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兩江時評

    兩江時評

    “宜”節為媒 共情宜昌
    發布日期:2023-12-08 編輯:宜都融媒體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12月6日晚,第四屆宜昌藝術節在宜昌劇院盛大開幕。本次藝術節以“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為主題,期間包括《兩江明月》《青龍偃月》《秭歸印象》等13部實景劇、歌舞劇、話劇相繼上演。一場場文化視聽盛宴,不僅充分展現出人們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愛,更是帶領所有人走進宜昌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探尋屬于宜昌的自然奇觀和人文風情之美。

    文化源于生活,是感同身受的真實閱歷;文化高于生活,是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在此次藝術節中,主辦方圍繞“群眾大舞臺,有你更精彩”主題舉辦群眾才藝展示和廣場舞展演活動,邀請不同年齡、不同民族的文藝愛好者載歌載舞、同臺競技,還開展送戲下鄉、節慶演出、文藝精品巡游和展演等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文藝作品送到群眾家門口、送到老百姓心坎上,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近年來,宜昌以賽事為媒、節會為引,依托充滿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著眼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將文化內涵、旅游全景貫穿到城市品牌打造全過程,更多具有鮮明宜昌文化特色的項目融入城市發展過程,涌現出一大批飽含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譬如,打造長江夜游燈光秀,推出“兩壩一峽”核心文旅產品,提升文化產品供給水平;線上線下舉辦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新春燈會等大型活動,讓群眾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連續舉辦15屆“舞動山鄉”文化惠民活動,將楊守敬文化融入活動全過程。未來,宜昌將堅持以文化為統領,利用“文化+催生文旅”融合乘積效應,“打三峽牌,念巴楚經”,不僅能留住市民和游客的心,也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斷增進全民族的精神力量。

    文以載道,成風化人;文旅融合,節會促興。只有把舞臺搭到群眾中間,把歡樂融入群眾心里,才能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普惠化、均等化。此次藝術節在秭歸、當陽、宜都等縣市區設置專場活動,節目編排內涵豐富,既有以信仰之歌贊頌光輝歷程,以優美歌舞表達對宜都靈秀山水的眷戀,也有以話劇反映厚重歷史文化的真摯情感。一場場文化饕餮盛宴,展現出全市廣大群眾對新時代幸福美好生活的真摯感受。文化惠民效果如何,人民群眾說了算。一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加大文藝精品創作政策扶持力度,擴大優質文化供給,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把文化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群眾生產生活當中。譬如,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文藝小分隊主動深入田間地頭、廠礦車間、農家小院;打造群眾身邊的舞臺,構建區、街道、社區三級“文明市集”服務體系,提供傳統民俗節目、文藝表演、創意市集等多彩活動。對于文化惠民而言,把群眾的所需所求所盼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就能打通文化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文化想要“出圈”,就要借力數字技術。當前,VR、AR、元宇宙等數字技術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了全新表達方式,“數文融合”成為大勢所趨。讓人們驚喜的是,此次藝術節打破慣例,創新推出新年動漫視聽音樂會、快樂元旦喜劇專場等節目,擴大了受眾范圍。其實,在文化傳承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打造文化傳播新載體,在文化故事表達上既要探古還要立新,堅持美學和技藝的雙重出新。譬如,《長安十二時辰》帶火了西安,《長月燼明》讓蚌埠破圈,而《情滿九道彎》則讓北京胡同火起來。與此同時,技術創新也讓傳統文化綻放光芒。無論是《這十年·幸福中國》中,古代先賢和現代的對話,或是《山海奇幻夜》中的AR、XR技術,還有《閃耀吧!中華文明》CG特效復原了山海經神樹,網絡視聽賦予傳統文化更強的互動性、傳播性、分享性,讓越來越多的人主動了解傳統文化、愛上傳統文化,不斷從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開幕式既是城市的歡騰時刻,也是人民的幸福時刻。開幕式上盛開的朵朵AR“記憶之花”,用技術與藝術,書寫著歡慶與喜悅,讓宜昌記憶有了更嶄新的內涵、更動人的畫面、更細膩的情感。文化藝術節既是文化惠民的起點,也是連接世界文化的鑰匙和紐帶。正如屈子離騷、昭君出塞、三國烽火一樣,連接傳統與現代、國家與民族,讓無數人跨越時空距離和文化鴻溝,成為彼此的好友和伙伴。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讓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祝福,在宜昌藝術節的記憶中奮發前行。(“兩江潮”網評團隊、宜都市高壩洲鎮人民政府 李文?。?/p>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