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幻燈新聞

    幻燈新聞

    錨定“世界一流”,這座城就是有雄心
    發布日期:2025-05-17 來源:大武漢 編輯:宜都融媒體

    上周,武漢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動東湖科學城建設,提出錨定目標定位,加快建設進度,奮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東湖科學城是一座什么城?

    2021年9月3日,《東湖科學城建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

    在規劃的100平方公里的藍圖中,七大功能區如弦上的科技創新利箭,鉚足了勁,蓄勢待發。

    東湖科學城規劃范圍及空間布局。

    從規劃范圍示意圖上能清楚地看到,東湖科學城在武漢東部,橫跨高新大道、縱貫未來大道,濃縮了光谷之“精華”。

    值得一提的是,與相對獨立、專門設置管理機構的北京懷柔科學城和上海張江科學城等不同,東湖科學城的建設主體是東湖高新區,由光谷統籌推進重大科創平臺、重大創新園區、重要基礎設施建設。

    《規劃》明確總體發展目標,“建成科學特征凸顯、創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創活力迸發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紅星在東湖科學城建設之初表示,當今世界不斷涌現新的前沿科技,我們必須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產業發展中實現自主可控,這就需要形成建制化的科研力量,東湖科學城建設正當其時。

    東湖科學城。

    因為使命必達。

    重鎮武漢正勇擔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使命,搶抓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東湖科學城勢必錨定“世界一流”。

    是武漢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核心承載區和重要支撐,東湖科學城勢必錨定“世界一流”。

    為加快推動“三個優勢轉化”、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在支點建設中當好龍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科技支撐,東湖科學城勢必錨定“世界一流”。

    把科技自立自強當使命,視創新創造如生命,抓創新發展像拼命,東湖科學城必須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凌云志氣。

    提出“世界一流”目標的科學城不少——

    北京懷柔科學城定位于“世界級原始創新戰略高地”,上海張江科學城提出“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科學城”,深圳光明科學城要“建成競爭力影響力卓越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百舸爭流,東湖科學城要敢向濤頭立。

    東湖科學城。

    因為這里集中了武漢優質創新資源。

    我們從《規劃》中可見,“優勢”二字被反復提及了13次。包括科教資源優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和武漢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三區疊加”政策優勢,光電信息領域領先優勢、生命健康領域科教資源優勢、工程領域學科和平臺資源優勢、制造業基礎優勢等。

    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清杰所說,光谷已經形成了很好的創新體系,怎么能夠在體制機制上形成協同創新,把各種創新資源有效整合起來,值得認真思考。

    記者了解到,東湖高新區正在進一步完善規劃方案,制定東湖科學城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進一步增強創新策源功能,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光谷剛剛獲批時,光電子產業目標是1000億元。時隔20年,正沖刺萬億級產業集群。這個地方的人,有目標,有精神氣?!敝袊こ淘涸菏?、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說,“我相信,只要大家堅持好的精神,繼續努力工作,準確把握戰略布局方向,我們就一定能夠建好東湖科學城!”

    光谷空軌。新華社記者肖藝九 攝

    鳥瞰東湖科學城南部,3塊鵝卵石般的建筑引人注目。正如給人做腸鏡、胃鏡,這一名為深部巖土工程擾動模擬設施(以下簡稱地鏡設施)的大科學裝置則是給深地巖體做“地鏡”。

    目前,地鏡設施內的科研裝置正在進行安裝調試,預計今年底可實現試運行。投用后,能為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工程建設加速向深部拓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建設中的地鏡設施。來源:湖北日報

    在東湖科學城,還聚集著不少像這樣聚焦前沿、夯實“底座”的“國之重器”。

    目前,“1家國家實驗室+1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6家湖北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66個國家級創新平臺+15家新型研發機構”的科創平臺矩陣初步構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繼涌現,科技成果轉化正在加速推進……這里,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匯聚地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節點。

    這座“城”,正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光電子信息產業,“獨樹一幟”品牌更加響亮。

    生命健康產業,競爭優勢持續提升。

    光電集成芯片、空芯光纖等自主創新技術世界領先領跑。

    科學城建設,人才是關鍵。

    張清杰院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東湖科學城要廣攬天下人才,建設成為“科學家的家”。

    人才為什么來?徐紅星院士直言:“不是看你給的高工資,也不是貪圖舒適的環境。項目和事業能夠發展,他才會來?!?/p>

    如今,創新人才“用腳投票”,新增11名國家級重點聯系專家、2名國家卓越工程師、54名省級重點聯系專家。

    一座人才“金字塔”漸趨穩固——東湖科學城已經累計集聚諾獎得主4名、頂尖科學家85人、高層次創新人才4168人、卓越工程師5000余人……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