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宜都作為湖北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應緊握發展“接力棒”,堅定貫徹“大力實施文化創新戰略,整體提升支點文化影響力”的戰略部署,全力培育文旅“增長點”,繪就“全域皆景、全時火爆、全民共享”的美好畫卷,為湖北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貢獻力量。
一、找準定位,融入發展大局
宜都需以打造全省農文旅融合發展實踐基地和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區為目標,主動融入國家、省和宜昌市文旅產業發展大局。
一方面要搶抓發展機遇,緊跟國家政策,積極布局夜間經濟、低空經濟等新興業態。借助三峽水運新通道、呼南高鐵等項目建設契機,實施資源開發和融“帶”入“圈”戰略,擴大產業規模。
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三峽千古情的IP引領作用,開通游輪專線,推動其融入長江“兩壩一峽”核心景區。利用長江與清江交匯優勢,打造清江康養、長江觀光精品線路,串聯周邊知名景點,使宜都成為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和清江生態文化旅游帶的重要節點。
二、項目支撐,壯大產業引擎
項目是文旅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宜都應秉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的理念。首先,要做實規劃支撐,以鱘龍灣、清江灣片區開發為重點,加強與知名企業合作,吸引社會資本,完善項目庫,打造康養旅游核心產品聚集區。其次,做深政策研究,抓住“兩重兩新”和城市更新等政策機遇,圍繞文旅融合大格局,精準招引“延鏈、補鏈、強鏈”項目,為產業發展蓄勢賦能。最后,做細服務保障,通過“雙千”服務,深入企業走訪,協調解決立項、規劃等前期問題,加速清江灣冰雪運動、鱘龍灣星級酒店等重點項目建成運營。
三、厚植文化,涵養城市氣質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宜都應系統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強化系統施策,構建文化遺產大保護格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出臺保護辦法,加快城背溪遺址整治等項目實施和萬里茶道宜都段申遺工作。深化研究闡釋,對城背溪文化、楊守敬文化等43處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開發,拍攝紀錄片,出版文史專輯,創作文旅小戲,將宜都打造成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的重要節點。同時,活化利用文化遺產,構建以文物展覽、文創、歷史場景等為支撐的利用體系,推廣市場化節慶活動模式,將楊守敬文化活動周等打造成全國知名節會品牌。
四、培育消費,提振市場活力
為實現文旅市場旺季更旺、淡季不淡,宜都需積極培育消費場景。以示范創建提升旅游品質,支持清江灣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三峽千古情創建AAAA級景區,推動酒店、民宿等提檔升級,申報各類試點項目和創建夜間消費集聚區。以業態創新豐富旅游體驗,發展“文旅 +”經濟,建設一批微度假營地項目,鼓勵旅拍、實景劇本殺等潮玩業態,豐富清江夜游內容,引進水上運動賽事,升級鱘龍水街夜間消費區,打造多元消費場景。以宣傳推介叫響文旅品牌,對接“宜荊荊”都市圈龍頭旅行社,借助呼南高鐵開通機遇,開展四季主題營銷,與主流媒體合作,邀請網紅達人宣傳,提升宜都文旅知名度。
培育文旅“增長點”,是宜都助力支點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找準定位、做強項目、厚植文化、培育消費等多方面發力,宜都定能在文旅產業發展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實現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貢獻獨特力量,讓“兩江明珠 大美宜都”成為更多游客心馳神往的旅游勝地。(宜都市“兩江潮”網評團隊,宜都市文旅局 盧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