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幻燈新聞

    幻燈新聞

    長江之畔飄香宜都宜紅茶
    發布日期:2023-11-24 來源:湖北日報客戶端 編輯:宜都融媒體

    近日,由宜都市宜紅文化保護傳承與申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輯的《宜都與宜紅茶》一書,作為“宜紅文化叢書”中的一種,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該書以大量翔實的史料,介紹了因外貿而生的宜紅茶產生、發展的源流以及宜都縣(1987年改縣為市)在宜紅茶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書中披露說,從清光緒二年(1876)開始,廣東幫茶商林子成、盧次倫等,在宜昌府所轄的五峰、長陽、鶴峰等縣改制紅茶,后形成宜紅茶品牌;宜都因長江、清江、漁洋河三江交匯的水運優勢,不僅是歷史產茶區,也是宜紅茶在清光緒七年(1881)后的集散、轉運、加工之地;1951年,“中國茶業公司宜都紅茶廠”建成后,宜都成為宜紅茶的精制加工中心,并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達到鼎盛時期,成為新中國的三大出口工夫紅茶之一;宜都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進行“綠改紅”,并大量發展茶園,廣泛生產紅茶,逐漸成為宜紅茶的核心產區;宜紅茶產區是歷史上運往歐洲茶葉的重要茶源地,由茶商捐修的騾馬馱運道以及宜都茶港區、碼頭、宜都紅茶廠舊址等遺存,成為“萬里茶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20年,宜紅茶制作技藝被湖北省命名為第六批非遺保護名錄。

    老照片后面的這棟樓現在已成為工業遺產。馮漢斌攝

    11月15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宜都市陸城濱江大道24號的宜都宜牌宜紅茶非遺傳承基地,站在古老建筑的面前時,感到它不僅僅是一棟棟老廠房,更代表了幾代人的紅茶記憶。還在這里辦公的宜都宜紅茶市級非遺傳承人羅華告訴記者,宜都茶廠系湖北省宜紅產區第一座大型紅茶精制廠,當時隸屬中國茶葉總公司中南分公司,主要負責湖北省的宜都、五峰、鶴峰、長陽和湖南省的石門縣等地方生產的毛紅茶的精制加工。宜都紅茶廠第一任廠長是老紅軍李治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除有正式固定工600多名外,一到生產季節,趕茶的臨時工有1000余人,每天上下班時的人群成為宜都城關街上的一道風景。

    宜都紅茶廠成立后,一直是中國紅茶對蘇出口的主要貨源基地,隨著“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和“中蘇貿易協定”的簽訂,宜紅茶向蘇聯大量出口,是一家擔負著中蘇易貨貿易重任的重要企業。據《宜都縣志》記載,當時出口一噸宜紅茶能換回10噸鋼材或20噸小麥,為新中國的建設換回了急需的戰略物資,宜紅也逐漸風靡東歐各國。因此,擴大宜紅茶數量和提高質量就成為宜都紅茶廠的首要任務,通過大范圍的綠改紅,統購統銷,擴大種植面積等措施,到五十年代后期在宜都生產的宜紅茶年均達到4萬擔(2000噸)左右。

    跨越了70年,如今走進宜紅茶廠,現存的宜紅生產線,還有風選機、平圓篩、干燥機等11臺舊設備,在靜靜地訴說著當年的輝煌?!斑@是當時國內建造最早、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茶葉生產線,直到現在還能正常生產。其中,宜都紅茶廠自主創新設計的風選機,由農村傳統的木制風斗聯裝,使茶葉通過3道循環,即可完成風選工序,生產效果、工作效率不輸當今的新設備,這種可無級變速的多層風選設備更是國內罕見。宜都宜紅茶因其條索緊細有金毫,色澤烏黑油潤,沖泡后香氣高甜持久,味道醇厚鮮爽,湯色紅艷明亮,茶湯有‘冷后渾’的特點,是我國工夫紅茶的典型代表之一?!绷_華介紹說。

    宜都市申遺辦高級農藝師曹緒勇介紹說,宜紅茶手工初制工藝有萎凋、初揉、發酵、吐氣、復揉、干燥等六大工序。茶農通過以上6道初制工序,就制成黝黑而有光澤的條形毛紅茶,再揀摘葉梗、老葉、雜質等即可售賣給茶莊。

    據統計,截至2022年末,宜都市茶園面積達到13萬畝,茶葉總產量2.1萬噸,其中毛紅茶的產量多年穩定在0.5萬噸左右,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40億元,茶葉成為宜都農業的兩大支柱產業之一。2008年以來,宜都市連續十三年入選“中國茶業百強縣”稱號。2021年3月正式生效的《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宜都宜紅茶”入選首批“中歐100+100”地理標志產品互認名錄,是湖北茶葉類的唯一品牌。

    而歷史感滿滿的宜都宜牌宜紅茶非遺傳承基地,如今也成為一個以茶為媒,集種茶、采茶、制茶,品茶、茶藝、培訓等為一體的茶旅融合場所。該傳承基地本體建筑由生產車間1棟、倉庫3棟構成,總占地面積343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385平方米,生產車間內保留著上世紀50年代的宜紅茶精制生產設備109臺(套),已運行70余年?,F有茶博館內陳列了大量文化展品及物質文化遺產,茶書籍、茶歷史、茶故事等茶文化遺產,廠房、設備、檔案資料等保存完好,是省級非遺項目“宜都宜紅茶制作技藝”傳承的重要實物見證,被稱為“中國紅茶精制活態工業遺產”。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