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4日是第十個國家憲法日。12月1日至7日是第六個“憲法宣傳周”,主題是“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上海組織開展近500場精彩紛呈的法治文化活動“送法上門”,讓更多人參與到憲法宣傳教育中來;云南舉辦“普法強基·全民守法”電視主題活動,通過情景劇、憲法誦讀等方式掀起普法熱潮;青海開展“憲法伴我行”全民競答、公民法治素養提升線上法治專題學習等活動,營造濃厚的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氛圍……連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知識普及、理論闡釋、觀念引導全面發力,推動憲法走進人民群眾、更加深入人心。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憲法宣傳教育,讓憲法精神在每個人心中落地生根。
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只有讓全體人民增強對憲法精神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發自內心將憲法精神轉化為行動自覺,才能主動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鶎討椃ㄐv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必須在基層憲法宣傳上下功夫、求實效,用心用情講好憲法故事,用群眾的語言、用群眾接受的方式講群眾關心的事,力求把憲法講透講活,讓憲法從“紙面”走向“地面”,真正讓老百姓“聽得懂、愿意聽、記得牢、用得上”,使憲法成為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武器。
打造線上線下聯合推廣宣傳方式,營造良好憲法宣傳氛圍,讓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無論是舉辦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開館儀式,還是組織開展國家憲法日教育系統“憲法晨讀”活動,或是在國家圖書館舉辦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專題展覽及系列講座……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活動,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憲法故事,傳播憲法聲音,讓憲法宣傳教育既“活”起來,又“接地氣”,推動憲法宣傳教育常態化。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摸索和創新貼近群眾的宣傳模式,豐富憲法宣傳教育載體,運用“報、網、端、微、屏”等媒體平臺,全方位、多平臺向群眾普及憲法知識,最大限度的擴大憲法宣傳的覆蓋面和滲透力,提高群眾憲法知曉率,打通普法宣傳“最后一公里”,讓“法治種子”深扎在人民心中,始終堅持與憲同行。
加強基層憲法宣傳,要聚焦群眾實際需求,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法律的效用。針對農村群眾法治需求和關注的熱點問題,突出宣傳憲法關于農業農村農民的有關規定、鄉村振興促進法、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涉農重點法律法規。為農民提供有針對性的法治培訓,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為鄉村振興播撒法治火種。譬如,湖北恩施州將培養“法律明白人”納入“八五”普法期間深化基層治理、服務保障民生的重點項目,提升“法律明白人”業務能力和法治素養,帶動身邊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扎實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加強基層法治文化建設,提高群眾法治意識,讓基層憲法宣傳更具持久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注重差異性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厚植法治文化土壤,把憲法精神、法治元素融入紅色文化、地方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等,發揮“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等作用,廣泛開展特色鮮明、群眾參與度高的法治文化主題活動,讓法治文化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滲入生活,滲入群眾,打通普法宣傳“最后一公里”。譬如,湖北宜昌突出地域文化和當地特色,將法治文化與社區傳統文化和特色工作有機結合,高質量筑牢法治“文化陣地”。既活躍基層群眾法治文化生活,又促進基層依法治理,增強基層憲法宣傳教育工作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我們要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講透講活憲法故事,在全社會營造人民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讓憲法走入百姓生活,讓憲法精神厚植人心,讓法治信仰蓬勃生長,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法治力量。(“兩江潮”網評團隊、宜都市姚家店鎮人民政府 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