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竹難活”到“蓋被生金”,從“深山無人識”到“竹藝香四?!?,崇陽用27年書寫了一部“竹業革命”史詩。
連日來,記者在崇陽縣采訪時發現,當地雷竹、楠竹已邁入三產融合賽道,書寫出“點竹成金”新篇章。
雷竹種植:江南竹?!氨边w”記
5月27日,記者剛踏入位于該縣桂花泉鎮的雷竹林時,腳下的全是軟綿綿的谷殼。
“覆蓋谷殼后,竹筍就像睡在暖房里!”種植大戶葉瓊解釋道。這種“蓋棉被”的技術,讓本應在春季破土的竹筍提前至冬季上市,價格翻漲數倍。
“蓋棉被”的技術,其實源自浙江臨安,如今已在崇陽扎根27年,助力全縣雷竹種植面積突破4萬畝,年產值超1億元。??
1998年,崇陽從浙江引進百萬株雷竹種苗,卻因技術瓶頸一度陷入困境。1999年,浙江臨安“雷筍大王”葉瓊舉家遷至崇陽,以“雷竹技術人才”的身份在桂花泉鎮承包竹林,帶領村民們種竹養竹、發展雷竹產業,不斷攻克種植難題。
縣里因勢利導,按照“種育并舉,擴大再生產;點面并舉,科學發展;產銷并舉,面向海內外;售制并舉,綜合利用”思路,舉全縣之力發展雷竹產業。很快,“崇陽雷竹筍”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如今,這片土地上基本實現四季有竹筍——春天有雷竹筍,春末夏初有高節竹筍,夏天有楠竹筍的鞭筍,秋天開始給雷竹“蓋被子”,秋末冬初便會有冬筍。??
在葉瓊一家的帶動下,60余戶浙籍種植戶到崇陽承包荒山種雷竹,崇陽全縣雷竹面積突破4萬畝,僅桂花泉一個鎮,就達到1.5萬畝,每畝竹林年純收益近2萬元。??
竹筍加工:從山間到全球餐桌
作為“竹二代”,葉瓊的兒子蔣國慶思路更開闊。他與10 多戶雷竹筍販銷大戶聯營,建立起專門的銷售隊伍,前往成都、重慶、深圳等地打開市場,以崇陽縣為中部樞紐,建立起“全國雷竹貿易市場”。并搭建淘寶等多個網上銷售平臺,實現崇陽雷竹“賣全國”“賣全球”。
除供人食用,近幾年,崇陽的雷竹還成了成都大熊貓的專供食品。
2022年,蔣國慶成立湖北省綠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結合雷竹小鎮的標準化產筍優勢,在桂花泉集鎮附近新建廠房,專注于竹筍深加工,力求將這一特色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經過精心籌備與建設,公司于2024年3月正式投產,主要業務涵蓋農產品的加工、保鮮和儲存技術,特別是運用先進的液氮儲存保鮮技術,確保產品的新鮮度達到90%以上,同時保持其原始的營養價值,這也是全省唯一一家使用液氮儲存保鮮技術進行竹筍加工的企業,在全國屬第六家。
“這里有兩個冷庫可以儲存100余萬斤的鮮筍。春筍儲存在這里可以長時間保鮮,深加工成紅油筍絲、泡椒筍絲、手剝筍等等,讓竹筍價值更高?!本G峰農業管理人員沈星星告訴記者,公司每年可加工雷竹筍600萬斤,產值高達3000萬元,極大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此外,該公司還與農戶緊密合作,采用“公司 農戶”的模式,共同打造產業鏈,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竹藝加工:老手藝撞響時代晨鐘
5月27日清晨,竹林還沾著露水,80后青年龐超的手機就已開始震動。抖音直播間里,一件竹編工藝品剛上架就被搶空,后臺彈出一條客戶的定制需求:“能否用竹子打造一座雞別墅?”
龐超的老家在崇陽縣港口鄉,大學畢業后在市區的一家旅行社工作。2023年,他帶隊到桂花泉鎮考察研學旅游項目時,被這里的竹林深深吸引。
2024年夏,龐超在雷竹小鎮扎下根來。他成立竹藝加工廠,鎮政府在竹林深處為他劃出2000平方米廠房,承諾“三通一平”的扶持,但真正的難關是如何讓老手藝對接新市場。
他前赴“中國竹器之鄉”湖南羊樓司,花重金“挖”來三位老師傅,又引入竹材碳化技術。隨后,建立起“老匠人 新創客”的人才梯隊:老師傅負責傳統工藝傳承,年輕設計師開發符合現代審美的產品。
竹房子、竹長廊、竹門樓等特色建筑,竹熊貓、竹馬等竹制景觀,還有竹圍欄、竹籬笆、竹筏、竹椅子、竹桌子等……只要客戶想要的,他就想辦法生產。經過蒸煮、碳化、烘干等多道工序,原本易腐的竹材變得比鋼材更堅韌。
“崇陽豐富的楠竹、雷竹資源,為我們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饼嫵嬖V記者,自去年7月成立以來,他就搭上“電商快車”,直播團隊每天在廠里開播,各種特色竹制品通過鏡頭走向全國,每個月訂單至少30萬元。
在“以竹代塑”的國策東風里,這位返鄉創業者正以竹為筆,用沉寂的老竹藝撞響時代的晨鐘,劈出一條翠色生金的鄉村振興之路。
竹林旅游:綠海生金引客來
暑期還沒到,在雷竹小鎮里,由湖北當代研學旅行營地有限公司打造的“7天6夜軍事研學主題夏令營”活動,引來很多學生家長咨詢、報名。
“我家孩子從小有個軍人夢,這樣的研學活動值得擁有!”游客王女生說。
2018年,雷竹小鎮啟動建設,建成了雷竹冷庫加工廠房、百竹博覽園、竹文化展覽館、民宿、觀光步行道,精心打造的雷筍宴。
游客來后,不僅可以在這挖筍、住民宿、品嘗春筍宴、農家飯,感受竹林里的“詩與遠方”。
如今,雷竹小鎮還與湖北當代研學旅行營地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在竹林中打造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開辟研學游;
龐超的竹藝工坊也成為研學旅行的重要站點,孩子們在這里學習編竹籃、做竹紙,體驗傳承千年的生態智慧。? ?
與此同時,政府引導將周邊閑置房屋打造成共享村落,方便城里人來住宿、養老。
此外,當地還通過舉辦雷竹文化節,以竹為媒,以筍會友,進一步塑造崇陽雷竹文化旅游品牌IP,促進“文創 農創 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崇陽雷竹小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隨著產業鏈的日漸完善,這根綠色產業“竹”,正形成產業革命的破“竹”之勢,助農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成為崇陽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
正如蔣國慶所言:“讓每一寸竹鞭都長出黃金,讓每一片竹葉都飄向世界——這就是我們的竹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