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業為主體、以需求為導向,梯次開展智改數轉。近年來,襄陽以入圍國家、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為契機,緊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共性難題,從典型數字化場景建設入手,以點帶面、以鏈織網,趟出了一條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的襄陽路徑。
紡織作為襄陽的根植性主導產業之一,對于關稅貿易、市場波動的感受最直接,對單位時間生產效率、能耗、產品良率等也最敏感。襄陽以設備管理為核心,發揮獎補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引導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湖北金恒昌紡織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前兩天,一筆數字化改造獎補資金到賬湖北金恒昌紡織有限公司。錢用在了哪里?織機旁的一線職工最有發言權。
湖北金恒昌紡織有限公司一車間潘耀萍說:“織布機都安裝了電子顯示屏,上面能夠直接顯示經停未停,還有車速。這樣的話我們一個擋車工可以從原來開的15臺(織布機),增加到現在的19臺(織布機)?!?/p>
湖北金恒昌紡織有限公司數字化轉型負責人張子怡介紹:“每臺織機安裝了斷紗檢測系統,實時檢測斷紗點位,并結合人工智能預測潛在斷紗風險,減少停臺次數。在數字化系統的管控下,棉花原料被更合理的利用,產品質量(良品率)提升了20%,損耗降低了10%?!?/p>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在"不敢轉"、"不會轉"和“不想轉”,核心是中小企業對于數字化改造的"不清晰"、"不了解"和"不明白"。為解決這一問題,襄陽根據產業實際確定高端裝備、紡織服裝、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現代化工、電子器件及控制裝備等5個細分行業,多模式推動示范引領,以點帶面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襄陽市經信局企業科科長曾旭光表示:“我們深入調研企業,分析行業共性需求,組織服務商和行業專家針對我市大量中小企業數字化行業特點,探索征集推廣針對行業共性的‘小快輕準’轉型模式,以‘重點場景+輕量化個性開發’的轉型模式,用較低成本滿足企業改造需求?!?/p>
以企業為主體、以需求為導向,梯次開展智改數轉、注重實效。在襄陽博亞精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A2車間,通過數字化改造,工業設計實現了從圖紙到車間工位的無縫對接。
博亞資產管理中心總監江建華說:“通過我們信息化的建設,A2車間在原來的基礎上,效率至少提高了30%。經過我們持續努力,(效率提升)起碼可以達到50%?!?/p>
打通設計、庫存與生產計劃之間的數據鏈需求,化解裝備制造行業普遍存在的庫存周轉率不高、產品設計管理不規范等難題,襄陽博亞精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集成化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的引入,車間生產節拍進一步優化,管理成本全面縮減。
襄陽博亞精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喜介紹:“基于數字化的基礎,我們可以少走彎路,能直面最現代化的技術方案,(通過)智能化的路徑來提升我們整個(產品)開發的速度,快速形成產業化綜合優勢?!?/p>
強化企業轉型路徑引導,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從"理念規劃、政策驅動",向"規模實踐、價值驅向"轉型。僅2024年,襄陽就新增國家級5G工廠2家、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1個,截至目前,襄陽已累計獲評數字化領域國家級試點示范20個,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總數達62家,總量雙雙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