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幻燈新聞

    幻燈新聞

    人才“星鏈”點亮襄陽,科創“引力波”激蕩發展新藍海
    發布日期:2025-05-19 來源:漢水襄陽 編輯:宜都融媒體

    近年來,襄陽市在全國65個“科創中國”試點城市中綜合排名第七,成為中部地區創新發展的標桿。從月背飄揚的“石頭版”五星紅旗,到全球領先的全釩液流儲能技術;從再生鋁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到智能農機的精準操控……襄陽的科技創新成果井噴式涌現,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2024年,襄陽市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捷報頻傳:1人入選國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5個團隊躋身“楚天英才計劃”。在5月16日召開的2025年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襄陽明確提出要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育創新生態,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高能級平臺:筑巢引鳳,鍛造創新“尖兵”

    湖北隆中實驗室,這座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科創高地”,匯聚了王澤山、姜德生等6名院士專家,組建了35支科研團隊,為各項研究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短短兩年便產出16項標志性成果。其中“鋁合金構件高效短流程成形技術”和“高性能特種陶瓷材料”兩項成果入圍全省20項標志性成果,成為襄陽科技創新的“金字招牌”。

    2024年,該實驗室獲批湖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成為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智力樞紐”?!拔覀兊哪繕耸菍嶒炇页晒苯忧度氘a業鏈,比如鈣鈦礦光伏玻璃已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天窗,市場前景廣闊?!睂嶒炇抑魅胃嫡x院士在2024年“智慧之光”成果對接活動中介紹道。

    同步發力的還有襄陽華科工研院、襄陽航空研究院等平臺。前者孵化科技企業25家,斬獲省級科技進步獎8項;后者依托李椿萱院士團隊,推動襄陽市躋身國家級航空裝備制造集群,落地轉化5個產業化項目。

    校企融合:論文寫在大地,成果落在產線

    高校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是襄陽創新的鮮明底色。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范區累計吸引449名人才扎根襄陽,研究生占比超65%。

    在襄陽華科工研院,機械學院團隊與東風井關聯合研發的智能農機已投入量產,環境學院團隊則攻克磷石膏無害化處理技術,將工業廢渣轉化為建筑材料,讓實驗室成果直通生產線,校企合作項目年均為企業降本超千萬元。

    地方高校同樣不遑多讓:湖北文理學院翟立紅教授扎根三亞南繁基地培育玉米新品種;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劉襄河博士團隊扎根鄉村,研發出中草藥飼料配方,將魚塘廢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稗r民需要什么,我們就研究什么?!眲⒉┦康膶嵺`正是襄陽“院所鏈”對接“產業鏈”的縮影。

    人才“活水”:從“單兵作戰”到“集群突破”

    目前,襄陽市科技研發人員已達3.98萬人,企業占比超64%。通過“院士專家企業行”“科技副總”等專項行動,構建“引育留用”全鏈條生態。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48人,解決企業“卡脖子”難題100余項。例如,武漢科技大學劉升教授擔任洪伯車輛“科技副總”,優化生產工藝后模具壽命延長30%,成本降低50%。

    樊城區更以“剛柔并濟”引才策略,3年引進高精尖人才200余名,推動70%以上科技型企業與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轉化重大成果90余項。

    2024年,全市5家企業團隊入選“楚天英才計劃·科技創新團隊”,數量居全省第二。

    硬核成果:從實驗室到全球市場

    “廢鋁不是垃圾,而是‘城市礦山’!”湖北新金洋資源股份公司董事長王進指著智能化生產線介紹。被稱為“綠色制造標桿”的北新金洋與桂衛華院士合作,建成復雜廢鋁保級利用生產線,年處理廢鋁25萬噸,相當于節約百萬噸原生礦。資源利用率提升1.5%,能耗下降3%,成為再生鋁行業智能化標桿。

    新材料領跑全球的匯爾杰公司,突破玄武巖纖維拉絲工藝,研發的5微米級纖維助力中國首面月背國旗飄揚,并開發出可穿戴復構芯紗,引領功能性服裝變革。

    為裝備智造做出重大突破的大力儲能,其全釩液流電池技術的研發團隊躋身全球頂尖團隊,參與制定5項國標;中盛電氣聯合華中科大研發智能電力設備,高壓變頻裝置出口占比超30%。

    生態優化:以“用”為導向,打通轉化堵點

    襄陽市以4500萬元規模的自然科學基金、常態化科企對接活動,構建“從1到無窮”的轉化體系。2024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500億元,高新區技術交易額達132.86億元,同比增長20.78%。

    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為關鍵紐帶,139家工作站累計解決技術難題200余項。漢江弘源碳化硅陶瓷泵壽命達金屬泵10倍,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海纖維依托白腐菌制漿技術,產品性能提升37%,獲評“湖北精品”。

    “襄陽的創新邏輯是以‘用’為導向,讓人才價值在產業鏈上充分釋放?!笔锌萍季指本珠L湯凱在采訪中強調。當前,襄陽市正在將人才“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作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以技術合同成交額超500億元、占全省總量20%的硬實力。月背國旗材料、千噸級高鐵智能裝備等創新突破更直指國家重大需求。

    湖北省委明確提出襄陽作為“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要聯動武漢、宜昌構建創新“金三角”,錨定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等六大領域實施全鏈條攻關,助力全省“51020”現代產業集群建設,打造“漢江流域科創中心”。

    眼下,襄陽正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圍繞企業需求,精準開展人才的“引育留用”工作,最大程度激發人才推動科技創新、助推產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從人才“強磁場”到產業“新引擎”,襄陽正以創新為筆,在漢江兩岸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篇章。未來,這座“科創之城”將繼續攀登技術高峰,為中國式現代化鍛造更多“硬核”支撐。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