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成支點,需要直面挑戰。補齊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充分的短板,湖北正在破題。大力實施區域聯動發展戰略,著力解決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差距較大的問題。今年以來,湖北加力推進漢襄宜“金三角”建設、提升縣域經濟水平、擴大省際區域合作,整體提升支點區域協同力。
上周,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啟動聯調聯試,為全線在年內開通奠定堅實基礎。南北方向,襄陽至荊門高鐵開始靜態驗收,通車倒計時正式啟動??焖偻七M的,還有襄宜高速。屆時,高鐵加高速的“雙高交通圈”將全面形成。它們串聯起的是一個區域增長極——漢襄宜“金三角”,這是湖北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主戰場。
“2024年湖北省的漢襄宜三個主要城市的GDP,占全省GDP的占比已經超過55%,武漢是整個中部第一,宜昌、襄陽是整個中部非省會的第一、第二。由這三個城市輻射帶動周邊的地區,形成一種互通互融的、互相促進的格局,將形成對支點建設的重要支撐?!蔽錆h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鄒薇告訴記者,漢襄宜“金三角”要發揮資源集聚優化功能、產業升級迭代引領功能、科技創新策源驅動功能和對外開放樞紐功能,將對周邊的城市和全省的經濟產生巨大的推動和牽引作用。
就在一個多月前,在襄陽東津新區,長飛光坊工業激光襄陽產業基地正式投產,開展特種光纖、核心器件等生產,武漢與襄陽攜手,為我省激光產業構筑新的產業版圖。像這樣的科技共興、產業共鏈,正在三個區域加速演進。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鄭昕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將會把研發的力量,逐步地放到襄陽布局,把激光產業鏈做得更完整,并輻射到西北、西南地區,以此打造區域激光產業集群,構建激光產業的新生態。
做強“三個頂點”的同時,還需要強化輻射引領。武漢,要帶動武漢都市圈成為全國重要增長極;襄陽要輻射帶動襄十隨神城市群;宜昌則要引領帶動宜荊荊恩城市群。落在產業層面,武漢光電子信息、“漢孝隨襄十”萬億級汽車走廊、“宜荊荊”磷化工,這三個世界級優勢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培育。除此以外,一些新興力量也正在“金三角”內外迅速崛起,比如“荊襄宜十”綠色循環電池產業集群。在荊門高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湖北億緯動力正加緊建設一座全新的再生工廠,規劃3條電池拆解梯次利用生產線。
“目前,我們公司具有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兩級回收體系,自2025年起億緯在荊門億緯十區超級工廠建成投產后,將大幅度提升拆解產能,梯次利用將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鏈,超級工廠區域規劃到2030年總的回收拆解量將逐漸提升到30萬噸/年。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入開發移動儲能、家用儲能、通訊儲能及二輪電動車梯次利用產品,推進自動化、數字化及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被葜輧|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專家團主管鄭玉洲告訴記者。
荊門電池循環全產業鏈、襄陽檢驗檢測及回收利用、宜昌電池原料制備及回收利用、十堰正極材料回收再制造,四地互通有無、珠聯璧合,開放互聯的發展格局,已聚集超200家相關企業,總產值超4000億元。
荊門高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李遼告訴記者,他們將始終堅持聚鏈成群,培育全鏈條產業生態。聚焦百億級企業培育抓存量、擴增量、防變量,通過“一企帶一鏈”,推動產業發展有中生新、聚新育強,打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同時,加大與宜昌、襄陽、十堰等地產業鏈合作,形成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
不只在城市,鄉鎮也一片火熱,在荊州沙市區鑼場鎮,各式貨車來回穿梭,裝貨卸貨聲不絕于耳,得益于便捷的公鐵交通網,一座現代物流產業園在此拔地而起,已吸引35家中小企業入駐,年營收達2億元,鎮域經濟的騰飛,正有力帶動鄉村振興的發展。
荊州沙市區鑼場鎮花臺村返鄉創業村民劉系忠,還有一個身份是美牛冷鏈物流(荊州)有限公司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隨著本地物流園的興起,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就回來了,并成功辦起了這個蔬菜類的冷鏈物流,大致年營業額在六七百萬元。
荊州市沙市區鑼場鎮花臺村黨總支書記李蘋說,目前村里有荊襄物流園、新民物流園等5家,給村民提供了200多個就業的崗位。
2024年,鑼場鎮在全國綜合實力500強鄉鎮中成功進位至第458名,在 “2024湖北省綜合競爭力百強鎮”中位居第30名,在荊州市各鄉鎮中排名第一。針對下一步的發展,荊州沙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鑼場鎮黨委書記羅長城說到,鎮里將堅持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推動現代物流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助力鎮域經濟實現新進位。
接下來,為推動縣域、城鄉加快融合發展,湖北還將培育100個左右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全力推動百強縣進位、千億縣擴容。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孔祥智對湖北城鄉融合發展作出評價,他說,湖北要強化在縣域這個層面上的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打通城鄉要素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性通道,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相信湖北在中西部地區能起到非常好的帶動作用。
經濟大省,不僅要在大局下“自轉”,發展好自己;還要圍繞大局“公轉”,服務帶動其他地方發展。服務和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上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在武漢聯合簽署交通運輸協同發展合作倡議,共同構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規劃設計部主任許景權給出下一步區域聯動發展的建議:湖北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還有成渝這四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地帶,合作有很好的基礎、很大的潛力,希望湖北應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支撐,產業協同為核心 創新合作為動力,制度一體化為保障,補齊短板弱項,深度融入這幾個區域的發展。這也是打造區域協同發展的“湖北樣本”,對全國具有積極借鑒意義。也相信通過這些舉措,將整體提升支點的區域協同力,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