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東風汽車正式發布了“天元智能”技術品牌,展示了東風汽車智能化“躍遷行動”的最新成果。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之一,湖北充分發揮東風公司等龍頭企業轉型帶動作用,推動汽車產業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加速蝶變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的全鏈條生態高地。
4月12日,車谷、光谷“雙谷”聯動又上新!當天召開的中國車谷·軍山新城招商引智大會上,涵蓋智慧交通、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等領域的10個優質項目落戶軍山新城,將推動更多車聯網和5G通信技術從光谷實驗室走向車谷產業園。
有著“中國車谷”美譽的武漢經濟開發區是“武襄十隨”國家級汽車集群核心承載區,而軍山新城又是中國車谷推進汽車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承載區。不少光谷企業也把目光投向這片熱土,如高德紅外的軒轅智駕項目、蔚來能源的超級充電站項目等即將落戶在這里。
中國光谷是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光通信、芯片、顯示屏、軟件、算法、北斗導航等“光芯屏端網”技術正在加速“上車上路”,為汽車產業全方位賦能、賦智、賦值。
近年來,車谷與光谷多次“握手”:車谷的東風集團與光谷的華工科技合作建設“激光焊接生產線”,提升新能源汽車制造工藝;車谷的猛士科技與光谷的高德紅外合作開發車載智能夜視系統,已在猛士917車型上實現量產;車谷的華礪智行與光谷的夢芯科技聯合開發的5G?V2X車載終端設備,已應用于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創造4項全國第一……
通過“雙谷聯動”,湖北汽車產業創新生態加速融合。目前,湖北已形成覆蓋高端越野、豪華MPV等全品類的新能源汽車矩陣。推動“雙谷”融合發展,湖北力爭2025年智能駕駛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顯著增強,組合輔助駕駛(L2級)及以上級別新車銷量占全省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的80%以上。
光谷與車谷憑借產業和創新優勢,正激發"1+1>2"的協同效能,帶來技術加快創新和產業快速增長的“聚變”。
當前,汽車產業正面臨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期,湖北作為汽車工業大省,立足自身優勢,加快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五鏈”融合發展,加快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
在產業鏈上,以“武襄十隨”汽車產業集群的堅實汽車產業資源為基礎,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和技術合作等多種方式助力汽車產業鏈企業電動化轉型,以“車路云一體化”重大示范項目、“武創薈”·雙谷聯動活動為契機,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與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領域深度融合,實現汽車產業鏈智能化轉型。
在創新鏈上,以東風集團全球創新中心為引領,以科技創新平臺為載體,建立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體系,吸引和集聚國內外頂尖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初創企業的優質創新資源,形成創新集聚合力,塑造創新集聚高地,把武漢建設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中心。
在人才鏈上,以“車谷人才黃金十條”為示范,加強“楚天英才”“黃鶴英才計劃”等人才政策的吸引力,構建開放包容的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生態體系,推動湖北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打造全國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在政策鏈上,以《湖北省汽車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為綱領,依托《湖北省汽車產業轉型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戰略布局,發揮以長江車百鏈為代表的企業平臺整合優勢,落實“扶持平臺及平臺內企業”政策包、“鼓勵汽車產業供應鏈科技創新”政策包,力求將政策創新這一“關鍵要素”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引擎”。
在資金鏈上,以武漢車百產業基金為支點,充分發揮資本引導與撬動作用,吸引并集聚社會資本流向“武襄十隨”汽車集群。武漢經濟開發區設立2億元科創供應鏈基金支持重點項目;長江汽車鏈平臺新增金融板塊,聯合銀行推出低息貸款,2024 年已為新能源項目提供超 50 億元融資。通過構建“產業+金融”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搶占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賽道。
4月18日至20日,第七屆中國汽車(房車)露營大會暨2025年湖北省汽車運動產業大會在荊州松滋洈水舉辦,將有100多臺最新型房車和全國數十個知名戶外露營裝備集中亮相,匯集湖北體育產業的龍頭企業,營造戶外運動沉浸式體驗場景。
近年來,湖北將汽車產業從制造端向消費端延伸,打造“賽事+文旅”的復合生態,構建了以“武襄十隨”國家級汽車產業集群為核心,覆蓋賽事車輛研發、改裝、運營的全鏈條生態,24家營地被評為全國汽車自駕運動營地,眾多國家級汽車賽事在湖北舉辦,年均帶動消費10余億元。十堰也發揮商用車優勢,打造特種賽事車輛生產基地,其生產的沙漠越野車已出口至中東、非洲市場,展現了湖北汽車產業的多元化潛力。
測試場經濟正成為湖北的新優勢。襄陽智能網聯測試場作為亞洲最大測試基地,年承辦賽事超50場,不僅加速技術迭代,更催生本地傳感器、高精定位等配套產業,形成“以測促研、以賽帶產”的良性循環。通過測試場的建設,湖北不僅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了實際測試環境,還吸引了大量相關企業和人才,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生態。
汽車運動相關人才培養體系同步發力,武漢理工大學開設了賽車工程專業,中國汽車摩托車運動聯合會等單位在江漢大學共同組建中國賽車學院,十堰汽車工業學院設立賽事機械師定向班,年輸送人才300人;湖北省體育部門培養賽車工程、賽事機械師等專業人才和汽車摩托車運動等級裁判員、賽事安全員1000人以上。技術、市場與人才形成良性循環,湖北汽車運動產業的“新動能”源源不斷。
湖北汽車產業的轉型是傳統優勢與新興技術的深度融合,是產業生態的全面升級,從“制造大省”到“智聯高地”,湖北汽車產業的蛻變不僅為自身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全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未來,湖北汽車產業將繼續在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化的道路上奮勇前行,為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獻出湖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