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幻燈新聞

    幻燈新聞

    7年,“只此青綠”!荊州何以如此驚艷?
    發布日期:2025-04-25 來源:荊州發布 編輯:宜都融媒體

    編者按:



    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荊州港碼頭登上輪船,順江而下,察看長江沿岸生態環境和發展建設情況,親切指出“荊州很美,看起來很漂亮”,囑托“一定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牢記囑托,荊江回響。荊州兒女用勤勞和智慧,在荊江兩岸繪就了一幅幅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


    今起,荊州市融媒體中心全媒體推出“荊州市長江大保護紀實”和“春風又綠荊江岸(第七季)·家在山水間”特別報道,全面展示新時代以來荊州保護長江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敬請關注。


    時值人間四月天,登臨荊江大堤,靜看江流蜿蜒東去,漫江碧波令人心曠神怡。


    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荊州乘船考察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


    荊江岸邊綠意蔥蔥


    7年來,600多萬荊州人民牢記囑托、久久為功,奮力繪就“萬里長江 美在荊江”新畫卷。



    一江碧水  兩岸繁花


    草長鶯飛時,春色滿江畔。沿著濱江綠道,走進沙市區柳林洲生態公園,郁郁蔥蔥景觀錯落有致,露天運動場、室內活動場館等串珠成鏈,這個“臨江、近江、見江”生態公園,已成為荊州人心目中的“莫奈花園”。


    圖片

    市民在柳林洲生態公園露營休閑


    然而,就在2016年之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廠房廢棄、碼頭密布、砂石遍地、污水橫流……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荊州聞令即動,在全省率先推行長江岸線管理員制度,全面打響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也是在長江柳林洲段江岸,一座有著83年歷史油庫,在送走最后一罐油后永久關閉,并在拆除違建、生態修復等一套岸線綜合整治的組合拳之下,這段江岸逐漸脫胎換骨,迎來新生。


    九曲荊江的兩岸大地上,如柳林洲這樣實現生態蝶變的故事不勝枚舉。


    圖片

    候鳥在洪湖濕地自由飛翔


    “浪打浪”“魚米香”的洪湖,此前也因圍湖造田、無序養殖,一度被“竿連竿”“網連網”而割裂,生態嚴重受損。隨著實施長江大保護,洪湖大湖圍網區域重現湖光,漁民上岸轉型為濕地守護者,洪湖再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青頭潛鴨50余只、占全球數量的5%,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花臉鴨4000余只,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野蓮恢復面積達4萬余畝。


    今年4月12日,荊州市2025年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舉行,現場放流中華鱘苗種20萬尾,近五年來,已累計向長江干流放流中華鱘子二代超過100萬尾。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極危物種,也是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旗艦”物種。2021年荊州市成立中華鱘保護中心,掛牌農業農村部中華鱘保護基地,正式入列“國家隊”。這幾年,建設中華鱘保種池、繁育車間等基礎設施,現在,全國子一代中華鱘有3000尾左右,荊州市約1700尾,占到全國一半以上,成為“中華鱘寶寶”搖籃。


    圖片


    位于石首的長江天鵝洲,成群麋鹿結伴嬉戲,白鷺在空中起舞,江豚在水中逐浪;再看洈水國家濕地公園,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安逸繁衍生息;目光轉至荊州區菱角湖,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重回棲息地……江山精靈越發青睞荊州大地,成為荊州生態改善和水域功能修復的力證。




    產業煥新  發展升級


    在石首市博物館,湖北仙鶴生產的第一張紙被珍藏。這張可用于電子產品、顯示屏幕、電容電解、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的紙張,填補了湖北大型特種紙生產空白,補齊荊州高端造紙短板。


    現代造紙是荊州市優勢產業集群,如今以綠色破題,用創新答題,發展新質生產力,荊州市造紙業產業步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崛起產業發展新勢力。


    圖片


    山鷹華中紙業有限公司是公安縣近年引進的工業投資項目,打造以廢紙為原料的包裝紙生產基地,集熱電廠、蒸汽供應、污水處理、給排水等配套設施為一體。一期3條合計年產140萬噸造紙生產線已建成投產,是目前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工業用紙生產基地?,F在,公安縣形成了以山鷹華中紙業為主導的原紙一級生產線,以新創紙業為代表的紙板二級生產線,以開元包裝、聯晟包裝、安騰軟包裝等為代表的包裝三級生產線,從紙漿到瓦楞紙板再到紙箱的循環造紙全產業鏈集群顯現。


    恢復發展蘆葦產業,以蘆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依托,石首市引入仙鶴紙業,成立公司,共建原料基地,還引入首鼎、泰禾源等蘆葦深加工企業,逐步形成特色荻筍農產品加工、特種紙、生物煉制提取基礎化工原料等產業,預計每年可消納蘆葦20萬噸,同步帶動監利、洪湖、湖南岳陽等長江和洞庭湖洲灘恢復蘆葦種植,產業鏈帶動效應開始顯現,真正實現蘆葦全生命周期綜合循環利用,打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通道。


    圖片


    “十四五”末,荊州將形成制漿、造紙及加工、銷售、物流等全產業鏈,產品包括工業包裝紙、生活紙、文化紙、特種紙等主要紙品,帶動包裝、印刷、電鍍、物流、電商等下游行業發展,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一江兩岸,向新而興。如今,荊州大地上,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交織成片,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正進行深刻改革。


    2018年,國家實施“關改搬轉治綠”。荊州啟動實施綠色智能引領工程,制定工業節能減排、化工產業綠色安全發展等專項政策,全面完成76家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同時,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推動化工產業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轉換。


    走進湖北先導公司,一派繁忙景象撲面而來。這是荊州轉型發展期間引進企業,其即將投產的鋯鉿材料產品品質領跑全國,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合金及半導體等領域。


    圖片


    近年來,荊州新能源新材料企業越來越多,曾經“化工圍江”的場景永遠成為歷史。


    截至目前,荊州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規上企業35家(其中上市公司5家),覆蓋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光伏面板、功能性硅烷、石英纖維、電子化學品等產業,順應綠色低碳發展趨勢,循環經濟和再制造產業“橫空出世”,依托得“中”獨厚、鐵水聯運的交通區位優勢,初步形成從廢舊物質一級回收、區域分揀到原料初加工、成品制造的全產業鏈;產業含金量、含新量、含鏈量、含綠量不斷提升。




    水潤荊楚  業興民安


    在荊州區淺山美術公園,50多歲的村民陳義琳正在給樹木剪枝修形。2018年公園開建時,她就在此打零工,曾經她手中賴以生存的稻谷,變成了現在燦爛綻放的櫻花、紅楓。



    “離家近,工作靈活,不耽誤種稻谷,也不耽誤接送上下學的孫子?!标惲x琳說,工資按天結算,學會園藝這門手藝,還能去附近的園林打工,綜合收入比過去單純種田翻了倍。


    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實施太湖港灌區新建擴建工程,讓生態環境更美好;推進全域國土整治項目,把村民手中的零碎田地集中起來,辦大事、掙大錢;實施能人回歸工程,激勵引導鄉賢回鄉創業。


    投資1.2億元修建淺山森林美術園,不僅帶來土地流轉收益,還為本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每年發放工資300萬元,村集體收入年增加10萬元。


    在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上,荊州市建設了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歷史人文內涵美麗鄉村,讓沿岸村莊風貌和百姓生活日臻美好。


    長江千年奔騰不息,滋養著沿江世代人民;長江文明綿延不斷,吸引著八方來客。


    4月18日,第七屆中國汽車(房車)露營大會在湖北省松滋市洈水景區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車手、游客及本地市民近萬人,50多家房車及戶外運動裝備企業參與,100臺新款房車亮相。


    圖片


    昔日的臭水溝爛泥湖,如今已成為旅游勝地。2016年松滋市啟動小南海生態涵養區建設,圍繞區域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先后實施了稻谷溪生態濕地公園、城南收儲地、南海水產養殖場退漁還湖、三垸和戈井潭片區退漁還濕等雙征項目,征收土地9300余畝,征房516戶,收儲發展用地5000余畝,并開展了城南污水處理廠尾水生態處理工程、河湖連通工程、幸福渠綜合整治、蒿子港及中槽溝整理等項目建設。隨后,又建設環湖旅游公路,修復南海片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完善環小南海路網結構,形成生態保護走廊和旅游觀光道路。


    汽車(房車)露營大會上,80輛房車列隊洈水大壩,向荊州古城進發,途經松滋稻谷溪景區、荊州古城、松滋小南海濕地公園等打卡點。延綿的水域,如同流動的畫卷,聚集游客,促進體育賽事和文旅消費聯動。



    隨著生態持續變好,荊州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激活。近年來,荊州市相繼建成方特東方神畫、園博園、楚國八百年等重大項目,舉辦楚文化節,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讓荊江的人文特質、時代價值將更加彰顯。


    江流不息,發展永繼,這片流淌著千年文明的土地,必將以更澎湃的動能書寫新時代的“長江答卷”。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