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低空飛行器牽手汽車,會迸發出怎樣的科技動能?作為全國汽車產業化程度最高、產業鏈最完整的省份之一,湖北正加緊將燃油車制造的傳統優勢與智能網聯新能源的創新優勢,融合轉化為低空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來看報道。
在武漢經開區的一個低空飛行器試飛場內,搭載了氫燃料電池的無人機正在進行飛行測試。這款由旭日藍天研發的無人機,核心動力來自雄韜氫能,續航時間從40分鐘突破到180分鐘,充電時間由半個小時縮短至兩三分鐘。
旭日藍天(武漢)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嚴鵬:更環保、更高效,(車用)氫燃料電池已經掛在飛機上。首飛很正常,下一階段會進行長續航的測試。
走進雄韜氫能的生產車間,氫燃料電池正在進行電堆測試。這家為氫能商用車提供動力的企業,2023年組建專班,將車用系統的氫燃料電池引入航空領域,開發的20kW航空燃料電池,已經通過一系列測試,即將裝備物流無人機開展跨長江貨運。
武漢雄韜氫雄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唐廷江:原來是大的零件,現在給它變得更小、變得更輕。在今年底的話會有一個小批量的示范,比如說去載物,或者是做巡檢、防火。
從汽車產業到低空經濟,全國正掀起“跨界”浪潮。不僅小鵬、吉利、廣汽等多家車企入局,寧德時代等零部件企業也陸續推出低空產品;武漢、廣州、合肥等地相繼出臺政策,支持汽車產業與低空經濟融合發展。
華中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黨委副書記、武漢市低空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宋建濤:第一個(汽車)它在制造產業鏈,以及資源調配方面應該說是最有優勢的;第二個是這種電池、電機 ,應該說是技術通用;第三個方面,車身輔材等等零部件各個方面應該也是通用的。
政策杠桿正在撬動產業裂變。湖北現已設立50億元低空經濟基金,對航空鋰電池、復合材料等17個關鍵領域實施“揭榜掛帥”;引導中航鋰電等企業研發航空鋰電池、武漢綠動氫能等企業研發航空氫能源,并對首臺(套)裝備的產品研制方和示范應用方,給予雙邊最高獎補1000萬元。前不久,曾裝載于猛士越野車的馬赫發動機,通過航空適應性改造,成功搭載無人貨運飛機,即將開啟試飛。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乘用車動力中心副總監 陳亙:我們有非常堅實的大批量生產,產業化的基礎,這款發動機比較一般的航空專用發動機,成本不到四十分之一。
從2023年起,東風汽車就開始布局低空經濟。去年9月,立項“馬赫上天”項目;去年底,立項整機研制,并成功申報湖北省專項攻關“揭榜掛帥”項目。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低空業務牽頭人 馬立坤:先零后整,穩步推進,希望在2025年能夠初步實現首飛,在2026年能夠完成整機的開發。
依托汽車產業基礎,湖北正以車谷——武漢經開區為核心,加速形成鏈條完整的低空制造產業集群。力爭到2027年,培育50家具備整機生產能力的企業;開發1到2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空關鍵系統;培育500家零部件企業和100家新型材料企業。
武漢經開區經信局副局長 熊松:依托已初步形成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推動無人機、飛行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緊密聯接,加速嵌入無人體系和低空經濟產業鏈,促進技術移植與產業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