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走進黃梅縣小池鎮,一座占地85畝的現代化育苗工廠里,一盤盤綠意盎然的蔬菜苗整齊排列,宛如一幅生機勃勃的田園畫卷。這里是湖北萌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也是“80后”新農人“育苗大王”徐步升的發家起點。
這位畢業于福建農林大學的年輕創業者,以科技為犁,深耕鄉土,憑借工廠化育苗技術和智能農業設備,將蔬菜種苗成活率從70%提升至92%,年培育種苗超7000萬株,多途徑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超600萬元。
從普通大學生到“育苗大王”,從單打獨斗到帶動千戶農民增收。問及創業心得,徐步升笑著說:“我覺得我的創業經歷就像打游戲闖關,一邊‘打怪’一邊積累經驗,走著走著就到了現在?!?/p>
刷經驗——從“菜鳥”到育苗高人
回鄉在農業領域創業,徐步升的“初始裝備”只有一紙文憑和滿腔熱血。
2009年暑假,就讀于福建農林大學的徐步升為畢業論文回鄉調研,意外發現家鄉黃梅蔬菜產業的發展短板——傳統田間育苗成活率僅70%,靠天吃飯,農民收入較低。
這份調研報告讓徐步升順利完成畢業論文,也為其4年后返鄉創業提供了思路:“若能用科技改變育苗方式,或許能改寫家鄉農業的命運?!?/p>
畢業后,徐步升并未急于躋身創業賽道,而是選擇“組隊刷經驗”:輾轉福建、江西、廣東等地農業企業,白天在農場學習嫁接技術、育苗管理,夜晚研究行業報告、參加種業博覽會。三年時間,他解鎖了工廠化育苗、智能溫控等核心技術,并結識了一批行業專家,為返鄉創業打下基礎。
2013年,徐步升帶著“讓農民用上好苗子”的初心回到黃梅,在小池鎮創辦了“小農夫農技服務中心”,免費為農戶提供技術咨詢,邁出了創業第一步。
創業初期,徐步升的“小作坊”僅有5名社員,種苗供應面積不足500畝。面對資金短缺、技術推廣難、市場認可度低等難題,徐步升說:“農業需要耐心,更需要創新?!?/p>
2015年,他成立黃梅縣小農夫蔬菜種苗專業合作社,推廣嫁接技術,將苦瓜、冬瓜的移栽時間提前半個月。同時,憑借長期提供免費技術咨詢,徐步升逐漸贏得農戶信任,當年合作社社員增至50人,種苗輻射面積突破3000畝,幫助社員增收300萬元。次年,他創辦湖北萌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進軍工廠化育苗領域。
攢裝備——科技武裝的“育苗工廠”
闖過新手關的徐步升深知:想要在農業賽道“不掉血”,必須升級“裝備庫”。
2017年,黃梅縣政府計劃在小池鎮建設鄂東蔬菜種苗資源與示范中心,徐步升憑借技術實力贏得政府信任,以“拎包入住”方式承包項目。
政府投資1700萬元建廠房,徐步升自掏腰包將“創業裝備”升級——添置智能溫室、自動化播種機、物聯網傳感器等設備,將育苗成活率從70%提升至92%,工廠化育苗效率提升3倍,種苗輻射范圍擴展至周邊300公里。到2020年,公司年培育種苗超5000萬株,帶動種植戶增收600余萬元,企業一躍成為黃岡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在徐步升看來,現代農業必須“向科技要效益”。走進萌升農業的育苗工廠,溫濕度傳感器、智能噴灌系統、物聯網設備一應俱全,技術人員通過手機即可遠程調控大棚環境。
“傳統育苗靠天吃飯,我們靠數據說話?!毙觳缴齽撔峦茝V配方基質育苗、機械化精量播種等技術,并與華中農業大學、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搭建產學研平臺,培養專業人才。2020年,他帶著“蔬菜工廠化育苗”項目參加“創青春”湖北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斬獲農業農村組金獎,成為全省農業創新的標桿。
2023年,萌升農業引入智能溫控大棚和水肥一體化設備,獲得政府200萬元設施農業補貼。公司還拓展花卉、水稻育苗業務,淡季培育向日葵、石竹等經濟作物,實現全年無休生產。如今,萌升農業的種苗遠銷浙江、江西、廣東等地,年銷售額突破800萬元,穩居湖北省種苗企業前三強。
擴版圖——從“單機游戲”到“聯機生態”
近年來,小池鎮以工業化思維謀劃現代農業,堅持全產業鏈布局發展,初步形成了種苗繁育(工廠化育苗)+種養基地+龍頭企業的一二三產業配套體系?!拔覀儗⒚壬玖袨槿偸卟水a業鏈‘鏈主’,創新‘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推廣工廠化育苗、智能種植等技術,帶動農戶走優質高效、綠色循環發展路徑,農戶畝均收益提升超20%?!毙〕劓傓r業干事王可順介紹。
完成“安營扎寨”后,萌升農業繼續“擴大版圖”。2020年,在黃梅縣政府對口支援團風縣的政策引領下,徐步升抓住團風縣政府高度重視育苗工廠化發展機遇,通過跨區域協作,投資500余萬元建設團風縣萌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兩大基地年育苗超7000萬株,輻射種植面積8萬畝,帶動200余名農民就業,萌升農業正式升級為跨區域連鎖品牌。
以萌升農業與黃岡、江西等地高校建立長期合作,累計培養實習生40余名,為農業人才儲備力量。同時,每年舉辦20余場農技培訓會、開展100余次田間指導,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60余個。2021年,萌升公司被授予“全國農技推廣試驗示范基地”,徐步升也榮獲“湖北省十佳農民”“黃岡青年五四獎章”等稱號。
“鄉村振興需要更多‘新農人’?!被厥讋摌I路,徐步升感慨道:“農業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差事,而是充滿科技與機遇的朝陽產業。智慧農業賦能千年農耕,這片土地必將煥發新的生機?!?/p>
【創業者說】
農業需要“新農人”
十年前,我帶著福建農林大學的畢業證書回鄉創業時,很多人不理解:“讀了大學還回來種地?”但只有我自己知道,這片土地需要的不只是汗水,更需要知識和科技的澆灌。
現代化迅猛的發展,對農民這一行業帶來了深刻影響——只依賴傳統經驗,農業就產生不了良好收益,只會日漸萎縮。中國農業的未來,需要新農科學子的主動參與、積極建設。
每年接待大學生實踐團時,我總說:“農業不是面朝黃土的宿命,而是用科技改寫命運的機會?!比缃裨絹碓蕉嗄贻p人開始關注農業,我相信土地從不辜負耕耘者,期待更多年輕人加入這場“新農人”革命,讓智慧農業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