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8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牢記囑托建成支點‘七大戰略’行動方案”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解讀“實施科創引領戰略,整體提升支點創新策源力行動”相關情況。圍繞創新策源能力的提升,湖北將如何發力?又有怎樣的目標?
支點建設 科創先行
從全國創新發展來看,湖北承擔著“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重大使命任務。發布會介紹,圍繞這一定位,湖北將系統強化創新策源能力,以科技創新先行支撐服務能級跨越、產業倍增、區域聯動等其他戰略實施,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提升支點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具體而言,湖北將分別從力量建設、空間布局、科技攻關、成果轉化、人才集聚、創新生態6個方面,部署22項具體任務,強化創新策源體系化支撐。
“在力量建設方面,以國家實驗室為龍頭,鍛造高水平實驗室體系;在空間布局方面,以武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核心、全域創新“金三角”為引擎,打造創新增長極;在科技攻關方面,以‘61020’科技創新成果體系為重點,強化有組織科技攻關,通過系列舉措推進創新策源能力重點突破、整體提升?!焙笔】茖W技術廳廳長馮艷飛介紹,力爭到2030年新增1—2家國家實驗室(基地),已建在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到10個左右,布局概念驗證中心100家、制造業中試基地200家,加速支點創新策源成果轉化。
立足科教優勢
“三位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
科創先行,要立足優勢。湖北高校眾多,科研活動活躍,是加快建成支點、提升湖北創新策源力的重要力量,如何聚合這些優勢力量,為支點建設提質增效?發布會介紹,湖北正通過打造“71020”高校學科創新體系,為支點建設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撐。
發布會上提出的四個“高”令人印象深刻: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建設“高峰”、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原”、省屬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地”以及實施特色優勢學科“高能”。這四個“高”環環相扣,涵蓋從科技到產業的全過程。例如,在建設“高峰”方面,明確提出支持武大、華科2030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在實施“高能”方面,每3年動態培育20個對接“51020”產業的特色學科,2030年實現支柱產業“一產業一學科群”。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戴偉介紹,為實現這一目標,湖北將推動拔尖創新創業人才和戰略人才引育行動等行動,并加快學科專業設置優化調整?!爸贫ㄈ〖案鞲咝W科專業發展規劃、每年動態新增、限制、撤銷、優化重組一批學科專業?!?/p>
這樣的產業導向“優化”,不僅為了“育才”,也為了“留才”。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介紹,將創新實施博士后尖端人才引進、創新人才培養、先鋒人才跟蹤、卓越人才支持等項目,每年引進博士后2000人以上。湖北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黃勵介紹:“實行普惠性和競爭性相結合的資助政策,單人最高資助可達150萬元以上,構建貫穿全過程、全鏈條的博士后人才項目資助體系,讓更多的優秀博士生到湖北開展博士后研究,讓更多的科技成果提升創新策源力?!?/p>
加大科技供給
促進科產深度融合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是湖北建設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必由之路,其中,如何讓湖北厚實的科創果實更精準、更高效地“落地生金”是重點,也是難點。
對此,發布會介紹,湖北突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這一科產融合的關鍵點,出臺《湖北省推進規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行動方案》,將研發機構建設納入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支持范圍,對企業自建自用的研發機構,按照其建設費用10%的比例給予支持,以此提升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同時,圍繞制造業這一湖北優勢產業,建成信息光電子、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等2個國家級創新中心和8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傲⒆阌诠残约夹g研發和成果轉化,將制造業創新中心打造形成制造業創新資源整合樞紐、共性技術研發供給基地、創新服務公共平臺和領軍人才培育基地?!焙笔〗洕托畔⒒瘡d黨組成員、副廳長郭波介紹。
暢通科技與產業融合的過程中,一個關鍵的催化劑便是資金。發布會介紹,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輕資產、重智產”發展特點,積極引導科技融資擔保機構與銀行合作,創新推出“科擔快貸”“科擔人才貸”“專精特新擔”等科擔系列產品和服務模式。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科技擔保在保業務17266筆,在保余額525.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77.7%、57.9%。
而如何進一步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中共湖北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長朱華表示,將全面推開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改革,并建立健全融資擔保行業敢擔愿擔能擔會擔長效機制,完善科技融資擔??己嗽u價體系,擴大科技融資擔保業務覆蓋面。
目前,武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一城一廊”主陣地基本成型、創新能級大幅提升,成為湖北科技強省建設的“牛鼻子”。突出打造“中部地區唯一的國家級科創中心”這個戰略定位,湖北目標明確,就是要發揮武漢科教資源富集和產業集聚優勢,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發布會介紹,湖北對內聚焦“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壯大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推進生命健康、北斗等產業快速發展,并前瞻布局人形機器人、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在重點產業領域打造全球創新策源地;對外,突出區域特色與協同聯動,深化與湖南、江西等省份的項目共研、平臺共建、人才共育、產業共鏈,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創新協同,構建創新“中三角”,力爭到2030年武漢科研城市和創新集群排名均進入全球前10,排名進入全國前50的國家級高新區達到5家左右,武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從“建框架”向“強功能”轉變。
“聚焦三個時間節點,2027年全省創新策源力顯著提升,2030年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基本建成,2035年成為世界原始創新策源地、全國成果轉化優選地、全國創新生態高地?!焙笔】茖W技術廳廳長馮艷飛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