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
我是丹江口庫區的小水滴????
清晨的霧氣還未散盡
我正臥在武當山巔的云霧里
傾聽金頂的晨鐘
圖源/小紅書@仲黎小攝友
金烏乍現
山下轟鳴的引擎聲驚醒了我的晨夢
原來是
2025"東風杯"京堰新能源汽車拉力賽的
24輛新能源車蓄勢待發
它載著“凈水北送 綠動京堰”的旗幟
從十堰出發
沿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軌跡
駛向1277公里外的北京
5月26日上午8:30
發車儀式
在丹江口市南水北調紀念園舉行
在現場,我看到了
武當武術表演的剛柔并濟
十堰文旅特產的繽紛綻放
在引擎轟鳴中共奏山水交響
在南水北調工程紀念園
小水滴志愿者手持“護水小衛士”徽章
恍若稚嫩的浪花為遠行的航船系上祝福
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的“均州剪紙”
將南水北調路線圖與賽車造型巧妙融合
那張薄如蟬翼的紅紙
裁出了當代治水者與古老技藝的時空疊影
我輕盈地躍入
東風新能源車頂的晨露
與這支鋼鐵雁陣共同啟程
第一程
武當之巔,水與山的對話
八百里武當連綿不絕,云霧繚繞如輕紗。千年前,老子觀水悟道,將水的謙卑與堅韌刻入中華文明的基因。而今,我的旅程亦如這“善利萬物”的哲學——從高峽平湖出發,穿越山嶺、平原,只為潤澤干渴的土地。
地點/武當山金頂
七十二峰如蓮花次第綻放,我們穿過紫霄宮的飛檐,掠過太子坡的朱墻,在十堰的群山間蜿蜒成銀色長龍。新能源車無聲的胎痕與庫區的碧波平行延展,恍若當代治水者與古人在時空長河中的默契應答。
丹江口庫區,這片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此刻正以170米蓄水位吞吐著漢江與丹江的饋贈 。水天相接處,300億立方米的碧波蕩漾,倒映著武當金頂的飛檐斗拱。
庫區關閉386家污染企業的決絕、28項水質指標常年Ⅰ類的堅守 ,讓我如一滴被滌凈的甘露,帶著“五利俱全”的水利使命奔涌向前。
地點/丹江口庫區
第二程
千島畫廊,水與畫的交融
行至丹江口大壩,我望見自己的千萬個分身正在水庫中列隊。這座亞洲天池收納著豫鄂陜三省清泉,年均380億立方米的蓄水量,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心臟"。
地點/丹江口大壩
此刻,參賽車輛在沿途排列成新能源方陣,太陽能板在車頂折射出粼粼波光,與庫區浩渺煙波交相輝映。我望向身旁的新能源汽車,它的電池里流淌著清潔能源,正如我體內承載的清澈。南水北調庫區凈水與東風新能源車同步踐行綠色使命,正如總書記所言:“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水資源?!薄按_保江湖安瀾,碧水東流,凈水北送?!?/p>
地點/環庫公路,圖源/小紅書@銷魂豆沙包
“快看!水在畫中流!”岸邊的孩子指著寬敞的水面驚呼。我化作一滴靈動的水珠,穿梭于“小太平洋”的浩渺與“丹江小三峽”的險峻之間 。千島畫廊的柔美與壯闊,恰是水之靈性的具象。
地點/千島畫廊
第三程
干渠蜿蜒,水與城的相逢
告別丹江口的山水畫卷,我進入縱橫交錯的輸水渠道。穿越中原大地時,我時而化作云氣俯瞰暗渠巨龍,時而凝成冰晶親吻輸水管道。在南陽方城埡口,地下穿黃工程的鋼鐵長城令我震撼;在鄭州穿黃隧道,我與黃河水擦肩而過卻涇渭分明。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
當燕山山脈的輪廓映入眼簾,我聽見同伴們在管道中的歡歌。自2014年通水至今,我們已為京津冀輸送超600億立方米清水,相當于搬運了4200個西湖。此刻拉力賽車群正穿過永定河生態走廊,他們的車載屏幕上跳動著水質監測數據:Ⅱ類標準,pH值7.3,總硬度120mg/L——這些數字在終點化作了玉淵潭畔綻放的笑靨。
地點/丹江口水庫
暮色降臨時,我順著水龍頭躍入景山腳下的四合院。茶湯在青瓷碗中舒展,京腔在胡同里流淌,而千里之外的丹江口水庫,月光正將新的水滴注入這條永不干涸的血脈。
地點/丹江口水都花月夜,圖源/小紅書@FF
東風新能源汽車還在沿著南水北調的旅程奔跑,車內溫度恒定,新能源車的電機持續運轉,如同南水北調工程中永不熄滅的泵站。
總書記說:“南水北調是國之大事、世紀工程,要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nbsp;此刻,我想起庫區移民搬遷時老人們含淚的微笑,想起丹江口庫區關閉386家污染企業的決絕 。水的旅程,是奉獻,亦是重生。
丹江口市習家店鎮艾河村,一位外遷老移民揮別親友。陶德攝
裝滿家具的移民船只行駛在丹江口庫區。陶德斌攝
沿途的充電樁在水源地次第亮起,像極了我們流向北方的軌跡——清潔的能量與純凈的甘露,正沿著新時代的經絡,書寫著中華大地的綠色傳奇。
地點/丹江口千島畫廊
凈水北送,綠動京堰
我晶瑩的身軀化為億萬水分子
將北京的水龍頭與丹江口庫區永遠連在一起
從此,我的一滴水與千萬滴同伴
永遠流淌在首都的水管中
那一輛輛東風新能源車
也將繼續在綠色發展的路上
書寫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