縣財政局成功申報省級美麗鄉村片區建設項目,為該片區爭取到4000萬元的資金支持,眼前的村莊將迎來新的蛻變。

    “柿里牧歌·美畈三里”美麗鄉村片區位于三里畈鎮七道河流域,涉及8個行政村,其中省級美麗鄉村典型示范村3個。一個個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故事,在這里上演——

    “中國甜柿第一村”鏨字石村整合財政資金、部門項目資金,改善人居環境,讓山村舊貌換新顏,引得鳳凰來:羅田縣廣源集團農投公司和上海上禾集團一期投資5000萬元,在鏨字石村打造集休閑旅游、研學教育、現代農業、餐飲住宿等產業為一體的柿里牧歌田園綜合體。目前已建成2棟民宿、3棟木屋以及7個星空帳篷和1個團建露營區,每逢節假日,游客絡繹不絕,村民們自家產的柿子干、臘肉、羊肉、土雞蛋等土貨俏銷市場。

    “我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藥引子’‘面團子’‘催化劑’作用,四兩撥千斤,統籌整合其他政府性資金,鼓勵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建立穩定的資金保障機制,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源頭活水?!绷_田縣財政局農村財政服務中心主任李鋒說道。

    他介紹,一方面,利用財政資金的吸引、撬動、放大作用,統籌整合農辦、農業農村、發改、移民、規劃等部門的項目資金,配套解決一些基礎設施和垃圾污水處理以及綠化亮化方面的工程,通過“各出一道菜、共辦一桌席”的方式,共同開展項目建設;一方面,吸引市場主體投入社會資金參與建設,加大農業產業開發,使項目村的建設規模和效果出圈出彩。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曾是昔日黃土坳村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如今的黃土坳則已經換了新顏: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家家戶戶的院門口,房前花果香,屋后樹成行,老人們在休閑涼亭里愜意地曬太陽。黃土坳村支書雷明齊算了一筆賬:美麗鄉村項目總投資550萬元,其中由省級財政獎補300萬元、縣級財政獎補100萬元,統籌了其他財政資金140萬元,村集體投入10萬元,開展道路、污水處理體系、美化、綠化、亮化等工程建設等。

    “美麗鄉村建設,改變的不僅僅是村莊環境,更是村民們的精神面貌?!崩酌鼾R說,如今,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村民們幸福感和獲得感提升,喚醒了主人翁意識,激發了內生動力,主動參與村莊建設。今年正月初三到初六,黃土坳村張家灣48戶226名村民用短短4天時間自發籌集資金46萬元,啟動進灣公路擴寬以及環境提升工程。從“被動”到“主動”,群眾的“微力量”正撬動鄉村“大變化”。

    綜合治理——由“單一美”向“綜合美”、“外在美”向“內在美”轉變

    “這里的垃圾分類做得真好,環境真干凈!”3月22日,前來駱駝坳鎮燕窩灣村游玩的游客紛紛點贊。燕窩灣村通過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強化宣傳引導、增加公益性崗位等措施,建立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持續鞏固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羅田縣財政部門在培育和推動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突出財政部門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的職能職責,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的20字方針,既要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做得漂亮,又要產業發展、鄉風文明和村級綜合治理等方面取得實效,打造“五好兩宜”(規劃好、建設好、環境好、經營好、鄉風好、宜居宜業)的示范村莊。

    在加大投入的同時,不斷完善項目績效評價方法,將建設成果、產業、治理等情況納入評價體系,對評價為“優”“良”的項目村給予獎勵,支持美麗鄉村提檔升級。

    在績效考核指揮棒下,80%的項目村形成“一村一品”格局,發展產業強村富民。駱駝坳鎮燕窩灣村引進燕兒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建成了3A景區;白廟河鎮付家廟村引進外婆橋農業生態觀光有限公司,讓小小羊肚菌撐起鄉村振興“致富傘”;九資河鎮羅家畈村,中藥材成為村民致富“良方”。

    在績效考核指揮棒下,環境整治持續深入,村比村、組比組,比“顏值”、賽“氣質”。各村加強對村級黨員群眾活動中心、文化大舞臺、禮堂、道路、管線等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開展“清潔家園”百日會戰,全力以赴向“美”而行。

    鄉村之美,美在環境,美在鄉親,更美在文明鄉風。項目村組建了鄉風文明理事會,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選樹先進典型、積極開展文明村落創建。 如今,村村建文藝宣傳隊,組組都有表演絕活。一方方小舞臺,成為群眾施展才華的大天地;一個個精彩的節目,傳唱著羅田向善向上“好聲音”;一場場亮點紛呈的表演,添彩山鄉群眾的美好生活。

    美了農村、富了農民、甜了鄉親、留了鄉愁……從“臟亂差”到文明宜居,從“單打獨斗”到集約發展,環境優美、產業升級,羅田財政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羅田縣鄉村振興貢獻了財政力量。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