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小長假,宜昌文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線上預訂量同比增長40%以上,景區核銷率激增50%以上,三峽大壩、三峽人家等核心景區連續3日限流預警,“來電宜昌”在各大媒體強勢出圈。乘文旅之東風,宜昌正以自然人文稟賦為筆,在全省文旅高質量發展篇章中揮毫潑墨,于山水浸潤中續寫文旅新篇。
“硬核”基建打通全域旅游“神經末梢”。沿江高鐵武宜段進入靜態驗收階段,武漢都市圈與宜荊荊都市圈時速350公里的互聯互通時代即將到來;宜涪高鐵重要工程宜昌長江公鐵大橋全面開工建設,從宜昌到成渝交通時間即將“打對折”。鐵軌延伸織就的不僅是漢襄宜金三角高鐵環線西南圖景,更是宜昌在長江經濟帶上無可替代的“黃金節點”地位。走入高鐵聯通“核心圈”后,可與武漢、成渝文旅聯動推出“組合游”“中轉游”,以長江為渠引文旅“活水”,并加快市內快速路聯通建設、水路新航線拓展,疏通市域交通“血管”,將文旅的“新鮮血液”輸送至市域每個角落,充盈縣市區文旅的“毛細血管”。
“軟實力”搭建文旅沉浸式消費新場景。融合巴楚文化、三峽移民精神等元素的華中首個千古情演藝項目《三峽千古情》,將屈原、昭君的故事搬上舞臺、融入街區設計,五一期間創下單日10場的新紀錄,引得大量游客駐足觀看;《夢回車溪》夜游煥新,于山水間渲染土家風情,其數字化沉浸式體驗僅五一期間便引客2.6萬人。書寫文化故事,宜昌已經著墨頗多,而在寫好文化廣告上,還大有可為。如成都文旅與瑞幸咖啡聯名,將最具成都特色的熊貓形象融入保溫杯等日常用品設計,通過瑞幸門店觸達更多人群,實現文化符號的“破圈”傳播。宜昌可以將江豚、端午等元素與大眾消費品品牌聯名、舉辦快閃活動,實現宜昌文旅的跨圈層、輻射式傳播。
“新賽道”拓展文旅產業新空間。新消費趨勢催生文旅新場景,如以staycation為度假區打造思路的興山榛子鄉鄉村振興試驗區發展“露營+滑雪”度假模式,實現從夏季避暑到冬季戶外全年文旅“不打烊”;百里荒以“度假+康養+鄉村”為發展思路,積極對接音樂節等文旅資源吸引年輕消費人群,實現景區游客群全覆蓋。西陵峽畔的山水風景已足夠“人聲鼎沸”,在車水馬龍的市區濱江瞄準年輕人偏愛的citywalk規劃線路,或可打造宜昌文旅消費新“增長極”。不妨以濱江步行帶串聯起宜昌長江江畔的“鼓浪嶼”“江邊坐一坐”等打卡點,系統布局茶館、文創等創意小店,讓宜紅茶、秭歸臍橙等農產品“搖身一變”成“網紅”,讓返鄉創客施展青年創意,豐富本地業態,讓“流量經濟”真正轉化為“富民經濟”。
從高鐵呼嘯到江灘漫步,從千年楚韻到潮玩新景,“來電宜昌”既有山水潑墨的底色暈染,更有人文薈萃的勾勒描摹。文旅發展唯有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才能讓這張城市名片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始終“常亮”,成為永不“斷電”的世界級文旅地標。(宜昌宜都 魏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